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板鎧
作者:準噶爾刀王      更新:2020-05-20 23:05      字數:2329
  古交、武州、忻州三座水力冶鐵工坊的興建,再加上對交城監、潞州監和澤州監三處冶鐵監的改造,使得晉陽軍器監有充足的原料來製造兵器、防具等軍械。在水力鍛錘之後,又有拔絲機、切割機、鑽床和磨床等水力設備被製造了出來,這也極大地提高了軍器監的製造效率。

  不過,武將們總是對製式的裝備抱有不信任的態度,總是喜歡標新立異,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打造兵刃和甲具。

  特別是以元任、安審琦等為首的禁軍將領,一到冬天,閑來無事就會鑽到皇家莊園的工坊裏,在匠人們的指點下,親自動手打造一些新鮮的玩意。

  當李岌在晉陽處理完一些主要的政務和軍務後,再回到忻州龍首山溫泉莊園裏,就看到自家打鐵工坊裏的五個水錘機都被禁軍裏的幾個二貨占據了。這幾人在李家的幾個匠頭的指點下,正忙得不亦樂乎。

  元行欽和安金全兩人正站在一副水錘邊上,觀看著禁軍騎軍大將元任在鍛造一副騎兵板甲,而符彥卿這廝則在手裏拎著把鐵錘,在一旁的鐵砧上仔細地敲打著一副鋼盔。鑄鋼的頭盔再經過仔細的鍛打之後,外觀顯得很漂亮,主要是比原來的鐵盔銅盔結實得多。

  主要是這種新式的鋼盔可以卡上一副防護麵具,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在戰場上麵部為弓箭所傷。

  這些東西是配套的,最早的板鎧就被這些人們給鼓搗了出來。

  這種板甲並不是那種歐洲中世紀後期出現的整體式板甲,而是作為鎖甲乙上的加強部件,鉚接到鎖甲外麵的。主要有大塊的護胸、護背板,組合式的護肩、護臂和護腿,隨著鑄造鋼板和水力鍛錘的出現,這種鍛鋼製作弧形鋼製護甲技術隨著冶金和金屬加工技術的發展有了批量製造的可能。

  鋼製板甲防護部件的出現,是冷兵器時代護甲技術的一次飛躍,使得護具的防禦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至少弓箭是很難穿透鋼質板甲的。

  原來李岌隻是吩咐打鐵工坊試製出幾套來做試驗,卻沒想到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被這些將領們給研製得相當完善了。

  元行欽見到李岌進來,將手裏拿著的一副半成品護胸一扔,立刻小跑著來到李岌麵前,不顧禮儀地執著他的手:“陛下,你來的正好,老臣需要一千副這種鋼鎧!”他指著支架上的一副板甲,大聲喊道。

  “您別這麽急切行吧,這玩意還沒試製定型呢!”李岌甩開他的手,笑著寬慰他道:“等到批量製造,第一批少不了你的。”

  安金全也走到石敢身邊,用手拍著護胸說道:“有了這玩意,今後冒著箭矢衝鋒,再也無所畏懼了!”

  李岌卻在手裏拿著把小錘子,敲了敲那板甲的肩膀對主管鄭鎔道:“這裏彎下來,翹著是怎麽回事?隻為了好看?!另外這護肩上麵立起來一些,弄成一個整體,扣好後正好能保護頸部,等於是省下了頸項上的護圈。”

  這種簡略版板甲的製作主要是這次與契丹作戰過程中,軍中受箭傷的傷員過多才讓李岌認為有必要加強騎兵的防禦能力,至少是不用過於擔心敵人的箭矢。甲具隻增加了十多公斤的重量,但是防禦能力卻有著飛躍性的提升。

  當然,這與那種標準的重裝騎兵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為保持靈活性,這種板甲主要還是重點防護頭頸、胸背和四肢,而且也不是完全遮蓋。即便如此,這種板鎧的防禦力以經較以前的鎖甲不可同日而語。

  在有鑄鋼板和水力鍛錘之後,這玩意製作起來並不是很困難。

  隻不過,隨著甲具的重量提高,對於士兵的體力要求也相應有所提高,騎兵還好些,不用身著重甲跑路,而重裝步兵,則需要經過遴選。

  事實上,晉軍能夠以少勝多,幾次戰勝契丹,就是憑借著裝備優勢對敵人形成碾壓。

  這個年代,由於生產力水平的限製,能夠配備甲具的部隊都很少,更不要說是配備這種防護力極強的鋼板甲了,如果是用人力打造,這麽一副鎧甲非一個月無法製作完成,根本不可能批量製作。

  另外就是材料,沒有鑄造鋼板,也不可能鍛造出這種麵積較大的護板出來。

  有了好東西,自然是要先濟著晉陽軍三屯衛營的官兵先裝備,所以元任、符彥卿和安審琦不用開口,知道天子絕不會虧待他們。

  河中府和晉州本來就是河東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在得到這些地方後,北地的移民招募和動員工作開展起來就要順利許多。在李岌看來,爭霸天下是個長期的事情,先把自己的根基打牢靠了,控製區內的經濟發展起來,所有的問題最終都會水到渠成。

  現在河東基本上算是安穩了,原來莊宗李存勖采取的策略是從河北一帶進軍南圖,而李岌采取的策略卻與之相反,先謀求安定西北,在穩定關中之後,南圖漢中、蜀地,和當初秦國統一天下的路線相近。

  定難軍在一戰之後,老實了許多,在意外得到河中之後,晉陽運往關中的物資,多從河中府過風陵渡,再運往華州、長安。關中經漢唐數百年的開發,農業灌溉設施相對完善,隻需要把原來因戰爭損毀的河渠堤壩修複,就能得到許多良田。

  就是關中經過唐末五代時期的戰亂,成為受到破壞最為嚴重的地方,許多地方滿目蒼痍,遍地荒蕪。在另一世的曆史中,由於受與西夏戰爭的牽連,就再也沒有恢複和重現過漢唐時代的盛況。

  “鳳翔節度使李繼儼欲來晉陽覲見陛下,現在已經到了長安。”張樞專門來到忻州,向李岌稟告這件事。

  “晤,通知鴻臚寺,來了之後,陪著他到各處的工坊多轉轉,讓他多見識一下。”李岌說道。岐王李茂貞在五代時已經從一個大軍閥變成了小軍閥,偏安鳳翔一隅,野心早就被消磨殆盡,在莊宗進洛陽後,幹脆投靠了後唐,成為唐末軍閥中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人物之一。李繼儼在當年李繼岌征蜀時,被任命為征蜀中轉運使,算是李岌的手下,倒也是兢兢業業,把鳳翔一地多年積攢下來的家當都捐了出來。

  興教門之變後,李岌潛回晉陽,李繼儼在陳倉穀阻擊張筠,不讓其部進入關中,也算是幫了自己不小的忙。現在李岌欲征漢中,他在得到消息後,居然親自來晉陽,可能是想當麵表決心。

  對於這樣識時務的人,李岌自然是不能虧待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