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橫渠四句
作者:八月與九月      更新:2020-06-28 20:49      字數:2293
  劉徹看著下麵的這些臣子,覺得隻是五個人的聲音還不夠大,便又開口問道。

  “諸公以為五經博士所請,朕該如何處置?”

  “臣等亦以為,開太學勢在必行。”

  又有十多個大臣一起對著劉徹相勸。

  如今朝廷根本找不到一個支持黃老之術的人,就連竇嬰跟田蚡這種死對頭說白了也都是儒家門生。

  支持法家的倒也還有幾個人,但是他們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隨著支持的聲音越來越多,劉徹臉上的笑意也越來越濃,但是漸漸地他發現了一件事情。

  底下的張遠一直低著頭,連屁都不放一個,難道張遠不知道自己馬上就要是太學令了,怎麽現在跟個外人一樣。

  “卿大夫張遠,朕觀你一直也不發表意見,難不成你對立太學有何異議?”

  劉徹說完,殿上百官的眼神齊齊的匯聚到了張遠的身上。

  張遠渾身一激靈,他現在要是說有意見,那不就等於自己找死麽。

  頂著眾人的目光,張遠顫顫巍巍的走了出來。

  “回稟陛下,臣並無異議。”

  劉徹玩味的笑了笑,繼續問道。

  “那你是怎麽看待這件事情的啊?”

  張遠偷偷瞄了一眼胡毋生,想到日後太學肯定會以《春秋》一派為首,其中又會以《公羊春秋》為盛,數十年之後又會以《穀梁春秋》為盛。

  自己要是真的想要做好太學令這個官,必須要掙脫春秋一派的掌控先,至於在太學內開設其他學家的博士,張遠連想都不想。

  董仲舒公孫弘這些人玩死自己,不比什麽都容易。

  “陛下,臣以為胡毋生以及其餘幾位博士所言,不堪拿來說是太學的作用。

  在臣看來,陛下若是開太學,又更重要的責任擔在肩上,而非隻是造福百姓這麽簡單。”

  胡毋生本就看張遠不爽,立即出聲反駁道。

  “卿大夫難不成你有什麽高見嗎?”

  張遠笑了笑,出聲說道。

  “陛下,諸位博士,我也曾拜讀過諸多儒家典籍,自以為儒學對百姓對天下的重要性。

  我以為吾輩開太學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滴答滴答滴答。”

  張遠語落,殿中安靜的隻能聽到計時的滴漏發出的水滴聲。

  劉徹低著頭,眼中有茫然有疑惑有決心也有肯定。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遠你覺得大漢是否能百世萬世?”

  劉徹對著張遠喃喃問道。

  張遠點了點頭。

  “臣之前遇到過一人,他遊曆過天下,他的父輩亦遊曆過天下。

  他的父輩遊曆天下時,這天下還有秦人、楚人、趙人、齊人、魏人、韓人、燕人之說。

  即便是在前朝也是如此。

  但現如今,在陛下治下,隻有秦地、楚地、趙地、齊地、魏地、韓地、燕地之說。

  無論在何地,現如今隻有一種人存在,那就是漢人。

  臣相信這片土地之上的漢人,會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百世千世萬世。”

  隻是換了個說法,偷換了一個概念,劉徹並沒有聽明白張遠話裏麵的實際意思。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裏,隻要土地上的人都是漢人,那麽大漢就會永遠存在。

  “說得好,卿大夫張遠之誌向亦是朕之誌向,朕希望諸公也能以此為誌向。”

  “臣定當以此為誌願,興盛大漢,為我大漢萬世之盛,定不朽之基礎。”

  張遠每每聽到這些人齊聲說這些話,總覺得這些家夥是不是提前商量好的,怎麽就能說這麽齊。

  “好,朕當於諸公一起努力。

  既然開辦太學無人反對,那便擬旨。

  王遂。”

  “仆在。”

  “擬旨,擢升工博士張遠為太學令,替朕監管太學。

  五經博士皆入太學教學,開五經學科,太學學子由各郡縣察舉。”

  王遂立馬就下去讓人寫聖旨去了,開太學是全國的大事,並不是隻是把一道旨意傳給張遠就算行了,而是要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諸公認為太學應該在何處開辦?”

  胡毋生搶著說道。

  “陛下,臣認為廚城門東側那片宮殿可為太學之場所。”

  張遠現在已經是太學令了,那就等於是校長,而是還兼任了教育部部長,怎麽能讓下麵的一個教授比比叨叨的。

  “陛下太學不可在廚城門東側開辦。”

  “太學令說說為何不可?”

  “陛下,您想想廚城門西側就是東市,白日東市人聲鼎湖喧喧擾擾,夜晚那裏又成為了燈紅柳綠之地。

  胡博士提議再次,難不成是讓學子們白日無法專心聽課,下了課後又去尋花問柳嗎?”

  胡毋生一時氣急,臉色悶的通紅,連連否認道。

  “陛下,臣不是那個意思啊。”

  劉徹笑了笑,這樣的場景他其實最愛看了。

  “博士不必解釋,朕明白。

  太學令說的有道理,那依你看,太學該在何處辦學?”

  “滻水西側杜縣。”

  “此處有什麽優勢嗎?”

  “回稟陛下,自從陛下把杜縣納入上林苑範圍之後,此城百姓都已經搬離。

  一座縣城便因此荒廢,若在杜縣開辦太學,一是不用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建築。

  二來是周圍風景也不錯,為文人所喜好。

  三就是安靜,學子們能在那裏安心學習。”

  劉徹也許久不打獵了,上林苑大部分地區早就荒廢了,隻是不想朝令夕改這才保持了現象。

  “如此甚好,就在杜縣開辦太學。”

  “陛下,臣還有個請求。”

  “說。”

  劉徹的心情大好,張遠自然得趁這個機會多說一些條件。

  “士人求學,自然也不能忘了農桑乃是我朝之根本。

  臣請求陛下撥杜縣周圍那些荒廢的農田為太學的學田,交由學子們打理,如此一來學田產出便可以直接拿來補貼太學日常的耗費。

  長此以往,陛下也不用拿著國庫錢財來補貼太學,此舉利國利民。”

  胡毋生幾人立馬又想反駁,但是卻被劉徹先開口了。

  “此舉可行。”

  如此一來,張遠心中所求就差不多全都得到了應允,至於招收學生還有考核之類的事情,不是在朝堂上能說的。

  “臣謝過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