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意還是人為?
作者:八月與九月      更新:2020-05-19 23:56      字數:3431
  褚達每隔一個月來張府一次便會給張遠帶來一些新的消息。

  對於竇太後的身體狀況,沒有人能夠比他們少府監的人更加清楚。

  張遠對於事件發生的準確日期張遠已經記不清了,也隻能夠從這些消息之中來推斷曆史的走向。

  五月份的時候土豆長成,由於那塊田地去年種的是大豆,肥力充足,張遠地裏的土豆種子並沒有損失多少,農作物之類的東西還沒必要對其他人隱藏,第一時間張遠就讓褚達拉了滿滿一車送到了建章宮內。

  並且再三的囑托此物跟芋頭一樣有微弱的毒性,發青了就不能吃。

  關鍵的事情不交代清楚,劉徹吃壞了肚子把自己的頭砍下來就不太好了。

  隔了一個多月之後,劉徹才有旨意降下來。

  加爵左庶長,賞百金。

  沒有官身在兩年的時間裏爵位蹭蹭蹭的漲到了左庶長,這讓張遠覺得舒服多了。

  不為其他的,這一下就跟褚達平起平坐了。

  “在下恭喜左庶長,得到陛下的喜愛平步青雲指日可待。”

  瞅著褚達對自己微微鞠躬施了平禮,張遠心裏麵那叫一個舒服,褚達就屬於那種官高爵卑的那種,相比較張遠這種不為吏而獲高爵,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誰更受寵。

  “褚兄說笑了,平日要不是你一直庇護著張府,前來尋找麻煩討要好處的人不知道會有多少。”

  土豆對於張遠來講已經相當於主食,在給劉徹的奏章裏麵也明確的提到了這一點,在災荒年間種土豆可以讓一地的百姓不會因為缺糧而餓死。

  作為能夠替代粟米麥子的農作物,而且這種食物耐寒耐旱,耐瘠薄,可在苦寒之地種植,屬於省水省肥省藥省力的作物。

  張遠以為劉徹是因為能夠惠及百姓,才給自己加爵,結果他還是太年輕了。

  “既然你稱呼我為褚兄,那我就仗著自己年紀大些喊你一聲阿遠。

  阿遠你是不知道陛下見到這土豆之後,高興成什麽樣子。

  說這要是拿來當成軍糧,大軍出征定然不會再憂愁糧食的問題。”

  滿心想著洗刷恥辱開疆拓土的皇帝,不管看到什麽都能往軍事上麵去聯想。

  剛開始見到西瓜的時候,劉徹即便心裏喜歡,也隻是淺嚐即止,將自己的**控製的十分恰當,食物再怎麽鮮美也沒有辦法動搖他的心誌。

  褚達這一回也獲得了一些封賞,話語比平時就多了一些。

  “陛下已經下令在鄠縣以南扈穀開辟了萬畝良田,要種植土豆,今天來可能得跟阿遠你說聲抱歉,你地裏這些土豆基本上都要拿去作為種子。

  陛下準許你留一些,想想上萬畝良田都種上土豆,我大漢就有了出征的底氣。”

  嗬嗬,張遠心裏麵隻有這兩個字,別說他地裏麵的土豆全都拿去都種不滿一千畝,就算能種滿一萬畝地也不夠一支萬人大軍消耗的。

  劉徹隻是在試探竇太後還有底下群臣的反應罷了,看看有沒有對他將來的對敵政策有不同的意見。

  當著褚達的麵都說要拿土豆作為軍糧,還要大力種植,是個傻子都能看出來劉徹已經忍耐不住自己想要動用大軍的心了。

  “褚兄,為國為民,我張遠願意肝腦塗地,這兩天我便讓老趙他們將地裏的全都挖出來送到上林苑令官邸。”

  土豆不需要多少的肥力就能夠一年種上兩次,這也是劉徹迫不及待的原因。

  “阿遠你辦事我一向放心的很。”

