【0942 中原之難】
作者:軒樟      更新:2020-04-18 19:40      字數:4933
  越是這樣蔑視他人生命的人,要是珍惜自己的生命,越是畏懼死亡。

  天大的英雄,也有膽怯的一刻。

  一味地膽怯,終非豪傑意態。

  大英雄往往既勇亦怯,時勇時怯。君不見漢光武劉秀亦是“見小敵怯,見大敵勇。

  某些時候,韋小寶表現得極有膽色,實非你我所能及。

  書中寫道“韋小寶見情勢危急,心想今天舍了性命也要相救師父,對師父陳近南,韋小寶不惜舍命相救。

  對另一師父,‘皇帝師父’康熙,韋小寶也曾不假思索舍命為之擋了一劍。

  再有,“韋小寶忍不住向躺在地下的鄭克塽瞧了一眼,心道:‘你是王府公子,跟我這婊子兒子相比,又是誰英雄些?***,你敢不敢站在這裏,讓人家在腦袋上砍一刀?’

  不是鄭克塽,我也曾掂量自己“敢不敢站在這裏,讓人家在腦袋上砍一刀?

  答案很明確:俺可不敢!

  閣下亦不妨自問:有此膽色無。

  韋小寶被吳立身讚譽為“小英雄辦事幹淨利落,有擔當、有氣概,實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陳近南趕忙代為謙謝:“吳兄可別太誇獎了,寵壞了小孩子。

  身為韋小寶的師父,這話由陳近南說來,甚是得體。

  “對韋小寶別太誇獎了,否則,就寵壞了小孩子。

  在小說中,金庸對韋小寶,大體也是如此態度。

  也還算得體,因為金庸是韋小寶的創造者。

  小說中一再強調不知韋小寶的父親是誰,作者故弄玄虛而已。

  韋小寶的父親,不是別人,正是老金本人。

  “可別太誇獎了,寵壞了小孩子,這話,他師父說得。他父親,自然也說得。

  《鹿鼎記》的英譯者閔福德,認為金庸的敘事風格‘具有欺騙性的流暢’。

  與此類似,刻劃韋小寶其人,金庸乃出以戲謔筆調。

  凡是韋小寶做出啥子露臉事情,金庸必然緊接著加以調侃、打擊,以期消解韋小寶行為的崇高意味,“莫要寵壞了小孩子。

  例如,“站在這裏,讓人家在腦袋上砍一刀情節,小說中先是寫“他竟敢用腦袋試刀,(九難師太與阿珂)不禁都佩服他的膽氣。接著就急轉直下了,“隻是韋小寶剛才這一下隻嚇得尿水長流,褲襠中淋淋漓漓,除他自己之外,卻是誰也不知道了。

  既然“除韋小寶自己之外,卻是誰也不知道了,金庸怎麽會知道?因為他是韋小寶的創造者。

  小說作者,隻要願意,是可以洞悉並描述書中人物的全部心理的。

  小寶這孩子了不起,有出息!

  陳近南心想:‘天下不知多少成名的英雄好漢,在我麵前都恭恭敬敬,大氣也不敢透一聲,這個刁蠻古怪的頑童,偏有這許多廢話。

  麵對當世‘江湖第一人’,韋小寶表現迥異常人;麵對曾被認為的整個宇宙的中心——皇帝的寶座——韋小寶又如何?

  “(韋小寶)走到書桌之前,看到那張披了繡龍錦緞的椅子,忽有個難以抑製的衝動:‘***,這龍椅皇帝坐得,老子便坐不得?’斜跨一步,當即坐入了椅中。他初坐下時心中怦怦亂跳,坐了一會,心道:‘這椅子也不怎麽舒服,做皇帝也沒什麽了不起。’畢竟不敢久坐,便去書架上找

  “這龍椅皇帝坐得,老子便坐不得?

  和尚摸得,憑什麽我摸不得?

  與潑猴“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之間,很可以見得韋公幼年已是胸襟抱負不凡。

  不是每一個小孩子都有這樣“難以抑製的衝動。

  非唯有此衝動,並且膽敢真格坐上皇位的,舍韋公其誰哉?

  沒錯!韋小寶“初坐下時心中怦怦亂跳“不敢久坐,畢竟還是怕了!

  麵對始皇帝的車輦,項羽劉邦分別說出了“彼可取而代也“大丈夫當如此也的豪言,假如這話他們當真說過,劉項說這話時與說過之後,竟絲毫不曾感到恐懼?

  韋小寶,精神不死,化身無數。

  這種人在中國的任何時代都吃得開的。

  假設今日你我便在韋大人這樣的領導手下當差,我們有多大把握看透他,體認到這也就是一痞子?

