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八棱山
作者:準噶爾刀王      更新:2020-05-20 23:05      字數:2173
  雲州往北,沿著桑幹河上遊的主要支流如渾水(禦河)穀地,是條古老的商道,通行車馬倒是一點問題也沒有。大道被車馬踐踏碾壓得還算結實平坦,倒也不算難走。安全為上,李岌帶了一千名騎兵護衛出門,這一路上是浩浩蕩蕩,哪裏還有馬賊敢近前,就連一些小的遊牧部落看了這氣勢都感到心驚膽戰。

  三月並不是一個好的行軍時節,草原上的積雪剛剛融化,許多地麵還在泛漿,馬車行走在塞外的商道上,有時還需要重新修墊道路。

  頭車上插著一麵巨大的紅色旗幟,晉軍尚黑,原來大多使用黑旗,不知何故,李岌登基後卻一直堅持使用一般後軍輜重部隊所使用的紅旗,而且十分頑固。

  李岌披著一襲拉風的大紅鬥篷,棗紅馬的馬鞍一側還掛著一杆長槍,在騎衛親軍的簇擁下,也緩緩啟程。

  騎在馬背上行軍並不舒服,特別是長途行軍,有時還沒有下步走路鬆快。想在軍中確立威信,他就是咬著牙也不能坐車。

  很快,六十多輛大小車輛和一千護衛騎軍,在這條古老的茶馬商道上拖出一列足有三四裏長的隊伍。最前麵的向導車夫甩動長鞭,李家特有的高大四輪馬車在前麵緩緩前行,一輛接著一輛,後麵才是各種大小不一的兩輪馬車。

  李岌這次的目標並不遠,也就是後世的豐鎮市,他需要在北地草原建立自己的第一個商業據點。這段路程從雲州算起也就一百二十餘裏,在後世若是跑高速也就是半個多小時的車程。但是現在,這支車馬商隊卻需要走上將近兩天。

  整個車隊看起來就像是一條蜿蜒的長蛇,沿著如渾水河穀逶迤北行。

  春日的如渾水兩岸綠草如茵,河穀兩側叢林如同一條綠色的飄帶,與兩側沒有任何樹木的蒼莽北地山地形成鮮明的對比。車隊沿商道走了一整天,黃昏時穿過一大片廣袤的草原濕地抵達一座山腳下。大山山石嶙峋,外觀極像是一柄八棱的戰錘。

  這座山就叫八棱山。

  李岌知道這座山下在後世的明代曾經築有一座巨大而堅固的邊境軍事堡城,名作得勝堡,是屬於明代的九邊重鎮之一。

  一條古老的商路,河穀兩側的是一望無際的綠色,沿著山地間向北部的荒原延伸出去。北地蒼莽的山嶺上沒有樹木,現在山坡上覆蓋了一層淡淡的綠色,倒也顯得生機盎然。草原上這條商道上塵土飛揚,道旁牛馬的蹄印也是隨處可見。

  雄關漫道,這詞在前世用來形容得勝堡城是最恰當不過了,這裏八棱山下通往兩條河流交匯的地方,也是通往北方草原白水濼城和集寧城的關隘要道。可惜的是現在這裏還是一片荒山野嶺,還有一些漢代戍堡留下的一些殘垣斷壁痕跡。

  “再有一個多月,這裏的草場和樹林就會全部變成綠色,到時漫山遍野滿是一片蔥綠的顏色,看起來極為壯麗。”到了草原上之後,安金全為皇帝所派來的向導曹用話就多起來了,看樣子尋常也讀過一些書。

  李岌揮了揮手,車隊在八棱山下停了下來。

  春日裏正是冰雪剛剛消融,河水泛濫的季節,混濁的河水穿過草原沼澤,匯聚在了一起,形成一道道溪流、水泊,匯入到如渾水之中。

  八棱山腳下平坦的草原上,蜿蜒的甘泉河在這裏匯入飲馬河,形成了一大片綠色的草原濕地,隻是現在,還沒有明代那雄壯的關城。

  “把這裏畫下來,作上記號,這裏將修建一座堡城。”李岌對於正在繪製地圖的隨從們說道。建長城他沒興趣,但是對於修建軍城,卻是充滿了期待。

  一座堅固的軍城,就是中原人在邁向草原時堅實的基石。

  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掌控草原的目的。至於最終的效果……誰能知道!總得試過了再說。

  登上八棱山,俯瞰兩側,北方的原野越發顯得荒蕪,甚至連綠色都變得十分稀疏。

  山頂上還有一座古老的漢代峰燧遺址,早已經變得破爛不堪,隻剩下了幾處半人多高的殘垣,還有青石砌成的地基。

  讓草原的部落首領們習慣於住進擁有堅固防禦的城堡裏,由遊牧變成定居,這才是徹底改變和控製草原的正確方式。

  漢家的農耕文明本就比草原文明先進得多,相信隻要隨著交流的增多,草原人慢慢就會學會漢家的生活方式。

  這地方漢代時曾建過軍堡,如今隻剩下了一些殘破的土壘痕跡。隋唐帝國雖然也一直遭受著北方邊患的威脅,也許是他們血液裏還殘留有來自草原的鮮卑先祖野蠻血統,對於建造長城這種勞而無功的被動防禦方式是不屑一顧的。

  對待不服氣的草原人,李唐的習慣是主動找上門去打架,而不是等人家到了自家的門口再被動地應對。到了中唐以後,這種辦法似乎也不見有好的效果。大唐的北方,幾乎變成了草原人的天下。隻不過這些投靠大唐的草原部落雖然援兵自重,但對於大唐朝廷卻一直是忠心耿耿,沒有生出什麽野心,曾數次救大唐於危亡邊緣。

  而唐廷對於這些出身草原部族,又立下大功的大將最直接的獎勵就是賜姓李。比如與郭子儀齊名的李光弼就出身契丹,被稱為大唐中興第一名將的李晟出身於洮州吐穀渾部族,李汭是高句麗人。李岌的祖父是西突厥沙陀人,本名朱邪赤心,因平龐勳兵亂被賜名為李國昌。另外還有拓跋思恭,因平黃巢之亂之功被賜姓李,黨項羌部八姓中李又成了大姓,其後代李元昊在河套建立一個高白大夏國。

  李岌很不理解為何明朝的皇帝們不惜勞民傷財,沿著北方邊境修建了一條舉世聞名的邊牆。有這份財力,還不如主動出擊,徹底將禍患消彌在草原上……

  現在,他準備在明朝關城的地址,修建一座關城,隻是一座城堡。至於修建長城,一是沒那份財力,也沒有那個興趣。

  他的計劃今年在沿著如渾水(禦河)先修建三座堡城,用於交易,也用於駐軍屯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