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童養媳的八零時光15
作者:桑梓糖      更新:2020-10-02 11:18      字數:2276
  張秀芳這姑娘是屬於很懶,也很有自知之明的人,她覺得就以自己這種三腳貓的水平還是別瞎摻和了。

  首先她沒念過幾年書,念國小那幾年也是得過且過。如果不是她娘壓著,桑月也跟她一起念,她多半早就輟學了。

  其次,她也沒桑月那麽認真,沒她那麽有天分。

  其實一開始桑月說要自學的時候,張秀芳是持懷疑態度的。受到出身,眼界等限製,張秀芳很難理解,這年頭讀書有什麽用,也沒法領略所謂的書本裏麵知識的美妙。

  不過她腦子不笨,被桑月抓著一起念,兩個姑娘又是從小誰在一個屋子裏的,桑月讀書,有時候她也是耳濡目染的狀態。

  但是張秀芳還是不覺得自己比其他沒念過多少書的人好多少。當然也沒啥信心。

  “讓你去就去,哪兒那麽多話?”聽她這麽說,魏玉芬聽不下去了。反正不用錢,考不上再說,可是連去都不去,那像什麽話?

  她跟她男人都不是孬的性子,怎麽就生出這樣的姑娘。所以魏玉芬單方麵敲定了,必須去考試。

  考不中到時候再說。

  雖然嘴上說著自己不去瞎摻和,可是臨近考試的時候,張秀芳還是緊張了,她緊張的連說話都不利索,進考場的時候儼然一個馬上就要奔赴戰場的勇士,把桑月給逗得不行。

  她琢磨了一下,用不了多久,張國強就得回來了,到時候她得帶領整個張家奔小康。高考都已經恢複了,各方麵政策的改變還會遠嗎?不過也說不定,這個位麵的高考恢複時間還在七九年呢。

  跟之前桑月經曆的某一個七十年代並不一樣。

  不過沒關係,時代總是在發展的。

  桑月跟張秀芳完全不同,以很平淡的姿態進了考場,就跟已經考中了一樣。

  徐翠紅和張國良送她們過來考試的時候,年輕的小夫妻倆看著兩個妹妹直發愣。

  “我覺得你那個大妹不是池中之物,你看她走得多穩,你家怕是要出一隻金鳳凰了!”

  張國良調侃自己的媳婦兒,“之前也不知道是誰說,讓我爸媽趕緊把人給嫁出去。”

  徐翠紅忍不住啐了他一口,“啊呸!還不都是為了你?不過我現在明白了,你呀隻能配我,桑月可不是你能配得上的。”

  這話徐翠紅說的真心誠意,這幾年桑月算是長開了,並且因為讀的書多,整個人身上就有一種十分恬淡的氣質,這在農村看著就鶴立雞群,總之沒咋讀過書的徐翠紅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

  特別是剛才看桑月離開進考場那個樣子,這種感覺特別強烈。她跟他們終究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考完試之後有人歡喜有人憂,張家人本來也沒咋期望兩個姑娘一定要考多好的成績,所以表現的都很普通,反倒是還鬆了一口氣,總算是考完了,大隊的知青總能消停一陣子了吧?16k中文

  要知道因為高考,那些知青可是鬧翻天了,早十多年,更有甚者更早知青下鄉,到如今在他們大隊最長的知青也有十幾,幾十年了,這些知青的戶口從原本的城市遷到了農村,並且在當地落了戶。

  眼瞅著沒有回城的希望,就跟當地的姑娘,青年結了婚,在當地紮根下來了。

  可是猛不丁的恢複了高考,又給了他們回城的希望。那些人就跟烏眼雞似的,哪裏能放過這樣的機會。在當地的家人也抱著忐忑的心情,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年頭原本是城市戶口的,或是考上大學是能夠離開這裏。

  但是妻子,丈夫,或是子女卻沒有辦法隨著當事人把戶口遷到城市裏麵去。這年頭的戶口卡的比較嚴格。大多數人去的最遠的地方就是當地的鎮上,更別說妻子丈夫甚至很有可能一去就再也不回來了。

  這讓這個年代保守的人如何能接受?

  據說有一家娶了知青的人家死活把人扣住,不給報名參加高考。那女知青聲嘶力竭的聲音到了老張家那院子都能聽見。如今總算是消停了……

  因為高考已經結束了,那女知青總該死心了吧?不僅那家人這麽想,其他村民也是這麽想的。

  桑月沒心思去當什麽救世主,不過人家卻找上門來了。

  估摸著是因為高考結束了,那家人也放鬆了對她的看管。女知青看上去十分憔悴,眼角發青,唇色發白,“我想找張國良!請問張國良在家嗎?”

  “桂雲嫂子,我二哥還沒回來,請問你找他有什麽事,你跟我說,我幫你轉告。”

  女知青緊緊的攥緊了口袋,猶豫了片刻,“那我等他一會兒。”

  桑月都看不下去了,“你別等了,我二哥今天運輸隊去省城了,今天恐怕得很晚才能回來,你還是告訴我吧。我保證隻告訴他一個人。”

  女知青眼底閃過幾分掙紮,又猶豫了一會兒才總算走了過來,“請問你有沒有紙筆,我想跟你借來用一下。”

  桑月拿出紙筆,女知青又是一番感謝,她在紙上飛快的書寫著什麽,過了好一會兒才把紙筆遞還給桑月,一雙眼睛猶如幹枯的井一般,又沁出了一絲水霧。“我想請張國良同誌幫幫忙,能不能幫我把這封信帶到……”

  女知青走了,桑月望著她的背影若有所思。不過想了好一會兒沒想起來也就沒當回事。幾天之後,村子裏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個女知青不知怎麽的掉進池塘裏麵淹死了,說鞋子還在池塘邊,鞋子上麵沾了塘泥,應該是自尋短見。

  她的丈夫,以及幾個兒女跪在池塘邊哭得肝腸寸斷。

  桑月:“……”

  她想起來了,在原劇情中原身這個年紀還在桑家當牛做馬的伺候桑家人,當時恢複高考,知青們的故事估計都能夠寫一個合輯了。當然,到了桑月耳朵裏麵的就是某某知青家人不同意報考被關在了家裏,某某知青自尋短見了,某某知青考上後回城就杳無音信,留下鄉下的丈夫妻子以及孩子們儼然被拋棄了……

  哦,桑月想起來,原來這個女知青就是原身在原劇情之中聽了一耳朵的自尋短見的知青。那麽她拜托自己轉告的那封信應該就是一封跟父母告別的遺書了。

  真可惜啊,那個女知青才三十歲出頭,還有大好的青春年華,雖說現在形勢是這個樣子,可是再過幾年,十幾年,幾十年,誰還能攔得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