  “待會混戰一起,帳中眾人赤手空拳,隻怕要盡數喪命,栗栗危懼之際,見韋小寶和敵人擲骰賭頭。此‘頭’即是韋小寶他自己的腦袋也,談笑自若,不禁都佩服他的膽氣。

  “三人一聽此言,悚然動容,齊聲稱是。**川道:‘若不是韋香主提醒,我們險些誤了大事。’心中對這個油腔滑調的少年越來越是佩服。三人一起鼓掌稱善,連說妙計。

  “眼見侍衛副總管伯爵大人威風凜凜,指揮若定,忠心耿耿,視死如歸,無不打從心底裏佩服出來,均想:‘他年紀雖小,畢竟高人一等’

  同一個人,由不同的視角看來,其人的麵目,就大不同。

  小說家,對韋小寶俯視,看到的是小流氓,小痞子;多數群眾,對領導仰望,看到的是偉人、超天才!

  馬克思曾引用過一句名言,曰:“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自己正跪著,都站起來吧!

  然則,當讀完《鹿鼎記》之後,仍在韋大人這樣的領導手下當差呢?

  其實,小說雖盡可能地免提,卻也還是難免會稍稍透出此中消息,“這等執禮甚恭的局麵,韋小寶見得慣了。常言道:‘居移氣,養移體’,他每日裏和皇帝相伴,什麽親王、貝勒、尚書、將軍,時時見麵,也不當什麽一會子事,因此年紀雖小,已自然而然有股威嚴氣象。

  ‘威嚴氣象’?不就發生斷裂了嗎?

  《鹿鼎》尾聲中,黃宗羲、呂留良等大儒勸韋大人更進一步‘自己做皇帝’,被多數讀者認為不可思議。

  金庸讓呂留良等人勸進韋小寶,此一情節被視為荒唐,是因為韋小寶品德太壞?

  曾靜在讀完呂留良遺著之後,得出這樣的結論:自周代而後,做皇帝的人,“多不知學,盡是世路上英雄,甚者老奸巨猾,即諺所謂光棍也。帝位上坐著的,不是品德崇高之人,“卻被豪強占據去了。

  這應該算是呂留良先生的固有思想。

  而韋小寶,正“深通光棍之道。

  隻看《明夷待訪錄》第一篇大文《原君》,就知道黃宗羲對曆代帝王尤其開國帝王的德行有著怎樣‘崇高’的評價了。

  黃、呂諸先生如以‘驅除韃虜’為第一甚至唯一考量,為此目的而敦勸韋小寶這樣的痞子‘自己做皇帝’,小說家的合理假設,並不離譜。

  讀者以呂留良、黃宗羲等人的建議為不可思議,是因為韋小寶能力太差?

  金庸以俯視角度、全知觀點來刻劃韋小寶的形象,某種程度上貶抑了韋小寶的政治能量。

  ‘我隻會吹牛拍馬’,這話,體現的是韋大人的“偉大的謙虛。

  韋小寶建立的功業,有幾分有幾成是靠吹與拍?

  韋小寶的發跡,最初確乎得力於拍馬屁,但‘拍馬’隻是為他創造了一個自我發揮的‘平台’,有料無料有能無能,還得看他後來的作為。

  “康熙哈哈大笑,說道:“你不用害怕,就算你這太監是真的,我又不是前明英宗那樣的昏君,會讓你胡來?

  韋小寶果真隻會吹牛拍馬,康熙還會一再地委以重任,‘讓他胡來’?

  說說大話,也無傷大雅。

  當年大秦帝國的一位低級公務員,劉邦在蕭何眼中,不是一樣的‘多大言,少成事’?

  司馬遷,身受宮刑,仍然忍受著殘疾之痛,數十年的堅持完成了《史記》,被周樹人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一個人堅持不懈的去做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屢敗屢戰,最終將其做成功,這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感染力的事情。

