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冬祀
作者:準噶爾刀王      更新:2020-05-20 23:05      字數:2235
  進入九底月,晉陽書院還在籌備當中。

  李岌並不太重視駐紮在晉陽周邊三處皇家莊園的屯田軍卒們的軍事訓練,在他看來這些老弱的民兵用於守城還行,如果是野戰,基本上算是白給。

  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各皇莊新建的工坊和籌備晉陽書院方麵,隻是偶爾會巡視一下自己那一千人的親軍。打仗這種事情,就應該讓手下那些武將們去衝鋒陷陣,大顯身手,自己隻要坐鎮後方,保證前線的供應就好。

  可是剛從關中回來的大將元行欽和三處軍營的統製符彥卿、何福進和王全斌三人卻從來都不這麽認為。

  在他們的意識裏,李岌這位太子,就應該像兩代晉王李克用、李存勖一般英明神武,在戰場上帶頭冒著敵人的箭矢帶頭衝鋒。

  這年時代,由於人們普遍的壽命隻有四十多歲,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普遍缺乏耐心,顯得急功近利……

  沒有辦法,時不我待,有些事情不快點幹完,人就真沒啦。

  古人做事,實際上遠不如後世人那般從容……

  所以,這幾個人在這個冬天就沒有讓手下這些人安生過。

  每天早晨出早操跑步這是必須的,這倒是李岌的要求。

  但是每隔五天,全軍需要長途行軍到古交,然後每人背回五十斤煤塊或是鐵礦石回來,而且要求當天走個來回。這樣的長途拉練就十分辛苦了,好在華夏民族似乎對於痛苦的忍受力遠超於北方的草原民族。不過這麽時間久了,這些軍卒身體雖然慢慢變得強悍起來,但是性格裏明顯就要比過去暴戾得多,營中的打架鬥毆次數明顯增多。

  李岌見此不禁很為這支部隊的紀律性感到擔心。

  而在巡視過軍營,元行欽這廝卻為此感到洋洋得意,他說練兵就是要練出這股戾氣出來。

  這是什麽謬論?

  元行欽他們幾人的抱負卻是很偉大的,就是想把這些屯田軍卒訓練成為凶悍的殺人機器,而李岌卻是想把他們變成合格的勞動者。所以在整個冬天,這些人就在一直不斷地變著法子在操練著手下連李岌親軍在內的這七千人馬,有時甚至還把三座皇家莊園裏的莊丁也順便給操練一頓。

  看樣子這幫家夥們是時刻準備著走上戰場,甚至在他們眼裏,那些莊園裏的莊丁們也是很好的軍卒。

  而身為這支部隊的最高統帥,李岌卻沒有任何想親自在戰場上建立不朽功業的念頭,他的目標就是能好好地活下去,盡可能地活得比任何人都要長久一些。他堅信隻要自己活著,就能一點一滴地改變這個操*蛋的世界,使之慢慢變得好起來。

  而戰場,特別是冷兵器時代的戰場,決不是一個適合生存的環境。

  在一場初雪過後,北地的原野上放眼望去,荒蕪大地夾雜著大塊的白色,雪山連綿起伏,倒也別有一番景色。

  晉陽北苑,晉池東汾水之畔,李岌與大將元行欽兩人策馬佇立河畔。

  “聽說那李嗣源已經選定皇子繼嶦繼承大寶,正在籌備登基儀式。”元行欽道,“如何自處,太子須提早定奪。這麽再拖下去,豈不寒了晉陽一眾將士之心!”

  “繼嶦年僅五歲,更易操控,李嗣源倒是打得好算盤。這天下動蕩,社稷沉淪,看樣子就要打仗了!”李岌眯著眼往遠方向看了一下,“我還準備多些時日,看樣子是不能再等了。如果洛陽那邊繼嶦先被扶立,我們就失了大義的名份,這東西必須要爭要搶!”

  “太子準備怎麽去做?”

  “古人不是有陵前就位之禮麽,我也準備這麽去做。十月初一太原百官共同前去雁門建陵祭拜祖父武皇,計劃就同時在那裏祭告宗廟。”李岌說道,“實際上天子登基的國寶玉璽和天子金印、儀仗、冕服都已經好,隻是我希望盡量往後拖一下。隻要我登基稱製,這一場大戰就是免不了的。這到了冬日,不好用兵,咱們就又多了一冬天的準備時間。”

  元行欽點頭道:“太子倒是思慮周詳,這過了十月一,氣溫驟降,天寒地凍,李嗣源就是想發兵,那些軍將們也不準願意。”

  李岌道:“此事將軍知道就好,莫要先與人言。這晉陽城裏,心向李嗣源的人也有不少,萬一消息提前傳到洛陽,被其搶先行動,就有些被動了。”

  這件事做的十分機密,目前隻有太原府尹張憲、通判盧弼、主薄曹信、晉陽宮監張樞和李岌的隨從內監李環幾人知道,少府監的派過來的工匠們在晉王府製作完玉璽、皇帝的幾枚金印、帝冕、龍袍等物品後,都被軟禁在了晉王府內,不得離府。

  在外人看來,太子繼岌短時間內還沒有登基加冕的打算。

  稱帝並不是件簡單的事,要做的準備事項實在是太多了,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完成。

  九月二十五日,李岌率太原百官從晉陽出發,前往代州建陵祭祀祖父晉王李克用。李存勖在稱帝後,追諡李克用為武皇帝,進廟號為太祖。這包括親眷再加上晉陽百餘大小官員的車隊,再加上一千侍衛親軍,倒也是旌旗招展,浩浩蕩蕩前往雁門而去。

  從晉陽到雁門三百餘裏,為了保證提前趕到,所以一眾人等提前五天就動身了。

  一路上倒也無事,四天之後,到了二十九日傍晚,一行人抵達雁門。

  雁門節度使周光輔、節度判官盧琰等一眾官員出城迎接,將太子與一眾官員安置在署衙及驛館內。老將安金全也接了通知,帶了百餘親軍從朔州趕來會合。

  建陵就在代州城西北,北靠雁門,南麵滹沱河,在雁門山腳下一座巨大的墳堆。李家出身草原,太祖李克用的建陵構造十分簡單,就是用青石砌了一座墓室,其上封土為丘,四周是一大片的荒原種有鬆柏倒也慢慢形成一片樹林。

  李克用墓旁建有一座不大的寺廟,名作柏林寺,作為武皇香火供奉之地,兼為守陵之用。每年晉王府都會向柏林寺撥付600貫費用,以作香火之資。小廟裏隻有十來個僧人,李岌到了雁門後,就住在了這柏林寺中。

  在安頓之後,太原府尹張憲和晉陽宮監張樞兩人則負責操持準備十月初一的冬祀典儀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