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
作者:夜懷空      更新:2021-05-08 03:22      字數:2716
  李嗣業坐鎮在幽州城內,他麾下的將領對一個問題爭論不休,到底是先進攻榆關入遼東消滅史思明,還是先南下將郭子儀趕至河南,這是個難以根據利弊判斷的選擇。

  冀州之戰飛虎騎和玄武炮營都遭受了不小的損失,雖然郭子儀已經撤兵至鄴城,但他將來若積蓄力量卷土重來,也足夠他們喝一壺的。

  毋庸置疑郭子儀是眼下最大的大敵,段秀實和李崇豹等人都建議先集中力量收拾駐守在鄴城的郭子儀。宰相徐賓卻提出反對意見,他認為郭子儀雖然已經占據鄴城,但在地利上依然處在劣勢,隻要給張光滔補充一定兵力,命他固守住冀州,以朝廷現在的實力想北進是很困難的。

  而現在史思明退守遼東營州,這裏依然是他的老巢平盧節度使的範圍之內,隻要放任不管,史思明的元氣很快就會恢複,介時我軍隻要放鬆對幽州城的控製,他就會從榆關而出,卷土重來奪回幽州。況且遼東地區勢力複雜犬牙交錯,史思明靠著從洛陽劫掠來的錢財,在這裏的諸多勢力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遠的如室韋和黑水靺鞨,近的如渤海國和新羅。如果史思明和這些政權合作形成利益聯盟,到時候想要消滅他就不太容易了。

  李嗣業似乎難以決斷,想要北進遼東,榆關是個相當難啃的骨頭,必然要經曆長時間的攻堅,郭子儀定然趁機揮師北上,他屆時兩麵受敵不會很好受。若南下先驅趕郭子儀,那麽史思明定然會從榆關進攻幽州。

  他最終下定決心,先將榆關奪在手中,這樣才能夠掌握主動權,更能夠用相對較少的兵力扼守住通往遼東的道路。到時候隻要派人堅守住榆關,他就可以放心率軍進攻鄴城。

  李嗣業當即命令一支步軍前往冀州與飛虎騎和玄武炮營換防,雖然在前一段時間的夜襲中兩軍損失慘重,但李嗣業擁有很強的後備力量,隻要得到兵力補充,給予一定時間的休整,定然還能夠恢複全盛。

  他麾下自然不是隻有飛虎騎這一支勁旅,原河西軍、北庭瀚海軍、安西陌刀隊與龜茲騎兵都屬於隴右道體係內,戰鬥力遠超別的藩鎮。在整個大唐軍隊陣列中,也隻有安史為代表的東北軍事陣營才有資格與他們碰瓷,就連現在南方郭子儀的軍隊,其核心力量也是來源於西北軍事體係中的朔方軍。

  李嗣業將飛虎騎和玄武炮營調回來,自然不會像前一陣那樣過度使用,隻是利用玄武炮營的火力來對榆關進行炮火洗禮。

  榆關的鎮守將領乃是史思明麾下大將張忠誌,屬於最早跟著安祿山起兵的元老幹將,史思明用他來鎮守榆關,應該是出於完全的信任。

  榆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阻塞遼東與河北的咽喉,史思明安排了大部分兵力來駐守此處,李嗣業自然不會等閑視之,他動用了三百門火炮陳列在關前的平原上,炮火每日轟鳴連番不絕,又以百餘架巨型孔明燈,漂浮在榆關上空輪番投彈。

  整個榆關關城內麵積不小,有九座小城連環相套,橫塞關口陳列為天險,為了抵擋河西軍炮擊和轟炸,張誌忠命人在城牆上修建了許多簡易的掩體,城內也搭建或挖了許多甬道和地道,大多數時候可以做到不露頭,但有些時候拋頭露麵是躲避不了的,如果可以的話張忠誌希望能找一個蓋子把整個關城都蓋住。

  這是一場持久而又漫長的攻防戰役,李嗣業為了保持持續進攻,給河北諸軍定製了輪休表,十五萬人平均每七天輪換一次。這很像一道初中小學數學題,十五萬人每七天輪換,求每天有多少人攻城。

