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無奈賣身葬父!
作者:天壇非雨      更新:2020-05-21 01:33      字數:4633
  地處江南,水脈環繞發達,便是地處終究幾分偏僻。

  丹陽縣百姓的日子,過得也是相當平和。

  數年前,一位財大氣粗的老員外,因遭災緣故,攜獨一小女,數位強壯家仆,安居丹陽縣。

  為富貴,卻是仁義。

  災難日,慷慨施財。

  修橋鋪路,資助寡居孤苦。

  善人名聲,傳揚整個丹陽縣。

  方圓數十裏,都清楚丹陽縣有個財大氣粗,樂善好施的張姓員外老爺。

  時光如長河,無情奔流向前。

  恍然間,已然是七八歲月。

  丹陽縣城中央主幹大道,七八歲孩童向前沉穩而行。

  年歲雖小,眉宇間的靈動卻是不凡。

  哪怕家中不似富家那般,學堂安坐,卻是用功非常。

  先天優勢,再加後天努力。

  如張家員外老爺,樂善好施的名聲一般。

  小小孩童,聰慧之名,同樣傳揚四方數十裏。

  “董永哥哥,你等等我啊!”

  一聲稚嫩中透著清脆香甜的女聲,自身後傳來。

  幾聲急促腳步,不過七八歲年齡,已然顯露幾分美人框架的小女孩兒,幾分氣喘站在了停下腳步的董永麵前。

  如今這般時代背景下,倒還未曾有什麽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言論。

  不過學堂裏,女孩子還是相當稀少。

  溫飽安樂能夠保證的普通百姓,能供得起一個孩子讀書,已然是非常不錯的事情。

  哪裏還有多餘錢財,讓一個女孩子入學堂。

  如今這年頭,出現在學堂上的女子,不是出身富商之家,便是巨賈之府。

  “張家小娘!”

  小小後退一步,待小姑娘呼吸平緩之後,同樣七八歲的小男孩兒,一禮而行。

  七八歲的女孩子,稱之為姑娘,自是相當不合適。

  “董永哥哥,你我自幼相識,實在不必這般講究禮儀。”

  氣息緩和的小姑娘,看著如此肅然禮儀,不由脆聲道。

  重禮儀,知分寸,自是好事。

  然與自己也是如此,卻是多了幾分生疏。

  哪怕兩家現實差距有點兒大,一些緣故,卻也讓兩家多有交集。

  七八歲年齡說從小一起長大,倒是顯得幾分怪異。

  然就現實來說,倒也算不差。

  畢竟自那懵懂繈褓時期,就已經認識了。

  “男女之間,自不可過多密切。”

  七八歲的年齡,肅然起來,自是說不出的可愛。

  以實際而言,卻也可看做是一種擔當。

  四五歲之時,玩鬧自無不妥。

  如今已然成長,言說男女大防自是過早。

  然有些事兒一旦形成習慣,卻是非常麻煩。

  早一點注意,自不是壞事兒。

  “董永哥哥,你真不必如此的。”

  “當初我身在繈褓,隨父來至丹陽。”

  “若非幹娘喂養,怕是活不過繈褓嬰幼之期。”

  “張家雖然富有,但也非不仁之輩。”

  “爹爹教導,無論何時,都要牢記喂養之恩。”

  “董永哥哥你與我如此,實在是令小妹為難。”

  “難道董永哥哥,再也不願與我這妹妹······”

  淚水未必滑落,眼眶已然通紅。

  楚楚可憐,讓董永一顆心瞬時不安。

  “你莫哭啊!”

  不安之間,亦是慌亂。

  眼淚,無論何時都是女子的大殺器。

  無論幼小還是亭亭玉立,眼淚落下,便叫人束手無策。

  “小娘子,你怎麽哭了?”

  “是這個隻知道讀書的呆子惹你了嗎?”

  “給本少爺揍他!”

  同樣七八歲的年齡,帶著幾個書童還有一大堆家丁,著實氣勢洶洶。

  “傅官保,我哭不哭,與你有什麽幹係?”

  方才還淚水滴落,楚楚可憐的女孩兒,兩道眉頓時向上一挑,幾分英氣淩厲。

  “張家小娘,我······”

  七八歲的小屁孩,自不懂得許多。

  反正看著小女孩兒對書呆子董永是那般和善,而對自己總是不冷不淡,甚至有時明顯冷對。

  差距明顯,自是對董永這個書呆子,多了幾分不爽。

  “張家小娘,我家少爺好心為你,怎可如此不懂禮?”

