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遼國歸順
作者:準噶爾刀王      更新:2020-05-20 23:05      字數:2275
  遼國,大定府(寧城)。

  如今的遼國已經是風雨飄搖,契丹的勢力重新被壓縮侵蝕回到了過去阿保機早年的地盤。東丹國的地盤重新被剝離了出去,沒有辦法,大唐海軍的炮艦沿著遼河和大淩河逆流而上,直接阻隔了交通。

  遼東這地方本就是漢民、渤海人和高麗人聚集之地,在唐軍到來時,居然還配合唐人輕易就驅逐了這裏的契丹勢力。

  耶律德光在大唐共和二十一年就鬱憤而死,大唐河中節度使李讚華之子耶律阮被推舉為契丹國主。耶律阮在登基後便取消帝號,遣人向大唐稱臣,自稱國主。

  如今的遼國,已經與阿保機時代和耶律德光統治初期大不相同,最富庶的東京道已經丟失,原來最可靠的盟友奚族各部也是離心離德。

  生活在灤河一帶的奚部處於遊離狀態,獨自接受大唐朝廷的冊封。

  如今的遼國,在權力格局上分為兩大派:一部分是以大臣耶律屋質、耶律安摶和韓延徽等人為主的“投降派”,主張臣服大唐,全麵漢化。另一部分以太皇太後述律平和前皇太帝耶律李胡、耶律安瑞等人為主,主張繼續向北遷都,長期對抗大唐。

  屋質和安摶的父親耶律迭裏都是原來人皇王耶律倍的親信,屬於耶律倍這一脈的支持者。也正是在他們的支持下,再加上耶律李胡生性殘暴,為大多數契丹高層所憎惡,所以在耶律德光死後,反而是逃到大唐的耶律倍,也就是如今的河中節度使李讚華的長子耶律阮被推舉成了遼國皇帝。

  耶律德光在共和十七年(943年)改國號為大遼國,想改一下氣運,無奈這天下大勢已定,改個國號也是不管用。

  在述律太後的支持下,耶律李胡在上京臨潢府起兵造反。

  不過,李胡由於不得人心,耶律阮領軍親征,耶律李胡在鬆山大敗。其後,耶律阮率大軍直趨上京臨潢,與述律太後所率領的兩萬“正統派”契丹軍隔著潢水對峙。

  眼看一場大內戰即將爆發,遼國老臣耶律屋質親往述律太後的營帳進行勸解。

  屋質在見到述律太後勸道:“當年太祖四處征戰,您在後方留守西樓,這天下也有您的一半功勞,如今的大遼是搖搖欲墜,如果再自相殘殺,那麽大家都死無葬身之地了。”

  最終在耶律屋質的勸說下,述律太後終於是同意交出兵權,承認了耶律阮的正統地位。

  由於這一事變,耶律阮在掌權後逐步剪除述律太後的黨羽,遼國內部的強硬派深入打擊。

  在經過了數年的和平時間之後,大唐朝廷終於是決心開始徹底解決遼國的問題了。

  共和二十四年,河中節度使李讚華奉命前往大定府,勸說遼國上下取消國號,同時將目前還保留的七萬多遼軍交由大唐朝廷進行重新整編。

  遼國王宮,耶律倍和耶律阮父子相對,耶律阮也沒辦法在那禦座上坐著,隻能是走到階下,先是拜見父親。

  “孩兒見過父王!”耶律阮躬身施禮後說道。

  耶律倍當著一眾遼國大臣們說道:“我現在可不是什麽人皇王,乃是天朝上使的身份。先說兩件事,第一,朝廷方麵要求取消大遼國號,命為我西遼鎮撫使,負責管理大定府和臨潢府事宜。第二,兀欲你為遼東節度使,去遼陽任職;蕭翰為北安州鎮守使,繼結管理東奚各部;另原來遼國臣屬各有作用。這是朝廷方麵的意見,現在誰有問題和質疑,可以當麵提出來。”

  耶律安摶道:“人皇王為太祖長子,何以替唐人說話耶?”

  耶律倍道:“契丹寡民,本就是大唐臣屬,當年太祖趁勢而起,與現在的唐室一樣。隻可惜時移事易,如今的大唐再次一統,兵強國盛,豈是我族可以獨抗的!”

  阿保機幼子永寧王耶律安端道:“這祖宗基業,豈有拱手送人的道理?”

  耶律倍道:“我在大唐生活優裕,天子待我如手足,這次得知朝廷欲取消國號,恐怕各位族人不肯服從,從而招致禍患,這才請命而來,奉勸各位。自太祖立國,吾家各位兄弟已經是安享富貴多年,積攢了不少身家,若是唐軍打來,恐怕不光家產無法保全,恐怕吾族恐有滅族之禍矣。現在大唐擁兵百萬,況且那火炮、火槍之利,又豈是血肉之軀所能相抗?”

  耶律阮聽了後沉吟道:“此事當容慢慢商議。”

  他也沒有明確表示拒絕,隻是想拖一天算一天。

  耶律倍繼續說道:“隻怕朝廷不容再拖了,我這次來,隻是為了各位的族人生命財產計,特意相勸,如果一意孤行,那大家都等著以後家破人亡的下場吧。我隻在驛館等三天,如果再沒有答複,就隻能是歸國複命了。”

  耶律阮道:“父王何不就住在王宮?母親已經多年未與父王相見了。”

  耶律倍道:“我現在是朝廷特使,執天子旌節,豈有駐王宮的道理。你母親欲見我,就讓她到驛館來罷。”

  等把耶律倍及一眾唐使送到驛館,耶律阮召集眾臣又再次商議。

  耶律屋質、耶律安摶和耶律釋魯還有蕭翰等都在唐軍手裏吃過大虧,知道唐軍的厲害,積極主張聽從朝廷的安排,順應形勢,以保全家族。反倒是韓延徽、王鬱、李繼勳等漢臣卻是態度搖擺不定,另外,耶律安端和耶律留哥等卻是激烈反對徹底投靠大唐,主張遷都黃龍府,繼續頑抗。

  此時,唐軍已經開始調集兵力在錦州、遼州(今新民)和塞外壩上一帶,總兵力大約在二十餘萬左右,隨時都有可能大舉攻遼。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耶律阮最終決定屈服。

  第二天,耶律阮召集群臣,宣布取消大遼國號,由人皇王耶律倍接任西遼鎮撫使,自己將服從朝廷的安排,前往遼陽赴任。然後派人去通知在驛館的耶律倍,準備過幾天舉行交接儀式。

  結果到了晚間,有護衛到王宮報告,耶律安端、耶律天德、耶律留哥等劫走了被軟禁的述律太後和耶律李胡,逃往黃龍府。

  耶律綰思訊問耶律阮是否派兵追擊,耶律阮卻是擺手阻止道:“人各有誌,祖母與幾位皇叔欲自立頑抗,就隨他們去罷!”

  於由強硬派逃走,此時大定府和臨潢府已經沒有了反對者,耶律阮便宣布取消國號,舉族歸順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