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匠心
作者:嘮嘮豬      更新:2020-03-12 00:50      字數:2148
  今日來右屯衛說是點卯,其實就是例行操練閱兵,真正點卯的時間早在程羽君上朝的時間就過了。

  隨著大軍有條不紊的按照鼓點的節奏迅速改變,嶽軒漸漸看出點門道來,下麵這是在布陣。

  所謂評判一個將軍是否會打仗,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看這個將軍的行軍布陣如何。

  這裏的布陣就是軍陣,但是不是想小說裏說的什麽天門陣,八卦陣那種玄乎其神的東西,

  這裏的布陣講究的是一句地形,敵軍陣型和兵種而對自己兵力的隊形部署,主要講究的還是將大量士兵在戰場上的協調性發揮到最大。

  雙方動輒幾萬上十幾萬的士兵廝殺,誰的陣型更加協調規整,對將軍命令反應的快誰的贏麵就會更大一些。

  就比如現在隨著楊善手裏令旗和鼓聲的不斷變化,將士們分別擺出衝陣,拒馬陣,合圍陣,口袋陣等等。

  嶽軒心裏一下子意識到,這些鼓聲將來自己也是要明白的,不然將來在戰場上連自家鼓聲都聽不明白,不被敵人殺死也被自家人給踩扁了,這事回頭得問問那幾位老道的哥哥才是。

  所有陣法操練一遍後楊善再次上前複命“奇兵將軍,陣法操練以畢,還請將軍試下”

  “很好,眾將士今日勞苦,散了吧”

  “喏”

  楊善轉身令旗一揮,鼓聲隨之響起,將士們按照來時的路有序退去,令行禁止才是一支能征善戰最基本的標準。

  散去的時間比進場快多了,高台上的眾將官也散去了,該當值的當值,該練兵的練兵,將士們巡邏的巡邏該守衛的守衛,大家各司其職。

  右屯衛東南西三處都是將士家屬及土地,為輪到操練的士兵就近在家務農。

  程羽君開始巡視起右屯衛各處,主要就是看看大家的辦事效率和提出自己的意見,帶著嶽軒幾人開始帶出巡視起來。

  嶽軒趁機在後麵問楊善道”二哥,今日就是右屯衛全部大軍嗎?怎麽沒看到騎兵啊“

  “怎麽會?這哪有五萬人,今日隻是兩萬五千人的步兵卒的演練,還有刀盾手,弓弩手,步人甲未參與演練,這些兵種全裝演練一次十分繁複,所以平日裏強於某一眾訓練就好,

  比如步人甲練體力,弓弩手練開弓拉弩就好,輕騎的馬匹還未全部換上馬掌所以沒來”

  嶽軒這才明了,他是真的對上萬人的集合沒啥感念,所以沒看出現場的具體人數。

  說話間程羽君領著眾人來到一個隔著老遠就能聽到叮咣打鐵聲和煙霧繚繞的工坊處,走到近處一看這裏上百號的人正在忙碌。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鐵匠,正在忙碌打製嶽軒獻上的馬蹄鐵。

  嶽軒可以看出眼前的匠人已經初步具有流水線作業的意識了,燒火,鼓風,打製馬掌,打製釘,甚是嶽軒看到馬匹還按照大小進行了分類,已經有人提前在裏麵給馬掌做簡單的修剪,

  果然能做出令千年之後的人們驚歎不已的工匠都不是笨人。

  皇帝,名臣,大文豪,梟雄可能做出過轟轟烈烈的事跡彪炳史冊,被後人當作故事拿出來津津樂道,讓我們充滿各種向往和遐想。

  但是依嶽軒穿越的經曆來看,史書上寥寥數字記載的紅轟轟烈烈的大事件其實誇大的成分更多,當初實際情況如何,誰也不好說。

  但是這群默默無名的工匠,所說史書上找不到幾個人的名字,但是憑他們巧奪天工功的手藝製作出來的爵士精品傳至後世,依然讓人們很直觀的了解到這群人高超的手藝。

  前世嶽軒普通屁民一個,很難切身體會帶古代雄才大略名人們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心胸和風采,

  可是每當在博物館看到那些曆經千年卻依舊煥發著光彩的藝術品的時候,都對當年能製出這件絕世精品的匠人感到由衷的敬佩。

  他們沒有像在線這樣方便的工具,不管多複雜的工藝都是靠自己的雙手,時間,和智慧慢慢打磨出來的。

  程羽君身邊一個身穿緋色官府的兵部官員跟上前去與程羽君畢恭畢敬的匯報著什麽,

  很快從工坊裏跑出一個頭領模樣的上了年紀的工匠,顫顫巍巍的走到程羽君麵前給她行禮.。

  “稟大將軍,這幾日工匠們已經說連許多,每次以能多出兩百副,具體可以問這裏的管事,劉鐵頭兒,快跟將軍說說這裏的進展如何“

  劉鐵頭看似半頭白發,臉上幾道深深的褶皺叢橫,手上的老繭裏有永遠都洗不掉的黑色雜質,因為是冬天手上滿是凍傷的裂痕,現在也不過是四十出頭的年紀,在他身上時刻標榜著勞累人三個字。

  別看他這樣,劉鐵頭是打鐵的大匠人,在古代手藝人不是人人都是匠人,匠這個稱呼對他們可是很神聖的,

  在一個行當沒有十年的沉澱,拿得出手的作品沒人承人你是大將的,也沒人敢這樣隨便稱呼自己。

  所謂匠更像是一種精神,匠者,能工也,畢一生之力,專一技之長,真正的匠人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做手藝人”

  匠人不是靠喊得而是拿作品說話的,對他們來說匠人這稱呼是不容褻瀆的,在大齊雖說有士農工商的劃分,但是他們並不是賤籍。

  特別是被朝廷招募來的這批工匠與軍籍是一個待遇的,有專門的戶籍和土地。

  這時的匠人是真正沉下來做實事的人,並不像現在的某些人斯斯文文的發表幾句言論就敢稱自己是專家了。

  陳鐵頭祖上三代都是鐵匠,他從記事起就拿著錘子玩耍,至今他已經做了三十年的鐵匠了,將他手打製精品橫刀至今還在長安顯貴手裏流傳著幾十把,憑這些才穩穩地獲得大匠的頭銜。

  現在嶽軒看到這這套流程就是這位劉鐵頭這幾天分配的,可是任他經驗再豐富,手藝在高超,他就是個匠人而已,

  知道眼前這兩位都是大到沒邊的官,在工坊裏是不是吆五喝六的劉鐵頭連話都說不利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