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陰險計策
作者:夜懷空      更新:2020-09-24 23:14      字數:2288
  並波悉林聽到軍官的叫喊,立刻言辭斥責:“出了什麽事情這麽驚慌,身為指揮官為何不能做好士兵的榜樣?”

  軍官連忙調整心態,並站立垂首說話:“報告艾布大公,對麵拋射弩箭,我們無法還擊。”

  “為何不能還擊?你的手被他們捆住了?”

  “大公自己到河穀邊看看就知道了。”

  並波悉林騎著駱駝來到河穀邊緣,瞧見對岸唐軍列陣的隊伍中,打著一條條長長的橫幅,他手搭涼棚定睛一看,隻見上麵用阿拉伯文寫著:“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本·哈希姆。”

  這一刻憤怒的火焰燃燒了冰波悉林的雙眼,這幫可恨的東方異教徒竟敢用先知的名字來當做擋箭牌來用,這本身就是一種戲謔的褻瀆,即使將他們全部斬殺也不足以平息他們這些先知子孫的憤怒。

  他立刻調轉駱駝對身後的將軍們下令道:“第三軍團,第五軍團!隨我一同渡過河穀,我要堂堂正正地打垮這些沒有信仰的魔鬼,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麽是真主和光明的力量!”

  兩位將軍不敢違背命令,也連忙跑去召集下屬準備渡河作戰。

  曼蘇爾儲君出現在並波悉林的身後,語氣和緩開口道:“艾布大公,我與你一樣憤怒,但我們是全軍的指揮官,在做出決定要仔細想想,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麽,這是不是敵人為了故意激怒我們說施展的伎倆。”

  並波悉林突然醒悟了過來,曼蘇爾說的沒錯,自己是被怒火衝昏了頭腦,險些被狡猾的唐人誘惑落入陷阱。他平複心情對曼蘇爾表示感謝道:“若不是殿下提醒,艾布險些將全軍葬送。”

  曼蘇爾回答道:“艾布大公,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好事情,李嗣業的唐軍成功地激起了我們的怒火,我們可以將這些怒火積攢起來,將來一並還給唐軍。”

  “他們的辦法,我們也可以用,中國有哪些先知聖人?我們也把他們的名字用炭筆寫在布上。”

  “他們大唐的先知似乎有很多,孔子,孟子,老子,孫武,好像都可以拿來用。”

  然而他們卻遇到了最為實質性的難題,不會寫漢字,不過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他們向整個軍中召喚能寫漢字的人,還真找到這麽一個。是呼羅珊商人世家的軍官,聽說此人年輕時曾在長安行商,耳濡目染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漢字,正好派上了用場。

  沒過長時間,大食軍這邊的軍中也打起了橫幡,上麵用歪歪扭扭的炭筆分別寫上了四個名字。

  李嗣業騎著馬正在對岸觀察,看到了對岸突然打出的橫幡,又看到上麵寫著孔子,孟子,老子,孫武,頓時有點享樂,感覺大食人在照抄他的創意。

  指揮弩箭隊的段秀實跑過來問他:“我們要不要停止拋射弩箭。”

  李嗣業笑著反問他:“這要看你的選擇,你是讀書人要拜孔子,他們把先賢的名字掛在了旗幡上,該不該投鼠忌器。”

  段秀實按著自己的胸口說道:“孔聖在我的心中,而不是在對麵的那些幡旗上,這種伎倆隻能我們用,他們對我們沒用,照射不誤!”

  並波悉林和曼蘇爾吃驚地發現,對岸的唐軍竟然不吃這一套,當士兵們把這一情況告知並波悉林後,這位阿拔斯王朝的支柱仔細細思考了良久,才開口說道:“命令部隊後撤,離開河岸邊一百步,夜間派出小股會水的勇士潛過對岸偷襲敵人。”

  結果當天晚上對岸的唐軍營地中沒有發生騷亂,倒是河水中發生了一小撮激烈的戰鬥,然後幸存下來的大食勇士濕漉漉地逃到了對岸。

  第二日清晨,偷襲小隊的隊長向並波悉林匯報,昨晚偷渡河水的時候,碰到了偷偷摸過來的唐軍,由於當時能見度低,誰也不知道雙方的損失怎樣。

  並波悉林隻好放棄幻想,雙方繼續在卡沙夫河穀中對峙,直到第四天早晨,已經停止拋射箭矢三天的唐軍,突然用伏遠弩將一支長杆箭射了過來。

  大食軍士兵注意到這箭矢的箭杆上捆著一卷細紙,連忙拆下來呈送到並波悉林的跟前。他撐開這細小的卷軸,上麵用阿拉伯文字寫著一段話:

  “我們兩國本為友好鄰邦,隻因為一點小小的衝突而演化為大規模戰爭,這實在是不該,由於我們唐軍已經奪回了怛羅斯,撒馬爾罕和河中地區等九座城市,你們過去的過失我既往不咎。眼下我們在卡沙夫河穀對峙,這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所以我建議雙方開誠布公地談一談,希望能夠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這場戰爭。如果並波悉林將軍有意與我們談判,介時我們就宣布各退一步,我撤退回到木鹿城中,悉林將軍帶兵撤回到圖斯城,我們各自派出代表在克孜勒庫姆沙漠的驛站中進行談判,以求達到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和解條件。”

  看完這封信件之後,並波悉林陷入了深深的懷疑之中。李嗣業在信中這樣說,倒像是在拖延時間,假裝談判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按理說唐軍現在最期待的就是能夠速戰速決,早點回家,但現在謎一樣的舉動,讓並波悉林深深地感覺到懷疑,卻又無法斷定。

  陌生的唐人讓他無所適從,他也從未和這類新的敵人進行交戰過,對於對手的舉動,他無法做出正確的推測和反應。

  他把李嗣業的信給曼蘇爾殿下看了,連曼蘇爾也搞不明白他們的敵人到底要什麽。

  “依我之見,李嗣業定然有新的行動,所以才寄出這樣一封信,目的是將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談判這件事情上來。”

  “我也是這麽想的,我們與唐軍眼下能做的也隻有這個,我們堅持與他們對戰,絕不讓他們得逞,也絕不讓他們的旗幟渡過河水。所以我建議不如假裝答應他們,以逸待勞看看他們還有什麽計策。”

  曼蘇爾也派人用漢字寫了一封信,用弓箭射到了對岸,信的內容是同意李嗣業提出的和談,但必須要求李嗣業率先將軍隊撤到木鹿城,然後他們大食在判斷出李嗣業的誠意後,才派出談判代表在沙漠驛站進行和談。

  他和並波悉林都感覺到新奇,戰場之外談判這種事情他們也是第一次遇到,以前他們阿拉伯人從來都是正麵硬剛,用血與火取得最後勝利,就連敵人要求投降也不同意,現在竟然也不得不應付什麽和平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