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開府
作者:八月與九月      更新:2020-08-22 22:05      字數:4723
  “我覺得穩妥為上。

  即便集合起三十萬大軍,我們的兵力麵對匈奴大軍也不占據絕對的優勢。”

  匈奴主力大軍絕對在三十萬以上,當然這是在情急之時全民皆戰的時候。

  真的把匈奴人合圍到一處,光是匈奴大單於的部落就能夠集結出五十萬能夠上馬戰鬥的匈奴騎兵。

  他們的戰馬充足,將十四歲到四十歲的壯年男子全部征召入大軍,絕對能夠到這個數字。

  這也是張遠為什麽一直想著避免在剪除掉匈奴其餘的部族之前與匈奴發起決戰。

  早先在高闕,即便軍臣把二十萬大軍全部葬送在那裏,他回去之後也能重新再召集幾十萬大軍。

  這就是之前為何漢軍一直消極對待匈奴大軍的原因。

  很多人都覺的,匈奴人是殺不完的。

  漠北會源源不斷的生出匈奴大軍南下與漢軍作戰。

  早先軍臣隻是率領大軍南下,他打算奇襲漁陽郡殺了韓安國。

  當這計劃破滅之後,龐大的軍隊需要生存需要糧食,軍臣意識到短時間內不可能結束掉戰鬥,便讓自己的部落南移了。

  也就是說在頹當城聚集有近百萬的匈奴人。

  不然衛青手裏麵有十五萬的兵力,也擁有五萬騎兵為什麽不主動出擊給軍臣一個厲害。

  人多意味著混亂。

  匈奴人本來就不懂得管理,這才是褚達能夠將消息傳出來的根本原因。

  不然在軍中,褚達四周都是匈奴的騎兵,他又怎麽能在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下把情報送出來。

  “好吧,我隻牽製匈奴主力大軍。”

  衛青恨不得一回就把全天下的匈奴人全都殺掉。

  “放心,漠南漠北無王庭的日子不會太遠。”

  在衛青家中填飽肚子之後,張遠就趕回到了自己家中。

  臨時的衛將軍府暫且設立在新安侯府。

  張遠在衛青家的時候,就讓衛青派了個人過去通知卓文君,讓她收拾出來一處偏殿,作為衛將軍的辦公地點。

  等張遠回去之後,卓文君已經讓人收拾好了。

  而劉徹配給張遠的一係列官員還有兵員都在新安侯府門口候著。

  這兵員可不是那五萬大軍,不到重要的時候是不可能有五萬大軍進城的。

  這些兵員都是保護張遠周全的衛兵。

  先過來報道的是距離建章宮最近的薛仁。

  “末將拜見衛將軍。”

  薛仁這小子見到張遠之後,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好小子。”

  張遠拍了拍薛仁的肩甲,一手環過去搭在他的肩上把他拉進了偏殿之內。

  “衛將軍此次要末將擔任何種職務?”

  薛仁既然入了張遠的衛將軍府,張遠自然是要給他封官的。

  軍司馬還有長史這樣的重要位置,劉徹都沒有插手。

  張遠統率的是一軍,隻要張遠不下令是不用分兵的。

  “你與李健的位置再說,你就暫且為偏將。

  等上了戰場我自有大用。”

  薛仁聽到後,有些失望,他以為憑借關係怎麽也能撈個大將當當。

  現在張遠是衛將軍,享有開府之權。

  論起來長史的權力要更大一些,不管是丞相還是大司馬還是四個位比三公的將軍,長史全都是副手一級。

  衛青的驃騎將軍府中長史,光是下屬的官員都有六十二人,小吏就更多了。

  張遠的衛將軍沒那麽大的排麵,但是看劉徹打包送來的官吏,就知道權力也不小。

  從事中郎兩個人,都是有資格與張遠議事的。

  長史掾屬有十一個人,長史令史有八個人,長史禦屬有十個人。

  張遠拿到名單之後,突然感覺這衛長史比自己事情都多。

  至於軍司馬,設不設都可以。

  張遠的逼格已經拔高了一截,已經不是早先兩千石的官員,現在拿校尉當自己的副手按說也是沒問題的。

  可校尉這種大官,張遠沒有那個資格也沒那個膽子封。

  隻能等劉徹給,可是劉徹沒給,甚至沒給薛仁他們幾個給些將軍封號。

  講道理張次公的地位已經不比校尉低了,早先與張遠衛青一起攻打樓煩王白羊王的時候,人家就是校尉了。

  其他三個人不給個稱號就算了,連張次公也沒給。

  當然也可能是給了,張遠現在不知道而已,畢竟眼前就特麽薛仁一個小崽子。

  至於薛仁這個羽林軍校尉真的是有名無實,全大漢一千石的校尉估計就薛仁一個家夥了。

  “你什麽時候到的?”