  “張家財大氣粗,我傅家老爺在外為官,也是不俗。”

  同樣差不多年齡的書童,看著自己少爺吃癟,清脆出言。

  七八歲的年齡,言語之間,條理相當清晰。

  伺候富貴之家,小心謹慎,看臉色,自是第一生存法則。

  “雖身在家中,卻也聽聞傅大人在外清廉自律之名。”

  “若他知曉,膝下一子於家鄉如此胡為,不知是否動怒。”

  這傅家老爺在外為官,雖入了品級,相對而言,卻也談不上層次太高。

  攜家眷赴任,倒也無不可,終究也是麻煩。

  於是夫人與一子,便留在家中。

  一介女流與弱小孩童,若是放在普通之家,自是多有艱難。

  可這傅家老爺卻是在外為官,再有傅家本身也是幾代積累,錢財自有底蘊。

  一群忠心家丁照看,便是弱女子與孩童,也非等閑人可欺。

  一家之主在外為官,對兒子自然無能教管。

  夫人因丈夫遠離之故,對兒子不自覺間多了幾分溺愛般的疼愛。

  小小年紀,倒也不至於胡作非為,無法無天。

  幾分仗勢欺人的苗頭,卻已然顯出端倪。

  “小小丫頭,敢如此言辭鋒利!”

  本來不過小孩子間的口角之爭。

  幾句激烈,局勢倒是變幻。

  “且住手!”

  “爾等一幫大人,豈能欺負弱小孩童,何況還是一弱女子。”

  一直沉默無言的董永坐不住了,小小身軀,爆發出來的音量卻是不小。

  “都是因為你這小子引起的,還敢如此多口,給我揍他!”

  一聲招呼,引得諸多家丁互相對視。

  吃誰家的飯,便聽誰的話,自是規矩,不必多言。

  然再聽話,也是一群長了腦子的人。

  動手打幾個孩子,還能不能要點兒臉麵,有點兒出息。

  “你們敢給我動一下試試?”

  一聲清脆嗬言,小小丫頭,眉宇間甚是淩厲。

  “你們這些小家夥,挺好的時辰,不去學堂讀書,一個個聚在這裏做什麽?”

  “信不信我現在就讓人請先生過來,一人給你們一番教訓。”

  維護縣內治安的一班捕頭,街道巡遊。

  看一群人圍攏在一起,還以為是哪來的潑皮無賴聚集打架。

  趕緊過來一觀,頓時笑了。

  一群七八歲的小娃子,也學的那些無法無天的富家公子一般,當街矛盾了。零零書屋

  “我們走!”

  到底是七八歲的孩子,縱然有非凡同齡的膽量,麵對夫子,尤其是那打手心的戒尺,內心也是發怵的。

  娘雖然慣著自己,可當街打架這事兒一出,夫子除了打手心之外,怕是還登門拜訪。

  無論何等緣故,自己想要順利出門怕是沒可能。

  誰說出身富家,便是草包無賴的。

  課本上的學識哪怕差些,這般心思也是不差的。

  矛盾本身便存在著對立關係,隨著一方退撤,矛盾自然全消。

  “乖乖去學堂上課。”

  “小小年紀,怎學的敢在大街之上打架了?”

  “可莫要辜負董生對你的期望。”

  董永自小聰慧之名,方圓皆知。

  身在丹陽縣,自是認識董永。

  對董永的父親,更是一番熟識。

  既是熟識,便言朋友也不為過。

  以長輩身份,教訓朋友之子,自不算為過。

  “叔父教訓,董永謹記。”

  “還請叔父莫要將此情告知家父,免得無謂擔憂。”

  真遇上事兒,怕自然是不怕的。

  讀書人頂天立地,氣節自在心間。

  豈能為權貴所屈!

  如今風浪平靜,倒是顧念起了父親。

  “你這小子,好好上你的學堂吧。”

  “我這個叔父,還指望著十多年後,能喝你一杯高中喜酒呢。”

  有意無意間,看了眼站在那裏的小丫頭,對董永交代一番,便帶人繼續巡邏。

  “董永哥哥,不好意思,給你惹麻煩了。”

  小丫頭滿是可憐,眨巴著眼眸盯著董永。

  “隻要夫子不怒,爹爹無憂心,自是無妨。”

  董永沉穩言道。

  有了這一次的教訓,雖說是多有矛盾,卻也彼此克製,恍然間,便是將近十年歲月。

  十年歲月,人世幾番新。

  當年那個七八歲的孩童,已然是十七八歲,玉樹臨風的大小夥子。

  家中終究未曾富貴,一身粗布衣袍籠身,文氣眉心匯聚,卻也是頗為不俗。

  “爹爹,孩兒還未曾實現對您諾言,金榜題名,光大門楣。”

  “您老人家便已然撒手人寰,可教孩兒如何是好?”

