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帶著悟空去基建(16)
作者:寒無衣      更新:2021-01-03 05:21      字數:4716
  薑如很是吃驚,親自去看了瓊林學院孩子們的學習情況。

  教室裏麵,那些孩子一個個如同坐不住的猴子一樣抓耳撓腮動來動去,左顧右盼。

  薑如看了忍不住瞥了一眼孫悟空,與他小聲說:“你看他們的樣子和你像不像?”

  孫悟空被打趣,臉色不變,冷哼一聲,“和我像是他們的福氣!”

  薑如失笑,看向了講台上講課之人。

  那講課之人乃是溪城一個小官的庶子,名喚田季。

  他略略讀了一些書,通了一些文墨,自己都還沒讀透,更別說教別人了。

  薑如瞧著他手上拿著的書名為《倉頡篇》。

  用神識掃過,上麵的內容應該是給幼童啟蒙認字之用。

  隻見著那田季在薑如親自製作的黑板上寫了二十多個字,然後給學生們略略講了一下,就帶著學生反複地讀。

  學生手上沒書,那田季念詞又含糊不清,下麵的學生哪裏能聽懂,嗚嗚啊啊地跟著念罷了。

  薑如瞧著不由得歎氣,幸好我為了教學方便,在《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的字版上邊雕刻了拚音和標點。

  看來還是得從拚音教起。

  學會了拚音,就算不認得字,也能根據拚音拚出來。

  薑如這麽想著,便親自出馬上課。

  她特地把所有的學生都聚集在大禮堂,上公開課。

  她利用留影石將拚音的韻母和聲母記錄在內,製作成類似於ppt的文檔。

  上課的時候,將留影石之中的影像投放在一個白色的布上。

  如此手段一出,底下的孩子們都紛紛驚呼不止。

  十幾歲不到的孩子本就是鬧騰的時候,看到這有趣的東西,都擠擠嚷嚷想要擠到講台上去摸一摸那神奇的白布。

  薑如威壓一出,頓時一個個噤若寒蟬,坐在位置上,動也不敢動。

  一聽薑如開口,他們望著薑如淡然的神色,心中又是崇拜又是害怕。

  為了讓這些孩子更容易接受,薑如還特地把聲母韻母的歌製作成一個小小的動畫短片,給這些孩子放出來。

  對於小孩子來說,強迫他們來死記硬背,遠不如學習一首童謠來得快。

  果然不出所料,薑如放了幾遍歌,又一個一個教過以後,大多數孩子都能記上幾個聲母或韻母。

  孫悟空覺得有趣,便也跟著聽課。

  他本就聰慧至極,腦子反應又快,學習的速度是最快的,薑如放了一遍,他便記住了。

  這便是修士的好處之一了。

  為了讓孩子們學得更快,薑如突然出現一個想法,把留影石安置在各個大街小巷。

  太陽升起來便會放歌,太陽落下的時候才會停止。

  百姓們聽著這念念有詞的歌,猜測這也許是天上的神曲,所以他們聽不懂。

  不過這歌朗朗上口,聽多了以後,就算是沒有進學堂的人都能唱幾句。

  聲母韻母歌每日不停地循環放,要是在現代早就被人投訴擾民了。

  不過在這個時代,音樂是貴族才有資格欣賞的。

  所以,平民百姓聽著不但不覺得擾民,反而覺得好聽,聽久了還覺得腦袋更加舒服了。

  自從薑如發現瓊林學院的老師教學死板枯燥之後,薑如就開始給他們上夜校。

  每日晚上給他們上課。

  他們本來就有學習的基礎,學習拚音比常人要快許多。

  在看了薑如複印的書籍以後,更覺得這拚音是個好東西。

  這些人大多是庶子,不受家裏寵愛,但是好歹讀過一些書,也不算是太傻,看到拚音這麽個好東西,自然是要努力地學習。

  何況這可是國師親自教導的東西,絕對不是常物!