  在中國曆史上,還有一些集幾代人的努力,最終實現的宏大目標:比如:奮六世餘烈,從商殃變法到最終***統一天下,經曆了秦國六代君主,一百多年。

  最終這一段曆史被拍成電視劇《大秦帝國》,多少人看過之後潸然淚下。

  諸葛孔明,六次北伐,最終病死五丈原。

  這些事跡,已經足夠讓人感動得蕩氣回腸,寫上無數的詩歌和文章為其紀念。

  但是這一切的故事,和一個偉大的堅持到底,最終成功的故事相比,都遜色了太多太多。

  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區。

  北邊和西邊的一大堆崇山駿嶺。

  這些山上有著長長的萬裏長城,有各種險峻的關隘,山海關。

  在漫長的漢族政權曆史中,北方一直受著遊牧民族的危害,漢有匈奴,唐有突厥。遊牧民族最大的優勢是什麽,當然是馬。

  為什麽馬厲害,因為馬有四條腿,跑得快,而人隻有兩條腿,跑得慢。

  在冷兵器時代,馬就是坦克部隊。

  而重裝騎兵在麵對步兵時,幾乎就是砍瓜切菜一樣的隨意。

  馬跑得快,是因為在平地上。但是馬爬山不行啊。

  有崇山峻嶺,高山懸崖,有長城,有關隘。沒辦法飛過來。

  在漫長的曆史中,中原的農耕民族,一直靠著這些山脈和上麵的長城,關隘抵禦著北方的騎兵。

  直到公元938年,石敬瑭無恥的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崇山峻嶺沒有了。

  遊牧民族的騎兵可以直接南下到中原地區。

  在一**川的中原大地上,騎兵的速度和衝擊力撕破了中原王朝的美夢。

  開始了慘烈的用步兵抵禦騎兵的曆史。

  偉大的中華民族為了在平原上抵禦騎兵,想出了無數的辦法。

  去挖黃河,讓黃河決堤,黃河的水流出來,在平原上形成幾十公裏的沼澤地。

  在平原這個根本不適合種水稻的地方,修大量的水稻田,在裏麵種上水稻。

  目的不是為了收大米,而是因為馬在水稻田裏跑不起來。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宣布,即將北伐契丹,而此次北伐的目標正是失去了21年的燕雲十六州。

  柴榮的北伐非常的順利,先拿下了益津關,瓦橋關和關南州縣。

  這一刻離最後的幽州,距離隻有1毫米。

  所有的人興奮而又擔憂。

  在此之前的北伐從來沒有成功過,哪怕如諸葛武侯的才華最終也是抱憾終身,止步在離長安隻有100多公裏的五丈原。

  而這一天,柴榮的北伐是否可以打破“北伐必敗的魔咒,沒有人知道。

  柴榮命令周軍在河邊搭建浮橋,準備充足的糧食軍械。萬事俱備,隻待一聲令下,就可以大軍出擊,收回幽州。

  可是,在這一刻,柴榮卻突然病倒了。

  三軍無帥,隻好放棄近在眼前的幽州,不甘心的撤軍了。

  不久,柴榮英年早逝。

  這是第一位壯誌未酬,出師未捷身先死,文武雙全的皇帝。

  此時距離燕雲十六州被少數民族占有已經21年。在接下來的漫長的三百年裏,就是被無數文人痛罵的弱宋。

  公元986年,宋太宗**義派遣大軍征伐遼國。

  開頭出奇的順利,宋朝大軍**連捷,但隨著西北路軍進攻失利,**義趕緊讓大軍撤退,主帥潘美在指揮撤軍上出現重大錯誤,不顧大軍的死活與戰略的成敗,胡亂指揮,致使斷後的楊業一部被遼國軍隊重重包圍。楊業麵對絕境,仍然拚死抵抗,寡不敵眾無奈被遼軍俘獲。絕食三日,以身殉國。楊業也就是被傳誦千年的楊家將的原型。

  無數忠烈的鮮血,染紅了戰場的黃沙,譜成了中華傳呈的血脈。

  這是第一位壯誌未酬,出師未捷身先死,文武雙全的將領。

  而親臨戰場的宋太宗**義,也身中三箭,身受重傷,最終死在箭傷之上。

  這是第二位壯誌未酬,出師未捷身先死,文武雙全的皇帝。

  宋太宗含恨而逝,在死之前立下遺詔:無論是誰,無論是否姓趙,隻要能興複燕雲十六州的,一律封王。在中國的封建王朝,一般都是嚴禁非皇帝血統的人稱王的。

  但**義含恨而終,立下了這樣的遺詔,在一百多年之後成就了一位當王的太監。

  北宋王朝雖然被後人所詬病,但是北宋一直是一個努力向上,不堪落後的王朝。

  宋神宗和**石的變法也改變了不少的積弊。直到最後被那一個砸缸的人給徹底的廢了。

  最大的悲劇的來臨是那一個長得又帥又有才,又浪漫又有文化的書法家當了皇帝。

  他就是宋徽宗,瘦金體的創始人,玉樹臨風的北宋倒數第二位皇帝。

  也是唯二的被虐待至死的中原正統皇帝,另外一個是他的兒子宋欽宗。

  這就是中原王朝曆史上最大的浩劫之一,靖康之難。

  包括宋徽宗和宋欽宗,皇太後,皇後等皇親國戚,大臣等共三千餘人被金國俘虜,宣告北宋王朝的滅亡。

  接下來,就是民族英雄嶽飛,嶽王爺了。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你北方不是馬厲害嗎?老子就和你拚馬。你是草泥馬,老子是專治草泥馬。

  嶽飛,這一個橫空出世的英雄,組建了中原王朝的騎兵軍團。自遇宗澤從軍開始,到1141年止,在13年的時間裏,嶽飛先後參與、指揮了大小戰鬥數百次。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凡是被嶽飛打了的都親自嚐到了嶽飛的厲害,凡是聽說了嶽飛的都知道嶽飛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