  “正午之前,還在府上用了一頓餐。

  早知道王廚子被將軍你弄到了新安侯府,末將這段時日就多來叨擾了。”

  麵對薛仁這種貴族四代張遠也沒法說些什麽。

  不過這些貴族不管是四代還是三代還是某個活著的二代,現在若是不努力,想著啃著祖宗的老本,那將來就隻能等著倒黴了。

  劉徹最狠的那次酎金事件死了個丞相不說,還把公孫賀的爵位也給剝奪了。

  薛仁現在不努力靠軍功從家族之中脫離,將來的命運估計也不會太好。

  “等其他幾人來了,你可別在我麵前插科打諢。

  在軍中就要有個樣子,莫要外人說我張遠治軍不嚴。”

  “末將明白。”

  李沮還不知道是啥人,但是張次公跟薛仁都是混子類型。

  也就李健一個值得信任的了。

  在衛將軍府屬官的幫助下,張遠跟薛仁理清了這五萬騎兵的來曆。

  好在不是什麽郡國兵侯國兵之類的老殘病弱。

  劉徹將長安以西原本就是要應付渾邪王休屠王的大軍給調回來了。

  至於長安以東所有兵力一點都沒有動。

  應當是推恩令下發之後,劉徹心裏麵對那些諸侯王不是很放心,才有這麽一出。

  張遠是真希望率領南軍八校尉還有羽林軍期門軍一起出征。

  這五萬騎兵才是大漢最強陣容,可是卻一直放著拱衛長安城,著實是有些浪費。

  若是讓李健亦或是薛仁率領這五萬大軍出征,也能夠強行將渾邪王還有休屠王硬生生的攔在河西,不讓他們往東一步。

  “衛將軍,期門仆射李健將軍還有衛尉少卿李沮將軍到了。”

  一名長史掾屬前來對著張遠說道。

  “讓他們直接進來。”

  “喏。”

  待李健進來,麵容上就是激動。

  而李沮則是忐忑不安,當然也有著一絲激動。

  “末將拜見衛將軍。”

  “二位不必施禮,衛將軍府第一條規矩便是在軍中不必拘泥於俗禮。”

  “喏。”

  張遠第一時間來不及去跟李健說話,而是上下打量起來了李沮。

  李沮身上有著一種北地漢子的粗獷,眉眼之中盡是忠厚。

  “李沮將軍你族籍何處?”

  “回衛將軍,末將族籍原本在西河郡,但是在將軍與驃騎將軍收服河套之後,便將家族遷至祖籍雲中郡雲中城。”

  聽到李沮的回答,張遠才稍作放心。

  他現在聽到個姓李的都會覺得跟隴西李氏有關。

  張遠覺得一個姓氏出名人的幾率,絕對是跟那個姓氏有多少人掛鉤的。

  姓李的人多,總是給張遠造成一種到處都是姓李的假象。

  “原來是雲中人,我說怎麽一看就是北方的漢子。

  我平時偶爾聽到有人誇讚你勇武,這次陛下準我點將,這才挑了你。

  你我雖然之前未曾見過麵,希望你我之間不要有隔閡。”

  “末將得知消息之後,一直在家中思慮該如何報答衛將軍提攜之恩。

  家中大人告誡末將,隻有在戰場之上殺更多的匈奴人才是報恩的方式。

  我雲中李氏自趙武靈王之時,便入駐雲中城與匈奴樓煩王所部征戰。

  高祖皇帝建立大漢之初,我大漢疲弱,無奈之下隻得割舍了河套,我李氏被迫南遷。

  之前聽聞將軍與大司馬要征戰樓煩王,末將一身熱血噴湧卻無出戰之機會。

  眼下衛將軍給末將一戰的機會,末將一定不辜負衛將軍的恩情,在戰場上尊吾父之囑托,銘記先祖之英魂,誓與匈奴不死不休!”

  張遠沒想到李沮是這麽一個能說的人。

  這是憋屈了多久啊。

  張遠頓時覺得自己沒有選錯人,李沮說的肯定不是假的。

  大漢這些名將的家族大都在邊郡,為的就是穩定民心,另外最有血性之人皆在北方邊郡。

  征兵有天然的優勢。

  大多數人與胡人有天生的仇恨。

  像李沮這樣與匈奴有百年仇恨的家族不在少數。

  “好,本將軍相信你。

  可本將軍從陛下那裏把你要過來,可不隻是為了讓你在戰場上拚殺的。

  為帥者統將,為將者統兵。

  為將者應臨陣能致勝,不使將士枉死。

  這些你包括李健還有薛仁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哈哈哈,衛將軍這是在教訓下屬嗎?”

