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雜事
作者:準噶爾刀王      更新:2020-05-20 23:05      字數:2194
  鴛鴦泊有一大一小兩座湖泊,之間有河流相通,所以叫鴛鴦泊。

  湖邊收割過的麥地裏麥茬稀稀落落,還夾雜著大量的野草,幾群散放的牛羊正在收獲後的麥田裏啃食還帶有些綠色的雜草。苜蓿地也是如此,第一年種下的苜蓿產草量隻有正常畜草產量的一半,需要等到第三年後密度才能達到豐產期。

  安守鑾從遠處騎馬過來,看到正在指揮手下屯田軍戶修挖水渠的梁興笑道:“今年的收獲怎麽樣?”

  梁興在嘴裏歎著氣答道:“一畝地隻有不到兩石,差不多剛夠養活自己。”

  安守鑾笑道:“已經不少了,我聽說生地裏每畝能收獲一石都不錯。”

  梁興怒道:“你說的那是旱田,可我這卻是水澆地。我有些明白天子不讓開墾旱田的意思,這北地草原上,大部分地方種莊稼實際上不如長草。”

  由於去年在興和堡軍屯立下的軍功,梁興是他們這一批同學中第一批升到屯田衛指揮使位置上的人員之一。這屯田指揮使是正八品的武職,相當於是一縣縣丞。

  北軍的官員將領品階也是延續了過去的九品製,但卻分為九品二十七級,每品分為正、從、附三階。品階細分之後,大家晉升到比過去容易一些,沒有功勞,熬夠資曆也能得到升遷,沒有功勞還有苦勞。

  安守鑾繼續說道:“吳鎮撫使命我們統計各屯田衛口糧的差額,好向上麵申請補貼,讓你的司曹把表造好,準備遞交上去。”

  梁興道:“這倒不用,我轄區內有兩處堿池,不足的部分我們可以和商會換取。”

  安守鑾道:“一碼歸一碼,堿池的收益是另一回事,上麵的意思是充作發展基金,屯田收獲不足還是要申請補貼的。”

  秋冬時節的草原在樹葉凋零後,百草蕭瑟。

  北地屯田的重要性光天子就給他們講過好多次。

  隻有邊地充盈,物產豐饒到足以自給自足的程度,唐地在草原上對契丹以防禦為主的被動戰略才能得到徹底的扭轉。至少到那時,大軍出征北地草原,就不用擔心糧草供應問題。後勤問題實際上一直是中原王朝無法徹底控製草原,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車糧草,從中原運輸到草原上,其中有一大半會在半路上被運輸的隊伍給消耗掉。

  隋煬帝曾用運輸部隊到前線轉變成戰兵的方式想解決運輸途中的糧食消耗問題,結果最終造成前線的兵力越積越多,造成在征高麗時由於後勤供應不上,百萬大軍全線崩潰。

  壩上草原,無疑是阻止契丹人西進擴張的前沿,所以唐軍在這裏開始圍繞著河流、湖泊,構築一係列的屯田城堡。

  對於契丹,李岌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即使是南麵的戰事緊急,也沒有抽調壩上和雲州、河套一帶的騎兵部隊南下。

  就與契丹方麵的作戰經驗來看,精銳的河東甲騎的作戰能力明顯要強於契丹人的精銳騎兵部隊,不過屯駐軍在這方麵就差遠了,不借助堡壘和城池,是無法抵禦契丹騎兵的入侵的。所以在北地的屯田,依然是結果堡壘式的推進政策。

  在每一處的屯田衛所,都會修建堅固的堡壘。

  綜合起來,李岌並不認為現在自己的實力會比契丹差,隻不過由於南麵還沒有安定,他並沒有先與契丹決勝的意思,而是繼續采取保守的防禦戰略。因為他堅信隨著時間越久,自己的實力會變得更加強大,與契丹之間的實力對比也會愈發對自己有利。

  穿越者本身的知識結構,對於古代即使是博古通今的智謀人物都具有絕對的優勢,況且那些為契丹效力的漢臣也不是什麽絕頂的聰明才智人物。

  這屬於是位麵的輾壓,隻要別把自己的智商強行拉低到對手的水準,再非要與對方在戰場上硬杠就成。穿越者的優勢在於知識和智慧,在於生產建設和發明創造,而不是在戰場上和敵人進行搏殺。

  對於與耶律德光較量騎術和弓術這樣的弱智行為,李岌是決計不會去幹的。

  華夏國對於這個世界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其占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數量。但是到了草原上,遙遠的路途和巨大的後勤壓力,使得其巨大的兵力優勢根本無從發揮,全部被浪費在了糧草運輸的道路上了。

  古代並不是沒有實行過軍墾實邊政策,可惜的是,由於輕視科學生產技術,這些政策從來都沒有得到過很好的推行。

  李岌在磁州一直呆到快入冬時,才動身返回晉陽。

  磁州、相州和邢州在唐代都是產鐵較多的地方,正是由於磁州鐵監的存在,才使得後世邯鄲地區的行政中心自北朝時期就從邯鄲縣轉移到了磁州滏陽城。這三個州都是緊鄰太行山,煤鐵資源相對豐富的地方,很適合發展鋼鐵工業。

  李岌咬了咬牙,批準了都水監在漳河上修建水庫的計劃。

  這算是項大工程,花費不少,不這在水庫建成後所起到的防洪灌溉效益也不小。

  順利地奪取漢中,打通了與蜀地之間的商路,張勁達的西路軍最終取得的戰果遠超李岌當初的預料。

  川地與北地每年絲綢茶馬交易總額在三百萬緡左右,裏麵利潤巨大,這也是李岌急於打通與蜀地之間聯係通道的一個主要原因。一是為了壓製兩川節度軍鎮的野心,其二就是為了掌控這份巨額的利益。

  蜀地的茶馬交易這些年來多由兩川的大戶豪族所把持,動用官府、軍隊這樣的暴力機構強行從別人家的鍋裏搶食,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事情李岌是不屑於去幹的。

  他給張栓、李環等三大商號出的主意是將綠茶發酵成紅茶,然後壓製成磚茶,再運輸到草原上進行銷售。

  紅茶堿分解油脂的能力要比綠茶堿強得多,而且更容易長期貯存,所以更受草原上牧人的歡迎。在另一時空曆史上,紅茶的製作工藝要到大航海時代後期才逐漸發展起來。

  至於製作成磚茶,純粹是為了降低運輸成本。

  畢竟茶葉很占地方,如果壓製成磚茶的話,最少能節省一半的運輸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