  望著床鋪上,再無半點兒生機活氣的父親,悲傷心頭籠罩。

  發泄般的淚水滴過之後,終究是男兒。

  傷心自然是傷心。

  一味傷心,於眼下而言,卻是無用。

  最要緊的,還是趕緊想辦法,將父親入殮才是。

  自娘親意外走後,父親一場傷心,身子虧損。

  為了自己,咬牙撐起,辛辛苦苦一輩子,皆是為自己。

  到了此刻,無論如何都不能讓父親,僅是一卷席包裹安葬。

  再怎麽著,也當一口薄棺材入土為安。

  一卷席子包裹,自不是打他這裏開始。

  自古便是窮苦人家的正常操作。

  若遇災荒之年,一卷席子都是奢望。

  現如今的家中,實可謂一貧如洗。

  一口薄棺,實在是為難至極。

  幾分掙紮間,眸中一抹決然閃過。

  不就是讀書人的體麵嗎?

  還能大得過父母養育恩德。

  無奈之下的董永,選擇了讀書人來錢最快的辦法,賣身為奴。

  讀書人雖輕貴,未曾得金榜題名時,卻是無奈寒酸。

  肚子裏盡是學問,再無其他本事,如今這般耽擱不得,卻是唯有賣身一途。

  倒不是說沒有其他的辦法弄來銀子,可那般始終太慢。

  等待銀錢湊足,隻怕屍身已然腐朽。

  “這不是董永嗎?”

  “這是怎麽的了?”

  人來人群的主幹道,隨著董永一身孝衣跪地,瞬時引起了無數圍觀。

  賣身葬父,倒不是什麽羞恥事。

  如今叫賣一般吆喝,卻是不合適。

  默然間,一卷筆墨寫就的粗紙鋪開,四個大字極為醒目——賣身葬父。

  “原來是這麽回事兒。”

  “能為父親做的如此,全了兒女孝義,倒是一大孝子。”

  經過幾個識字講解,周圍頓時明白了什麽情況。

  一番言語讚揚自是容易,真正出手相助,卻是為難。

  現如今這年頭,能把自己的日子過得差不多就算是很有本事了。

  哪兒還有其他閑錢,資助他人。

  “我說董大孝子,你怎的到此賣身葬父了?”

  “那張府老爺向來仁善,與你家還有幾分匪淺交情。”

  有一個路人半是提醒,半是疑問道。

  張家何等的財富底蘊,收斂董父這點兒花銷,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真要比喻的話,那就是一座沙山下的一粒沙子。

  “張家老爺自當援助,可董永實不想受無功之祿。”

  那張家老爺向來仁善,莫說還有交情,便是無交情,僅是陌路,看見困難也當相助一把。

  可董永自小讀聖賢書,又豈能得那不要回報的相助。

  便是真正賣身入張府,所行者,也必不是一個家丁該行。

  “合著到了這個時候,你還計較這些讀書人的矯情?”

  聽得此言,那位好心建議,頓時一聲不屑冷哼。

  對讀書人,自當尊敬。

  可這都什麽時候了,還死守著那些不著邊際的。

  “少爺,出事了。”

  傅家一個家丁,急匆匆入宅門,麵見傅官保。

  “出什麽事兒了,還能讓你急成這個樣子?”

  經過歲月的洗禮,成長起來的傅官保,也是相當耐看的。

  再加上從小的富貴培養,更有一些其實底蘊。

  然一副放蕩不羈,卻壞了幾分形象美感。

  非是讀書人的那種豪情放蕩不羈,就是富家公子的那種不太著調。

  “那董永家出事兒了。”

  “他爹沒了,卻無銀子安葬。”

  “眼下正在大街上賣身葬父呢。”

  “不一會兒的功夫,這賣身葬父的大孝子名聲,已然傳遍了。”

  這家丁也是貼身老人了,對自家公子不爽董永的心思,再清楚不過。

  “哦?”

  “既是出了這麽個事兒嗎?”

  “那你趕緊去那些銀子,讓他父親好生安葬。”

  傅官保言語吩咐道。

  “啊?少爺,這······”

  “你怎麽不明白啊?”

  “若讓張家聽了信兒,咱可就成全不了孝子的一番心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