  張遠話音剛落,一陣爽朗的笑聲就從外麵傳來,然後就看見張次公走了進來。

  “岸頭侯許久不見。”

  “末將拜見衛將軍。”

  張次公地位本就不比張遠低多少,自然比其他人要從容許多。

  “此次恐怕要委屈岸頭侯在我麾下了。”

  張遠給自己這個本家人打了個哈哈,想要看看他的態度。

  “衛將軍說笑了,若是沒有大司馬跟衛將軍,末將恐怕還在邊郡統兵,這輩子能不能回長安還是兩說,更別說現在做個侯爺,整日美酒美女作陪。

  衛將軍看的起末將,點了末將的名字,末將自然要為衛將軍效力。

  反正衛將軍讓末將向東,末將絕對不往其他方向跑。”

  “好,有岸頭侯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此次出征首功必定是岸頭侯你的!”

  “那就多謝衛將軍賞識了。”

  張遠說過其他三人要學的還有很多,最好的學習對象就是張次公。

  但是張次公那不拘禮法的性子不能學,往後張次公也是栽到了這上麵。

  一個人能在官府的清剿之下存活下來,最後搖身一變成了大漢的將軍,現在更是位列侯爵。

  說張遠還有衛青是從一個奴隸爬上來的已經是奇跡了。

  但是從一個江洋大盜爬上來這也是另外一種奇跡,雖然沒有奴隸發家那麽勵誌,可那為人處世的態度也值得別人學習。

  張遠說會給張次公首功,還有另外一層意味,這場戰役,先鋒必定是張次公的跑不脫了。

  李健薛仁當先鋒,張遠怕這兩貨被宰了。

  至於李沮雖然現在嘴巴說的厲害,但是真本事還沒看見。

  也就隻有張次公可以拿出來獻祭一下,即便讓他獲得了大功勞也無所謂,該是他的就是他的。

  “人都到齊了,那麽衛將軍府長史便要定下來。

  本將軍覺得期門仆射李健最為合適。”

  李健從跟李沮一起進來之後就沒跟張遠搭過話,現在突然被張遠委以重任,整個人有些不太適應,四下看著周圍三個人。

  張遠也在打量著其他人的模樣,但是張次公根本就不在意這個職位,他要的是能上陣殺敵獲取戰功。

  至於李沮知道在這裏自己跟張遠關係最不好,本來就沒想著這位置能落在自己身上。

  唯一不滿的就是薛仁了。

  “將軍,您不是說末將與李健將軍的位置再說麽?”

  “我說了啊,你為偏將。

  李健是再說,現在不是說了麽。”

  薛仁突然有一種被坑了的感覺。

  不過也不敢跟張遠頂嘴,張遠的厲害他可是體會過的。

  許多年前那鞭刑,薛仁到現在都忘不了。

  “就這樣,李健為衛將軍府長史,府內一切公務交由李健處理。

  這三日內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點齊人員,五萬人五名校尉統軍外加五名軍司馬,讓他們領兵停在池陽城外然後來見我。

  另外物資一定要帶齊,五萬騎兵,期門軍與羽林軍將原有的裝備全部帶上。

  其餘騎兵每人身著甲胄這是最起碼的,隨身攜帶弓弩環首刀,每人配備三根長矛。”

  “長矛?”

  張次公直接就發出了反問。

  “對,三根長矛。”

  “可是這會極大增加我軍的負重。”

  “我自有用意。”

  看到張遠如此堅持,張次公不再說話了。

  “李健你直接去中軍府討要便是,現在一起以騎兵的需求為主。

  糧食隻需要帶夠支撐到我們到朔方郡的就行,然後再從朔方郡進行補充。”

  “末將領命!”

  張次公聽到張遠要帶長矛之所以有這麽大的反應,完全是因為長矛是步卒的武器。

  一根長矛不管怎樣都五六米,騎兵用長矛隻有歐洲那些重騎兵才會出現。

  秦矛足足有六米之長。

  漢矛再短也短不過五米,而是矛的造價高,從秦之後大漢就很少生產矛了。

  因為弓弩的射程比矛的攻擊範圍遠多了,槍還有戟都要比矛輕而且好用,矛自然而然的就要淘汰了。

  張遠一下子要十五萬根長矛,不說把長安的兵器庫給掏空,估計也差不多了。

  張遠要這些長矛自然是有大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