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建城(二)
作者:準噶爾刀王      更新:2020-05-20 23:05      字數:2263
  安金全很快給李岌送來了一千名征募的民夫,後續征募的勞力還在陸續送來。

  李岌把自己所修建的第一座堡城地點選在了八棱山下,也就是後世得勝堡城的地點,卡在雲州通往北地的山口處。另外,在飲馬河與如渾水的交匯處,那邊山窩子似乎可以建成一座巨大的水庫。

  跟隨商隊而來的隨軍工匠們對於晉陽皇家莊園的的許多施工器械都很熟悉了,比如吊杆,擁有木製滑輪組裝置的旋轉吊車,雙人就能操作的簡易滑輪式打夯機,另外就是大量的木工機械和工具,使得整個的築城和修壩進度提高了很大一塊。

  原本一片荒涼的如渾水(禦河)河穀兩岸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工地,這片山口的南部如渾水河穀山口與飲馬河交匯處,正在修築攔河大壩。在八棱山腳下,一座黃土夯築而成的城池已經是夯築地基,初具雛形。

  古代造城,實際是就是把這道一丈多寬兩丈多高的土牆圍出一道巨大的院牆,在牆上預留幾處城門。如渾水攔河後形成的水庫,正在位於堡城的東側從,不但可以用來灌溉城內的農地,也可以為護城壕提供源源不斷的水源。

  李岌仿照記憶中的歐洲城堡方式,把傳統的四方形城池變成了八棱的棱堡形狀,這種歐洲式的棱堡樣式沒有射擊死角,弓箭手們能夠更有效地阻止敵人從側麵的城牆攀爬上來,防禦性更強。

  這個年代在草原上築造城牆並沒有什麽技術含量,就是用黃土夯築,外麵包磚,往黃土裏添加石灰和幹草杆增加強度是可以的,至於傳說中的用糯米水拌土,李岌則沒有這份興趣。修水壩李岌還能指點一些,而修築城牆,顯然軍中的工匠們要有經驗得多。

  以前夯築城牆,沒有什麽好辦法,這黃土都是由軍卒靠人力擔筐,從兩旁挑上去的,不僅費工費力,而且因為施工的地方限製,效率自然是大打折扣。就算是數百人肩挑人扛,每天也修不了幾丈城牆。

  如今在旁邊豎起了十幾座高大的滑輪吊架後,隻用三、四人拉扯繩索,就能將裝了數百斤黃土的大柳條筐輕易吊上了城頭。如今是十幾處地段一起施工,築牆的速度快得驚人,是原先的三、四倍。

  由於許多自製木質器械的應用,運送土方的效率提高了好幾倍,夯築城牆的進度自然也就快了許多。

  雲州之地原來多為草原部落所有,在唐代也主要用於安置內附的草原部落。此時牧民居多,朔州、馬邑一帶的農戶還要稍多一些,從雲州往北,豐州和雲內一帶幾乎都是牧場,沒有被開發過。

  李岌並不太關心南邊的戰事,而是更關注北方的安全,現在沒人會理解契丹如果發展起來對於華夏的危害會有多大。他所要做的,是未雨綢繆,限製契丹人往南和向西擴展的空間,最少也要做到遲滯對方擴張的速度。

  本來雲州地方的人就很少,因為今年的禍亂,又被契丹人劫掠了一遍,人口就更少了。李岌在完成統計後,才發現自己所轄的雲州、豐州和雲內三州,總人口如今隻剩下了不到七千戶人家,其中還有七成是北地的草原部族。

  人口是個大問題,如果沒有人,就是把堡城建得再高大堅固也是沒用。

  五萬多匹的呢布、麻布還有絲綢,隻用了十幾天的時間就被交換了五分之一,另外最受牧人們歡迎的商品就是刀子,不管是長刀還是短刀,都是不時在草原上要與野獸搏鬥的牧人們的最愛。李岌的管家張淦略顯肥胖的臉上笑出了花來,在另一處的營地裏,已經堆滿了牛皮、羊皮和小山似的羊毛。

  新的牧場正在慢慢成形。

  現在,在周邊放牧的牛羊已經有一千多頭牛和上萬隻羊已經換成了新的主人,被安置在禦河和飲馬河兩岸進行放牧。

  商隊出售的鋼刀是原來晉陽監和太原府裏的庫存武器,李岌已經看不上這些原來亞軍囤積的武器和甲胄,所以把這些庫存運到草原上來出售。雖然這些東西不是用最好的鋼材來打造的,但確實是鋼製品,雖然是那種用生鐵和熟鐵並在一起反複錘打出來的“鍛鋼”,質量還是鐵器要強了不少。牧人們也不是傻子,對於商品質量的好壞還是心裏有數的。原來心裏沒數的,經過比較後也就知道了。

  人類破壞環境的能力確實十分強大,不到一個月的功夫,正在建設的八棱堡城禦河周邊原來林木茂盛,一生蔥綠的河穀地帶已經被砍伐成光禿禿的一大片,甚至連草原地帶的樹木也被砍伐了很多。

  李岌眼看著一大群人拿著晉陽監新製造出來的大帶鋸,輕易地一棵棵生長了幾十上百年的鑽天大樹放倒,有時候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後世的義務植樹動運是個好的傳統,他覺得很有必要把這項傳統拾起來,在古代就開始發揚光大。現在已經過了植樹的季節,李岌隻得命人建起了一處苗圃,先培育樹苗,等秋天到來的時候再栽種下去。

  至於屯墾,他計劃先種牧草,采取先牧後農的方法。

  這在後世證明是在邊疆屯墾戍邊最為適宜的一種開發方式。

  站在山頂上,眺望草原,有時會有一種在大海上駕駛輪船航行的感覺,蒼茫的草原和大海一樣廣闊。特別是在春天,一望無垠的綠色沿著大地漫延出去,根本就看不到盡頭。

  此時,在草原上,一隊騎兵正在急匆匆地趕了過來。

  李岌正在帳篷裏繪製地圖,這時吳巒陪著一個強壯的草原漢子走了進來。他在看到李岌後,明顯楞了一下,然後右手撫胸躬身說道:“臣張慕晉拜見陛下!”

  李岌抬起頭來,吳巒走到他身邊,俯下身來小聲說道:“寰州刺史張慕晉,也是雲州突厥部頭領。”

  二十六歲的張慕晉已經是寰州刺史,繼承了他父親的職務,領雲州突厥部首領兼寰州刺史。李克用對於同出突厥的雲州突厥相當優柔,將他們安置在雲朔一帶,特別是寰州北部的岱海一帶。晉軍有三處馬場,都位於寰州的突厥部轄地內。

  張慕晉這名字雖然咋一看是漢名,可是這廝在見到李岌後,卻用的是草原上的禮節。

  對於這個說著一口標準漢話的家夥,李岌準備把他培養成一個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