  教了兩次以後,薑如就不再親自教導,而是把這個重任交給悟空去辦。

  悟空本就是個好為人師的人,學習了東西總要顯擺一二。

  聽說薑如把這個任務交給他,他故意推辭了兩下,就同意了。

  孫悟空負責教書,雖然看著年紀小,但是沒有一個人敢小瞧他。

  因為薑如一般是直接用威壓解決問題。

  而孫悟空一般是武力解決問題。

  他最喜歡有人不聽話,然後狠狠地整治一番。

  其中有一老師覺得孫悟空一個黃毛小兒,竟然被派來教他們,便有意為難。

  然後當日便做了一整夜的噩夢,第二日看著孫悟空如同老鼠看到貓。

  眾人問他緣由,他竟是一句不敢多說,隻模模糊糊道:“小郎君不愧是國師之子。”

  孫悟空教學的時候,薑如則去各地尋找了當時的文獻,標注拚音,製作了雕版,印刷書籍。

  不過半月,瓊林學院便多了一個五層高的圖書館。

  圖書館裏可以說是收集了此時最全的書籍。

  而且每一本都不止一本,每一本都有注音。

  學校裏的老師學習完了拚音以後,就被孫悟空趕去圖書館自我學習去了。

  至於悟空自身,則是沉迷於圖書館五樓的名為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書籍。

  五樓的書是薑如自己默寫出來的。

  她靈魂越發強大以後,對於曾經學過的東西也記得越發清晰,隻要認真回想,就能記得不差分毫。

  工業革命光靠她,還是太慢了。

  而且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開民智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薑如現在還沒準備把這些東西給這些剛認字的孩子學習,而是專門給孫悟空的。

  孫悟空一開始看這些東西,隻覺得朦朦朧朧迷迷糊糊的,完全不知道這些東西講的是什麽。

  可是當他按照書本的內容,用薑如製作的顯微鏡以及一係列實驗工具觀察這個世界的時候,他的世界觀出現了巨大的震動。

  如果不是通過顯微鏡看到那些動來動去的如同小蟲子一樣的東西,他絕對不會相信,這世界竟然還有微生物的存在。

  隻是這書本上有些東西並不全麵,他讀完了以後覺得少了很多東西。

  薑如隻能高深莫測地說:“這些東西可是能夠改變世界的東西,目前隻研究到此處罷了。”

  實際上是因為她不知道更高深的東西。

  沒辦法,她又不是專業學習這個的,從記憶裏麵挖出初中高中學習過的東西已經是極限了。

  孫悟空覺得這些東西雖然神奇,但是還不至於顛覆整個世界。

  薑如但笑不語。

  科學的力量你一無所知。

  也許神學的確很厲害,但是當科學出現,人類可以掌握自己大部分的命運的時候,人類還會信仰神仙嗎?

  人類瘋起來可是連自己都研究的,當他們知道有一群人天然能夠長生。

  那麽為了長生,他們會做出什麽事情呢?真是期待啊。

  孫悟空不知道薑如心中所想,再確定薑如沒有其他的書籍之後,就開始利用薑如給他的東西觀察這個世界。

  半年的時間過去,溪城最大的變化就是他們口裏經常吟唱的聲母韻母歌了。

  他們已經知道這個東西是用來識字的,可是並沒有多少人去認字,相較於認字,他們更願意去多幹一些活。

  不過,聽習慣了聲母韻母歌以後,每日飯前睡前工作前,他們都要吟唱一番,就像是禱告詞一樣,頓頓不落。

  信仰之力和功德之光伴隨著他們的念叨,從四麵八方傳入薑如和孫悟空的身體。

  孫悟空每日沉迷於觀察世界,根本沒有注意在他身上積累的信仰和功德。

  瓊林學院。

  第一批初級學生終於可以畢業了,現在正是他們參加畢業考試的時候了。

  這次考試相當於初級結業考試,考得好的人可以繼續學習更深層次的知識。

  考得不好的人,可以選擇繼續學習,也可以選擇出去工作。

  考試的內容並不難,基本上就是一二年級的水平,能夠認出常用的字,熟練使用拚音,能通過拚音閱讀書籍,還有就是基礎的計算。

  可是即使是這樣,取得高分的人也並不是特別多,一共一百三十一個學生,隻有七個得了滿分的孩子。

  薑如特地把榜單貼了出去,所有得了滿分的孩子都得了100積分。

  積分製是薑如新想出來的。

  因為她發現,這個時候的貨幣實在是太亂了,半兩、莽錢、五銖錢還有亂七八糟不知道是誰發行的鐵幣。

  而民間交易大多是以物易物。

  薑如當初把鐵器定價為一百文,他們理解的是一百個五銖錢。

  薑如又不是為了賺錢,從一開始和國主的交易就是以物易物,所以根本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

