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齊軍製
作者:嘮嘮豬      更新:2020-03-04 23:48      字數:2116
  一天幾千枚看似不少但是這差不少,但是一匹馬就需要四個馬掌,按自己這右屯衛一萬輕騎來算,單是明麵上就需要四萬個馬掌。

  這還是不將磨損備用的馬掌考慮在內,這樣一來緊緊她這一個屯衛就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換裝完畢。

  好在現在是冬季,遼人退回漠北龍城一帶過冬,所以北部邊關對平穩,這樣自己或許有些時間來練自己的騎兵。

  但是其他三衛就來不及了,其餘三衛分別盯防黨項,吐蕃,南邊的大理及南越諸國,其中黨項和吐蕃的騎兵都不弱,

  等他們全都裝上馬蹄鐵都不知道拖到什麽時候去了。

  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大齊吸取中唐以後節度使把持一方軍政導致自身實力過於強大的教訓,現在用的還是府兵製。

  所謂府兵製就是將軍隊與農業高度結合的一種製度,是西魏大將宇文泰基於均田製創立的一種兵農合一的軍製。

  在初唐貞觀時期李二陛下將其發揮到了極致,在全國設立以府兵製為基礎的折衝府。

  府兵製的好處就是朝廷以田地招募士兵,閑時為農,戰時為兵,平時保證有三成的士兵在役,而且士兵作戰時兵器甲胄等基礎用具都是自行購買,像戰馬一類的是朝廷出錢補貼購買。

  被編為府兵的人(包括其家人)會改為軍籍,徭役和賦稅上都有一定的優待,而且隻要殺敵立功你就有晉升和被封賞的機會。

  這種家庭和其土地是世襲的,所以每一代人中都要有一人出來當兵,所以同時解決了兵員問題。

  這就大大減少了國力的負擔,李二才能在初唐格局剛剛穩定不久就可以每戰皆勝,為貞觀之治和後麵盛世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局麵。

  不過府兵製起於亂世衰於盛世,至開源年間,隨著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並均田製遭到嚴重破壞,隨之伴生關係的府兵製自然也是名存實亡。

  士兵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就沒有了軍籍的身份,作戰時就自然佂不到府兵,即便征到的兵自己也拿不出以前那般好的裝備了,有的甚至三代人公用一副鎧甲。

  直到天寶八年府兵製徹底被廢止,兵權慢慢到了安祿山那樣的大節度使手裏。

  大齊用的是李唐後期出現的兩稅法,但是因為唐末亂世導致的大量人口流失和新的地主階級的洗牌,出現了大量無主土地。

  所以開國之初暫時實行了均田製,四大屯衛和邊軍由此生成,不過崔家老祖是智慧,他充分吸取了李唐的教訓將府兵製改了。

  首先四大屯衛屬於皇帝親兵,他們創建本身就是有著拱衛京師的職責,將長安城郊四麵的大片土地作為均田分給四大屯衛。

  四大屯衛的將士就是由這些土地招募來的,但是士兵們可持有這些土地耕種但不可以買賣,也就說你除了買賣幹啥都行,從根本上還是屯衛的。

  屯衛兵的賦稅可以減少而且直接上交所在屯衛,戰時統一分配,這就避免了土地兼並問題。

  還有就是雖然編製上每衛是十萬人,但是真正的屯衛兵也就五萬,其他兵卒分布在製定的長安附近各處的州縣內,

  平時務農戰時為兵,這部分人的兵器也是自備的,而屯衛兵的武器是由朝廷軍器監設在各處的軍械所配發的,

  也就是說隻有常駐屯衛的這五萬人才是這個屯衛的精銳,他們基本都是有軍籍的職業軍人,隻要不是農忙時節都在訓練,戰鬥力極高,

  其餘的籍冊混雜,什麽人都有,每年也就三個月的訓練時間,一般就是前線吃緊時頂上。

  這樣一來即穩定了軍隊結構還提高了戰鬥力。

  還有就是程羽君這種領軍大將平時無權調動軍隊,隻負責軍隊的訓練,而且屯衛平時是由兵部的人共同參與管理的,這樣做是是為了避免大將軍將整支設為私軍,所以程羽君從邊關回來才得以如此清閑。

  拱衛京師的大軍萬一有什麽變動就是窩裏爆炸起火,那可就好玩了,可見崔家太祖為了子孫後代是煞費苦心呐!

  如此一來即穩定了軍隊結構又提升了軍隊戰鬥力,還節省了一部分開支,有一舉多得之效。

  值得注意的是崔家太祖起於沒落的世家門閥,起兵之時早已不似唐初氏族誌上貴為五氏七宗那之首般威風。

  全靠幾百年攢下的家底和祖地的產業才有起兵的資本,所以崔家老祖對工商格外重視,意識到這才是富國的門路,

  所以大齊自開國之初就在商業手工業上的政策和賦稅上有了很大的鬆動,這也是大齊能從唐末亂世迅速恢複元氣的原因之一,

  至於有人想模仿自己?齊太祖的思維方式完全和那位宋太祖不一樣,現在有能力造反的全攥在自己手裏,綁在一架馬車上,至於其他商人如果讓他們攢夠造反的錢那這天下他就不該打下來,

  他就是覺得自己對商業上的事比其他皇帝要了解的多,他有能力解決好。

  還有就是兩稅法,這個被前朝宰相楊炎創立出來,看似對所有人都公平的稅法,不但觸碰了貴族的利益,更因為當時脆弱的的資本環境和土地兼並加劇了百姓的負擔。

  大齊在自己經濟穩固的基礎上改良了兩稅法繼續使用。

  正是如此朝廷有能力出錢招募工匠為軍隊打造定製的兵器,有並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的統一的標準下,打造兵器更高效更有保證。

  單是長安郊外就有軍器監屬下的各式軍械所就有幾十處,甲胄,長槍,弓弩,箭羽,甚至煉鐵一應俱全,各式工匠萬餘人。

  所以在大齊工匠雖是賤籍但是格外吃香,在民間並不受排斥,相反因為能有一個吃飽飯地方而很受待見。

  萬餘人看似很多,但是要負責為四個屯衛二十萬大軍打造修理軍械也有些吃力,畢竟這是個什麽工序都靠純手工操作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