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收複盧龍
作者:準噶爾刀王      更新:2020-05-20 23:05      字數:2303
  老將夏魯奇和張虔釗兩人一馬當先,各率一支騎軍朝著契丹騎陣發起了衝鋒。

  一場短暫而激烈的碰撞之後,契丹軍開始敗退。

  這場戰鬥進行到現在已經是沒了懸念,唐軍本身就占了數量優勢,再加上裝備和氣勢,其後的戰鬥就隻剩下了一方敗逃,一方隨後掩殺了……

  契丹軍還保留著草原上的作風,打仗的時候一哄而上,打敗了就四散而逃。

  在草原人的心裏,打敗了逃跑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沒什麽可羞恥的。

  不跑還能著敵人過來砍腦袋?!

  夏魯奇隻追殺出十餘裏,唐軍這麽就開始嗚金收兵了。

  原野裏積雪甚厚,隻跑這麽遠,馬力就幾乎衰竭,遠遠以戰的李岌見此,就下令停止追擊,全軍在盧龍黑山東南安營紮寨。

  此地距盧龍隻有四十餘裏,雙方已經幾乎可以遙遙相望了。

  耶律遏烈、耶律惕剌在損失一萬多兵馬後,敗回盧龍。

  在暴怒震驚之餘,耶律德光才發現,雖然在戰前他自認為準備充分,可還是把作為對手的李岌想的太簡單了。他親率十萬騎軍,號稱三十萬,往援盧龍,本想嚇退唐軍,卻沒想到李岌對於盧龍是誌在必得,這灤河一線,所聚集的二十五萬唐軍,可是實打實的數字。

  幽州、河北一帶那些運送糧草的大量輔兵就根本沒計算在內。

  雖然已經在李岌的手下吃過兩回敗仗,在耶律德光的本心裏還是很瞧不起唐人。

  之前對唐軍的兩次失敗,隻是因為李胡的愚蠢。

  現在他似乎感覺到了巨大的危機。

  唐人不但敢主動發起攻擊,而且在灤河對峙期間就給他設下了一個巨大的圈套。

  現在看來,唐軍實際上很清楚他手上的兵力,並不急於進行決戰的原因,是在調集更多的兵力,意圖把他所統帶的契丹軍主力全部留在盧龍。

  這次先攻營州已經暴露出了他們的企圖。

  這是一種多麽宏大的戰略構想啊,而且布置和實施如此宏偉的戰略,需要有足夠的時間,才能夠做到在戰略上的協調一致。

  李岌和他隔著灤河對峙,實際上是在為實現自己的戰略在爭取時間。

  仔細計算了一下雙方的兵力對比,耶律德光突然驚覺,他所麵對的唐主李岌從一開始就設計好了計謀,故意給他一種準備在灤河一線與他進行決戰的錯覺。實際上對手所圖甚大,也許是想一舉把他統帥下的十萬契丹主力消滅在山南盧龍之地。

  敵人已經張開了巨口,露出了鋒利了獠牙,從三個方向朝著他所在的盧龍近逼過來。

  想到這裏,耶律德光頓時生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雖然性格暴躁,但是多年跟隨太祖阿保機身邊南征北戰,多年的軍事作戰經驗所養成的直覺,讓他產不缺乏分析能力和決斷能力。

  現在也顧不上處置戰敗的耶律遏烈和仔細詢問唐軍那種很強大的新武器情況,隻用了大約一柱香的時間,耶律德光就召集耶律釋魯、蕭撻裏和耶律迭裏等大將,經過全麵分析當前局勢後,得出立刻盡快撤離全軍,徹底放棄盧龍的決斷!

  第二天一早,李岌正準備令全軍起營,繼續逼近盧龍時,卻接到偵騎急報:契丹大軍已經連夜撤離,現在的盧龍已經幾成空城!

  在接到消息後,李岌立刻親率數萬禁軍騎軍前去追擊,追至安喜,遠遠望見契丹後軍陣形嚴整,旗幟招展,並沒有敗退跡象,突然下令全軍停止追擊。

  夏魯奇、張虔釗和元任等上前請戰,李岌搖了搖頭道:“算了,窮寇莫追,我們的戰略是收複盧龍,莫要再貪便宜,反而中了敵軍的埋伏!”

  於是,便率軍在後方尾隨,一路將契丹軍送出境,無遠地看著他們沿著灤河穀地,退往北安州地界。

  一直到了灤河堡(今遷西北三十餘裏),李岌這才下令回師。

  原本預料中的一場大決戰並沒有真正打起來,能夠迫退契丹,一舉收複盧龍,各軍也是歡欣鼓舞,競相慶祝。

  在盧龍休整十多天後,李岌命王全斌為盧龍節度使,並命其將鎮衙從平州遷到了榆關,準備大興土木,把這裏建設成一座邊防重鎮。

  而且李岌還把榆關改作山海關,聽起來頓時讓人感覺檔次提升了一大塊。

  李岌帶著一眾手下大將,浩浩蕩蕩前往榆關一線巡視,並要求在灤河、青龍河等重要的河穀地各修兩道關城,徹底封鎖住契丹、奚部南進的通道。

  隻不過在看到所謂的榆關後,李岌還是有些大失所望。

  自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上百年的戰爭使得中原人口銳減,最終導致草原胡人湧入中原。北朝再到隋唐,從來都不把北地草原當成威脅,榆關由於年久失修,早已經破敗不堪。

  這座破敗的關城,已經起不到多少防禦效果了。

  山海關因控扼從東北進入華北平原的要隘,李岌準備在此大力經營,把這裏打造成為抵禦契丹入侵的第一道屏障。

  這個時代氣候還算溫潤,後世的唐山、秦皇島一帶降水和河流不少,而且山地間林木水草繁茂。不過,自安史之亂後,草原胡人逐漸移居此地,田園荒蕪,大多數地方都成了牧場。盧龍地方,大約有四成的胡人,其中以奚人居多。

  李岌巡視完山海關,其後又交待太府寺和都水監的官員繼續在平州勘測合適的屯田區後,又與盧琰等人來到臨榆縣海灣。

  展開地圖後,李岌指著自己所畫的粗略海圖問同行的盧文進:“盧愛卿做過幾年的盧龍節度使,可知道水師?朕聽說那高麗人和琉球人來大唐,都是走海路乘船而來,他們不是從幽州上岸麽?”

  盧文進道:“聽說早年間在沽口有海船而來,但自懿宗朝之後已經音訊斷絕,再無消息。高麗與琉球久不與中原往來,臣倒是聽說時與那南麵幾國還有貿易。”

  這事情也辦法著急,李岌隻是又交待同行的盧琰和都作院的人在臨榆縣的海灣也就是後世秦皇島建一處碼頭和造船廠,以作備用。秦皇島港的位置不錯,他準備在這裏建港口的造船,與南方進行海上貿易。

  另外就是命何澄於此,組建榆關水師營。

  這個冬天所進行的這場大戰,李岌還算是達到了目的,一舉收複了盧龍、平州,把防線推進到了燕山一線,使得河北一帶的安全,有了極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