  如今注意到了,自然要調控貨幣,不能再繼續這樣的亂象。

  於是乎,薑如決定在身份卡裏加入了貨幣功能。

  既然在身份卡裏加入貨幣功能,銀行,或者說是錢莊就必須要上線了。

  這個事情薑如暫且沒找到合適的人管著,思來想去,把錢莊交給國主來管。

  但是搞了個傀儡分身出來監督管理人員,同時所有地方都安裝了留影石,也就是監控。

  薑如把建立錢莊的事情和國主說了,可以國主並不理解錢莊的意義。

  不隻是他,他手下那些官員,也不理解錢莊的意義。

  因為在他們看來,錢隻有放在自己的倉庫裏,才是最安全的。

  薑如不置可否,隻說讓國主派些認字的人來。

  國主不敢拒絕,尋了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人打發到薑如這裏。

  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不怎麽會鑽營之人,要麽就是不擅長說話,要麽就是不擅長做人。

  薑如考核了一下人品,挑出其中一個寡言沉穩之人衝作行長,然後又挑了四個稍微會說話一些的人作為櫃台工作人員。

  入職之前自然是培訓了一番。

  孫悟空如今總是要跟著薑如,薑如做什麽,他都要觀察一番。

  薑如培訓錢莊工作人員,他便也跟著。

  幾個暫定的工作人員還不曾融會貫通,孫悟空就已經全部都記下了。

  隻是他畢竟是猴子,還無法站在人類的方向來思考很多事情。

  對於他來說,錢並不是多重要的。

  在人類那兒能買到的東西,他都可以去別處免費得到。

  就算真需要去人類那裏買,他也可以點石成金。

  薑如見他如此,便細細說了其中的利害。

  猴子想來想去,便道:“這東西能覆了這天嗎?神仙是不用金銀珠寶的。”

  薑如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讓人類能吃飽穿暖,讓他們變得有錢,讓他們變得有知識,然後,他們才能改變這個世界。”

  在這個世界,人族才是天道所偏愛的。

  瓊林學院的榜單一出,頓時引得眾人前來圍觀。

  雖然不認得那上麵的字,但是瓊林學院的學生就在跟前。

  小孩子最喜歡炫耀,尤其是排行前麵的,高高興興地把榜單念了來回好幾遍,還把前十名的福利說了。

  這第一名是那些滿分的人,能得100積分,之後九名依次按照名次遞減十分。

  圍觀眾人不知道積分有什麽用。

  便有學生說:“咱們國師說了,一個積分就是一百個錢。”

  這學生便是第一名中的一個,得了一百積分,國師說了下次一百積分就是十兩銀子呢。

  這可是他們家全家一整年的收入。

  而且國師說了,最重要的是,積分可以兌銀子,銀子卻不能兌積分。

  而這積分可以兌換學校裏藏書閣裏麵的書籍,還可以兌換課程。

  聽說後麵的課程有煉鐵的還有製作各種器物的,還有很多他不懂的東西。

  這些課程學習了以後,便是一門手藝,拿出去隨隨便便就能賺幾十兩銀子。

  這後麵的話他自然沒說。

  因為他之前和父母說了以後,父母就想讓他兌銀子,根本不相信那課程的好處。

  也不想想這是國師大人開的學校,怎麽可能騙人呢?

  眾人看那榜單,走那覺得自己孩子聰明的人對那得了積分的孩子又是羨慕又是嫉妒,暗自後悔沒有送孩子進去讀書。

  而有些覺得自己孩子笨的人則慶幸沒送孩子進去讀書。

  不然考得差了豈不是丟人?

  不過馬上,這慶幸的人就跟著後悔了。

  因為在成績榜單的旁邊,還有另外一張紙,寫的是工作分配榜單。

  除了前十名的學生,其餘的學生十二歲以上的全部都各有去處。

  陶瓷廠、紡織廠、養殖場。

  這些學生去了不是做如同工人的,而是直接做管事。

  榜單上寫著三個廠的待遇。

  每月一兩銀,十斤黍米,除此之外,年節時各十斤肉、一匹布。

  八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的孩子成為了小老師,被分配去帶新一屆的學生,每月五百個大錢。

  等到他們十二歲,可以選擇繼續讀書,也可以選擇去做管事。

  八歲以下的孩子,全部繼續讀書,讀的好的也有特殊獎勵。

  若是能教家人認字一百個,就可以得一百個錢。

  聽著學生念完,眾人隻覺得腦袋嗡嗡叫。

  那些家裏有孩子在念書的,恨不得立馬回去讓孩子教自己認字。

  這都是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