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九原
作者:準噶爾刀王      更新:2020-05-20 23:05      字數:2194
  八月的河套,到了傍晚,已經略感有些涼意。在房中感覺還好,如果是在田野裏,早晚就要穿上稍厚一些的毛呢服外衣了。

  石門水從黑山流出,穿過九原平坦的草原,匯入黃河。河岸兩邊生長著茂密的櫟樹、楊樹和樺樹混合林,猶如一道綠色的飄帶,從陰山蜿蜒而來,將九原草原分割開來。河水清澈,低垂的柳枝不時觸及到翻滾的河水,猶如垂釣的魚杆一般。

  九原守將李嗣豐現在閑得很,這位原來的馬賊頭子現在成了追剿馬賊的官兵,黑山一帶的草原馬匪被他連招撫帶圍剿,幾乎絕跡,草原上的日子頓時讓人感覺安穩了許多。第一批被招撫和剿滅的“延綏山賊”不管真假,全部被發配到了九原城和黑山城,屯田戍邊。

  一萬二千“配軍”散布到了草原上的各個屯墾堡寨裏,依舊是見不到多少人影。

  修壩築堤、挖渠開荒的事情自然有都水監和九原屯衛的人去做,他這樣馬賊出身的武夫就是想插手也不會幹這種活。

  九原城卡在陰山與黃河之間的狹窄通道口上,這條商道由於這兩年變得安全起來,有越來越多河西或是來自西域的商隊沿著這條黃河以北的商道前往雲州,進行交易。不過自去年開始,新建的歸化城慢慢取代雲州,成為了商隊交易的終點。

  這一帶留下了許多古老的烽燧或是殘破的城牆遺跡,另外還有廢棄的渠壩痕跡。屯田衛的掌書記索明告訴他,在漢代五原郡就開始進行屯墾,當年這河套一帶有良田十多萬頃,民戶四萬戶,人口十四、五萬,三國時期的名將呂布就是九原人。

  可惜的是這個時代還沒有話本《三國演義》,人們還不知道“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樣膾炙人口的成語,這位“天下第一猛將”在史書上的形象並不光彩,所以九原人並不以其是同鄉而自豪。

  自漢代以後胡風漸盛,唐代在平定突厥後,也是把這裏當作了安置內附草原部落的草場,良田被毀,渠壩廢棄。

  李嗣豐聽了哈哈大笑,拍著索明的肩膀說道:“小子,你是不是讀書給讀傻了?還華夷之分,你回去問問你叔叔索自通,你祖上來自哪裏?”

  這話讓索明有些尷尬,李嗣豐這麽一提,他似乎這才想起,自家的祖上卻來自西域的河中,屬於是昭武九部的栗特人,隻不過是在中唐時就遷居忻州罷了。

  草原部落武器和裝備落後,李嗣豐手上的騎軍隻有一千餘人,但卻是人人著甲,屬於沒人敢惹的存在。

  草原上的韃靼部落和阻卜部落雖然以桀驁和勇悍而聞名,卻對於晉陽李家非常敬畏。正是李家把隻有數萬戶的突厥沙陀部帶上了顛峰,不僅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承認,還做了中原王朝的皇帝,繼承了大唐帝國的名號。

  這是最讓每個草原部落首領都羨慕和欽服的地方。

  強盛繁華的大唐,領土幾乎直達西域天際的天可汗帝國,雖然早已經沒落,但依然還深深烙印在人們的記憶裏,成為了傳說。

  現在,沙陀李家的皇帝居然減免了草原部落每年一半的“歲貢”,對待這些草原部落十分的“仁慈”。如果部落首領敬獻超過五百匹良馬的話,皇帝就會任命一個官職,雖然沒有多大用處,但卻是身份的象征。

  最主要的是在成為唐國的官員後,皇帝就會派出工匠,幫助他們修築一座堡寨。

  那種擁有透明琉璃窗的房間,地麵鋪了如同鏡麵一樣平整的瓷磚,再加上溫暖的壁爐,住在裏麵,可要比住在帳蓬裏舒服得多。特別是那些上了歲數的部落首領,對於擁有這樣一座堡寨充滿了熱情。

  北地的草原現在是一般散沙,沒有王者,遠在晉陽的天可汗才是他們的王。

  秋風漸起,在夏天遷徙到陰山深處密林草場遊牧的部落開始陸續離開夏天的牧場,返回過冬的草原。九原周邊的韃靼、吐穀渾和阻卜部落冬天的牧場就在九原境內的兩條河畔,而且較大的部落開始修建堡寨,冬牧場算是固定了下來,想要找到這些部落的首領已經算是比較容易。

  在這個牛羊膘肥體壯的季節,晉陽的商隊又來到了草原。

  商會的分部設在九原城,但卻在一些大的部落冬牧場設有長期的收購點,從內地運來的布匹、茶葉、絲綢和鐵器、瓷器等貨物,再分發到各地的收購點,換回皮革、羊毛、牲畜等產品。而騎弓和長刀等武器卻不會直接由分銷點兌換,需要由部落首領出麵,親自到九原城來進行交易,所交易的武器需要進行登記。

  一般而言,這些分布在草原上的收購點,所雇傭的草原人就成為了九原城除了各部落的首領外,在草原上的代理人,通過他們的口向草原上的牧民傳達著九原城方麵的政令。另外通過這些人,九原方麵也粗略地掌握著草原上麵的情報。

  弱肉強食是草原上的常態,強大的部落會搶奪和吞並那些弱小的部落,然後把那些小部落變成自己的奴部。

  晉陽軍現在來到了這裏,而且給草原上也帶來了一種叫王法的東西。

  天可汗的法律就是禁止在草原上搶奪和吞並那些弱小的部族,否則以盜匪論處。

  雖然這條法令在草原上很難施行,但是通過那些收購點管事的宣講,一些草原部落知道了如果在遭受搶劫後,可以去九原城的鎮守府告狀,到時候鎮守大人會替他們伸張正義。

  所謂的鎮守大人就是九原防禦使李嗣豐。

  在一年多的“剿匪”行動中,這位前馬賊出身的官員已經給草原各族留下了凶暴殘忍的深刻印象。

  經過三年的發展,晉陽的勢力已經深入到了河套地區,並在這裏慢慢紮下根來。

  草原人很不善於做生意,晉陽的三大商會在草原上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巨額的利潤足以支撐起了晉陽軍在北地草原上的建設。現在,他們已經在這裏紮下了根,可以預見的是,這支力量在今後的幾年中,就會迅速地壯大起來。

  這是那些部落首領們根本無法阻止的事情,除非是他們聯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