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渭州
作者:準噶爾刀王      更新:2020-05-20 23:05      字數:2301
  康九的騎兵部隊被安置在永昌和山丹一帶,胭脂山一帶,被李岌從甘州和涼州討要到了自己的手上,當作皇家的養馬地。朝廷的勢力等於是從這裏伸入到河西,以這裏的屯田區為根據,其後再慢慢擴展。

  使用和平的手段威服河西,雖然留下的隱患不少,李岌自信這些問題隨著屯田區的增加,終歸會得到徹底解決。

  其餘的各軍陸續重返駐地,而李岌卻沒有直接返回晉陽,而是帶著五千禁軍,沿葫蘆川(清水河)前往關中。

  他現在把目光又投向了隴右。

  他並不會小瞧這個時代的對手們,但也不會太過高估他們。

  雖然到了戰場上,自己肯定無法與這個時代的猛將們相較。但是頭腦裏比他們多出一千年的學問,讓李岌有許多種辦法能弄死他們。

  穿越者的長處在於傳播學問,提高生產技術水平,為這個社會增加更多的財富,而不是在戰場上與這些莽夫們比肌肉。

  治大國如烹小鮮,軍心民意這東西,要說複雜起來十分複雜,要說簡單也十分簡單。

  誰能讓他們吃飽穿暖,他們就會發自內心地擁護誰。

  當然,這種淳樸的情感進行大力引導和宣傳,使得其升華到另一個高度。

  涇原節度使李繼昶也算是個妙人,從十五歲出鎮渭州後,政績隻能說是不好也不壞,頗有些黃老無為而治的習氣。岐王李茂貞當了一輩子軍閥,而生出的三個兒子卻都喜歡文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對於軍伍之事沒一個感興趣的。

  也許是看到自己的子嗣都沒什麽野心,李茂貞在後唐立國後,算是第一個表示臣服的軍鎮。他這一選擇也算是十分明智,鳳翔李家在五代亂世中,最終得以保全,躲過了絕大多數唐末五代軍閥們身死族滅的下場。

  渭州這地方,北魏時開始設置,治所在秦州以西渭河上遊隴西城。安史之亂後,隴右河西大部分淪陷於土蕃,唐末時重置渭州,治所遷置到了涇河上遊的平涼城。

  對於沒有什麽野心,又十分懂事的鳳翔李氏兄弟,李岌待之非常優寵,在李繼昶拜見後,親自下馬相撫,與之行執手禮,並讓其與自己並轡入城。

  能與天子並轡而行,這已經是很高的待遇了。

  “朕這次親往河西,看到華夏子孫身穿氈衣,口說胡語,民生凋敝疾苦,心中不由感慨萬分。不能撫有萬民,是天子的過失。鳳翔府與隴右秦州本是一體,可惜的是隴右的渭州淪陷於土蕃久矣。朕欲開拓收複隴右河湟失地,李兄是否有意前往隴右一行?這可是樁名垂青史的功績。”李岌到了渭州軍衙內,與李繼昶了解了一下渭州、涇州的民生治政情況,然後忽然轉過話題說道。

  李繼昶聽了目光閃爍了幾下,然後苦笑一聲拱手說道:“多謝陛下厚愛,這隴右土蕃、諸羌可不似河西甘、涼,桀驁難馴,用和平的手段可不太管用。讓微臣統軍打仗,處忖沒那份本事,實在是有負陛下所望。這隴山一帶大多成了黨項野利部的牧場,常起紛爭,臣下都頭疼不已。微臣一向懶散慣了,還望陛下能將臣安置到處清閑些的地方。”

  他人極為聰明,而且書讀得也不少,知道天子說這一蕃話的意思是對於黨項羌部盤踞大隴山一帶,逐漸內侵,現在勢力都漫延到了渭州有些不滿。皇帝說這話,就有可能是對秦州以北,大隴山一帶的羌部動了心思。於是幹脆請求調離,倒是絲毫也不留戀他爹李茂貞所留下的地盤。

  李岌用食指輕扣著桌案,想了一會兒,這才開口道:“也好,河中府乃是河東最富饒的地方,正好河中節度使何福進移鎮河陽,愛卿就去河中吧。這渭州一帶的羌部,需要由官府直接率領管轄,而不是由各部落首領統管。”

  李繼昶道:“羌民勇悍,輕易不會屈從,陛下當慎重行事。”

  李岌看了李繼昶一眼,然後笑道:“無他,恩威兼施而已。過去的手段,要麽嚴苛殘暴,要麽放任自流,缺少經濟手段罷了。隴右與關中,僅一山之隔,乃屏藩重地,不可輕易授人之手啊。”

  李繼昶拱手道:“陛下欲複河湟,微臣自知無法在前麵衝鋒,但是在後麵運送糧草之類的事情還是能辦到的。”

  李岌看著他也笑道:“這事倒不著急,總得慢慢來,不過,得先從渭州和秦州這邊著手,不能前麵打仗,後麵卻跟著搗亂。”

  這渭州和秦州要作為向外拓地,收複故土的後方基地,李繼儼兄弟肯交出這些地盤,還是讓李岌感到很滿意的。對於這種自願交出兵權和地方的藩鎮,李岌自是不會虧待他們,今後一個至少一個國公的爵位是少不了的。

  李岌這次到渭州,主要是要加強對這條從關中通往朔方之間官道的控製。

  這葫蘆川(清水河)一帶全是黨項羌部的牧場,一但有事,黨項人很容易就能切斷這條道路的聯絡。僅靠河套的那條道路,朝廷對於朔方和河西的控製力是很弱的。

  即然李家兄弟主動放棄了自己的地盤,他就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沿著這條古老的山地商道,構築一係列的堡寨,來加強官府對這一地區的控製,同時還能割裂隴右黨項羌部與定難軍黨項李氏之間的聯係。

  定難軍隻有兩萬多兵馬,實際上並不如想象中那般強大。在宋初時,實際上朝廷已經控製了定難和朔方,其後因為朝廷派出的武將對待羌部過於殘暴嚴苛,再加上太宗和真宗年間朝廷一係列愚蠢的操作,才使得李繼遷隻以數百人就逐漸統一了黨項諸部和定難、朔方,逐漸做大。

  後世西夏能夠做大變強,主要是由於宋朝君臣的縱容,再加上遼國的支持所造成的。

  黨項八部,隴右有兩部,河西一部,河套有一部,再加上府州、勝州一部,定難李氏手下隻有三部人馬,怎麽也折騰不起大的風浪來。

  李岌所做的隻是未雨綢繆,以防止另一時空曆史上黨項羌據有西夏國的曆史再重演一遍。現在看來,這種可能性已經變得很小了。

  按照原來的計劃,李岌是準備前往鳳翔、興元府巡視一番的。隻不過仔細想了想,這樣會給蜀地的孟知祥和董璋兩人造成很大的壓力。萬一兩人在重壓麵前聯起手來,就有些得不償失了,所以他最終放棄了巡視興元府的打算,而是從渭州直接去了京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