  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進攻之後,榆關依然屹立不倒,由於冬季快要來到,李嗣業決定停止進攻,三方進入一個短暫的休戰期。他也組織人手在幽州,雲州,冀州三城中修建作坊,用於大量生產火藥炮彈和改進火炮技術。他一度以為明年進攻榆關仍然是一場漫長的角力。

  但是這一年的上元節一過,偽燕內部強行發生了權力更替,史朝義弑父奪位,又殺死了繼母皇後和法定繼承人史朝清。這場內部傾軋的源頭就來自於對繼承人的選定,因為史思明和史朝義父子間的猜忌和不和,導致史思明將小兒子定為了法定繼承人,原繼承人史朝義當然不滿意,自認為一旦弟弟繼位,他一定會遭受繼母和兄弟的毒手。

  所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男兒應當自強。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求自保。至於搶奪得來的繼承權力能不能延續下去,這就是今後的事情了。

  史朝義篡位成功後,首先麵對的便是根基不穩,他的能力和資格都難以服眾。

  本來以他手中的兵力,完全是足夠自保的,但是在如今的叛軍陣列中。多數都是和史思明平齊的老資格,這些人將安祿山和史思明尊為二聖,但對於史的兒子,實在沒有什麽尊敬可言。你一個毛頭小夥子,有什麽資格騎到我們的頭上來。

  史朝義強行繼承大位後,決定先前往親自指揮坐鎮,表示自己作為大燕國君,願意與將士們同甘共苦。

  張忠誌卻對他心存警惕,以為史朝義是要從他的手中搶兵權,於是便去信史朝義婉言拒絕,實際上卻是在警告他,不得踏入榆關半步。

  實際上從史思明殺安慶緒開始,整個東北藩鎮勢力已經進入一種危險無序的強權權力階段,傳統的法定父子繼承在藩鎮軍閥中並不管用。上一代統治者移交下一代必須是軍中的當權派,否則很快就會被取而代之,這種混亂一直延續到北宋初期,直至趙匡胤、趙光義兄弟之後才慢慢擺脫。

  史朝義隻得去信對張忠誌好言勸慰,大將田承嗣卻對張忠誌看不慣,開始慫恿史朝義對張忠誌采取強硬手段。

  如果史朝義對自己現在的處境有個清晰的認識,他就應該聽從自己內心的決定,對張忠誌采取綏靖政策。

  如今燕軍的大部分兵力都掌握在張忠誌,李懷仙和田承嗣這三人手上。史朝義篡位之前手上隻有一支親兵營,連太子都不是,太子六率也被父親剝奪。他若想要把整個燕軍整合起來,需要在這三人之間虛與委蛇,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相互製衡,最終使權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史朝義當然沒有這樣的帝王馭人術,他不但無法掌控這三人,還使得田承嗣整天在耳邊進獻讒言,極力慫恿他對付張忠誌。

  “陛下,榆關乃是平盧門戶,張忠誌他在關城內統兵五萬,卻前方百計阻止陛下前往坐鎮,這不是生了反骨是什麽。”

  史朝義猶豫不決地問道:”田公,正是由於他兵權過重,朕才不可以輕舉妄動,萬一做出什麽過激的舉動,使得他率兵攻來營州,豈不是讓幽州的李嗣業坐收漁利。”

  “陛下擔心什麽?營州這裏有我麾下的兵馬,遼東城中有李懷仙的契丹兵,我們兩人都對你忠心不二。如果陛下擔心他會轉投李嗣業,可以想辦法將他誘到營州城內來殺掉。”

  史朝義最終還是心動了,激動地問道:“如何誘殺?”

  田承嗣湊到他的耳邊低聲說道:“下個月初三就是張忠誌的生辰,陛下可提前下旨在營州城中擴建張忠誌的府邸,並且加封他為郡王,消掉他的戒心。然後先加封他兒子的官職,把他的家眷騙到營州城裏來以禮相待。等到他生辰的前夕,以在營州設宴為他賀壽為由請他來營州,在壽宴上預先埋伏下刀斧手,陛下你摔杯為號,數百刀斧手齊出,將張忠誌一家砍為肉泥亦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