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輕取河中
作者:準噶爾刀王      更新:2020-05-20 23:05      字數:2378
  李從珂入見李嗣源,麵陳回洛陽這一路所受刁難,卻不料李嗣源卻道:“這些都是孤同意了的,我兒若有什麽委曲盡可找為父說罷。”

  李從珂道:“那義父也不能任著那外人欺我李家!”

  李嗣源道:“孤現在還要他清理些不可靠的,現在縱容些,吾兒心裏明白就好。”

  李從珂在這得了李嗣源安慰幾句,稍稍平衡了一些,不過總歸被安重誨這等小人給欺負了一頓,心中鬱氣難平。又聞知關係親近的兄弟李從璨竟然死在安重誨的手裏,心裏也是驚駭,隻得強忍著一股惡氣回到自家宅院,兀自悶悶不樂。

  李嗣源這個文盲帶出來的軍將,安重誨算是個比較有文化的,但也隻是粗通文墨而已。這朝堂奏章,又喜歡用文言,最初李嗣源需要讓安重誨幫他讀過才能處置,就產生了依賴心理。其後雖然有馮道、趙鳳等人,充端明殿學士,幫助處理奏章。

  但有些事,不能擺上明麵,還需要安重誨在私底下處理,所以對安重誨是愈加信用。

  安重誨本身沒甚麽本事,則借著當初在身邊替李嗣源謀劃叛亂時所取得的信任,恣弄朝綱,打擊異己,卻不知這是取死之道。

  卻說李從珂心裏一直壓著一口對安重誨的惡氣,這到了小年節時,李嗣源大宴群臣,李從珂這酒喝多了,不知怎麽就想起在秋天時被安重誨搞死的李嗣源侄子李從璨來,當著朝堂一眾文臣武將,竟然叱呼怒罵起安重誨來。

  安重誨現在專權恣意,哪裏受過這等醃臢氣,也斥責起李從珂來。

  兩人都是武夫,言語自然粗鄙,李從珂聽了竟然大怒,抄起桌上的酒杯就擲向安重誨,在嘴裏大罵道:“老匹夫,竟然害死我家兄弟,看耶耶今天取你性命!”

  說罷起身離座,直撲向安重誨。

  幸好安重誨知道不是李從珂的對手,轉身就跑,又有左右上來,抱腰拉腿,總算是將李從珂勸住。李嗣源見狀大怒,但也隻是起身痛罵了李從珂幾句,就徑自回了後宮,卻沒有進行處置。

  第二天酒醒,有手下勸說李從珂現在安重誨掌著樞密院,正是勢大,這軍械物資到時難免受到刁難,勸李從珂暫時服軟。又有李嗣源傳話過來,命其道歉。

  李從珂也覺後悔,不該當眾發作,駁了對方麵子,自己領軍在外,到時物資上作些手腳,自己都沒地方哭去。於是親登安重誨府上,當麵道歉。

  安重誨表麵上雖然將事情揭過,但是在心裏卻是懷恨在心。

  這過了年節,李從珂離開洛陽,自回河中本鎮。

  安重誨意欲陷害李從珂,於是矯傳密旨,給河東馬步指揮使王彥溫,令他找機會驅逐李從珂,到時自己會升其為河東節度使,以取代他的位置。

  這王彥溫也是利令智昏,就隨口答應了下來。

  卻說李從珂行伍出身,性喜田獵,經常帶著親軍出城。

  這到了二月初二,李從珂又出城打獵,這回跑得有些遠,到了虞鄉的五老山中,來回用了五天。不料等回到河中城下時,王彥溫卻令部下已經控製了城內,城門緊閉,卻是不讓李從珂進城。

  李從珂在城外怒罵在城頭出來相見的王彥溫道:“我一直待汝甚厚,把家裏交給你來看,不想爾竟敢背叛?!”

  王彥溫隻得在城頭拱手道:“不是職下辜負將軍,實在是有樞密院的密令,不得不遵從。將軍不必回城,還請直接回京複命去罷!”

  李從珂又罵了幾句,結果王彥溫徑自下了城頭,不再理會。李從珂無可奈何,隻能帶著二百親軍,前往虞鄉暫住,一麵派人向洛陽方麵報告。

  ……

  在晉陽正準備春耕的李岌聞知河東兵亂的消息後不由大喜:“這禍起蕭牆,正是天賜良機!”遂命陽涼關守將何福進從山地先取晉州,其後調集晉陽軍三萬,親率大軍直驅河中。

  這河中軍主帥被逐,早就亂成了一團,晉陽軍出動又十分迅捷,根本就沒機會調整。

  何福進率軍從隰州繞過汾水關,直取趙城。

  這趙城本沒多少駐軍,晉陽軍一到,縣令趙詢幹脆開城投降,汾水關守軍見後跟被斷,自是軍心大亂。等李岌率大軍抵達汾水關時,卻見關門大開,汾水關守將絳州刺史萇從簡竟不戰而降,投歸北軍。

  這汾水關一失,河中府更無天險屏障,李岌命何福進分取絳州,符彥卿為先鋒,大軍直趨河中。這一路是勢不可擋,所過之處,州縣紛紛歸降。

  李從珂還在虞鄉等待洛陽方麵的消息,卻聞報北軍前鋒符彥卿、元任所部已至聞喜,頓時大駭。這虞鄉隻有一千多守軍,哪裏還能守住,即棄了解州,隻帶著二百親軍逃往曲垣,其後沿著山間穀地逃往濟源。

  在逃到濟源後,李從珂見河中三萬大軍盡失,不禁慟哭道:“安重誨害我,卻教失了河中,如今又喪失三萬兵馬,某家恐怕死無葬身之所矣!”

  至於李嗣源怎麽處置暫且不管,符彥卿和元任取了解州後,不作停留,直撲河中,直把河中城團團圍住。

  這河中城西臨黃河,南麵挨著涑水,隻有西北可以攻城。

  河中本就是晉地重鎮,城高牆厚,王彥溫拒城而守,晉陽軍暫時也奈何不得他。

  現在王彥溫也知道自己闖下大禍,隻知嚴守城池,整日也是惶恐不安。

  李岌率大軍到了河中城下後,也恍如在夢裏一般。那史書上居然還稱李嗣源為“明君”,他都不是知宋朝那些史官中怎麽想的?除了生活上比較節儉外,幾乎一無是處。在他死後各地節度紛紛自立,這後唐江山基本上算是多半葬送在他手裏。

  隻不過這樣也好,讓自己撿了個大便宜。

  符彥卿道:“這河中城比較難攻,臣以前與那王彥溫還算有點交情,願進城勸他歸降。”

  李岌想了想道:“也好,你去勸其投誠,朕許他以後富貴平安。”

  那王晏溫正自彷徨無計,卻聽符彥卿在城外說是要相見麵議,於是命守城軍卒縋下筐來,將符彥卿拉上城頭。

  兩人相見,符彥卿道:“現在河中孤立無助,早晚失陷,吾與將軍乃是舊識,不忍看將軍全家族戮,所以在天子麵前求告。好在天子仁厚,許了將軍雁門團練使一職,還不快些開城,迎天子入城。”

  王彥溫聽到天子許了他官職,並不見殺,頓時也放下心來。雖然這一鎮團練不是他所期望的,好歹要比城破家亡要強得多。遂打開城門,自縛出城。

  這河中就如此輕而易舉地落入到了北軍手裏,李岌的勢力又壯大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