  也不知道劉徹給了褚達什麽樣的封賞,讓他樂嗬了一下午,人家沒有主動提起,自己也懶得多嘴去問。

  張府的人口在這幾年堪堪達到了兩百人,過半數全都是稚童,也為張府添加了許多的生機。

  豔陽高照的日子,家裏麵的人總喜歡拿著一塊西瓜坐在陰涼處,感受山風。

  而孩子們則一個個拿著木勺在半圓的西瓜中舀著吃。

  小清身上穿著輕紗,也拿著勺子把最中間沒有子的西瓜瓤舀出來,放到張遠身邊的盤子裏。

  這樣張遠就能夠拿著一根竹簽,插起來放進嘴裏,靠在竹椅上簡直不要過得太愜意。

  邊上時常還備著一壺冰鎮豆漿,雖然吃著西瓜不會渴,不過張遠還是喜歡把沒有子的西瓜瓤壓碎再倒上一些豆漿,攪拌著喝。

  這種享受是無與倫比的,要是能有瓶朗姆酒,也摻上一些,其中的滋味才算做是美妙。

  氣溫高的時候去到田地中幹活那就是在折磨人了,不過婦人們倒是可以將結成的蠶絲編製成絹帛。

  蜀錦之所以被稱之為錦,其原因就是蜀人掌握了超過別處的染色技藝,可惜來自孫家村的這些婦人並不知道如何染色,隻能是編織成純色的絹帛再拿出去賣,其中的價格差距十分的大。

  張遠隻知道染料,卻不知道染料是怎麽經過配比之後來的。

  一到夏天,劉徹就不願意待在悶熱的長安城中,北邊的甘泉宮又是竇太後的居所,劉徹就隻能夠跑到藍田山邊上的鼎湖延壽宮來避暑。

  為了保持通風,張府的大門還有各處的院門都是打開的,站在府門外就能夠直接看到坐在主樓前的張遠。

  原本在逗孩子們玩的老翁還有大人們一瞬間就沒了聲音,在編織絹帛的婦人們也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計,整個張府一瞬間就安靜了下來,隻能夠聽到徐徐的風聲還有府外的知了叫聲。

  覺察到氣氛有些不對勁的張遠,睜開眼睛慢慢抬起頭,然後就看見了站在巨傘之下立在府門外的劉徹。

  劉徹的心情似乎非常不好,從身邊的郎官侍從一個個都低著頭,都沒人敢出聲就能夠看出來,包括王遂也低著頭,但是兩個手掌在底下做了個下跪的動作。

  張遠渾身一激靈,暗歎一聲不好,不管不顧跑到堂下,跪在了劉徹的身前。

  “陛下駕臨寒舍,臣未能遠迎,實乃臣之罪也。”

  劉徹瞥了一眼張遠,兩個鼻孔跟胸腔一起聯動著發出一聲冷哼,嚇得張遠在這夏日都渾身開始冰涼。

  王遂見劉徹在往裏麵走,趕緊招呼著周圍的隨從跟上去,然後提溜了一下張遠,把他給扶了起來,以旁人聽不見的聲音對著張遠低語道。

  “今日陛下不開心,但是不是因為你,好生伺候著千萬不要觸怒了陛下。”

  張遠感激的看了王遂一眼,也跟著一起朝著劉徹走去。

  心中卻是一片怨言。

  瑪德,心情不好你跑老子這來嚇什麽人,好日子才沒過幾天就不讓人舒舒服服的過下去。

  “南陽、汝南至東郡諸國都在鬧蝗災,你這裏的日子過得倒是挺清閑的啊。”

  劉徹剛一發生,張遠就明白了導致他不開心的原由,要是早知道有地方鬧蝗災,張遠指定讓家裏麵的人都叫苦連天的。

  在別人受災受難的時候,自己家一派安靜祥和的場麵肯定會讓劉徹心裏麵不舒服。

  “臣實在是不知道民間有蝗災發生,家中存糧有五百石,臣願意都捐給災區。”

  再過兩月就要秋收了,張遠家裏麵的陳糧基本上都快耗空了,再加上三千畝地上本來就沒有種多少糧食,也就隻能夠拿出來五百石。

  劉徹一聽才五百石存糧,臉上的表情就緩和上了不少,但是仍然讓人去張府內的倉庫查看。

  “每到災年,底下眾臣一個個都說自己家中無糧,還都紛紛上書是朕做錯了事情,上天才會懲罰朕的子民,張遠你平時主意多你來告訴朕,是不是朕做錯了。”

  現在正在劉徹的眼皮子底下,王遂不敢給張遠絲毫的暗示,一切隻能夠靠張遠自己去解決。

  “陛下,臣以為天災之所以產生並非是因為陛下做錯了事情,隻是因為今年的冬天不是很寒冷,害蟲的蟲卵大多都被保存了下來,然後春季又少雨給蝗蟲的生長造成了機會,這才使得它們大量繁殖從而引發蝗災。”

  張遠說的很顯然劉徹不能夠理解,隻見他的臉上出現了迷惑之色,一會兒就又恢複了正常,對著張遠出言問道。

  “《呂氏春秋》所說如果天子在夏日施行在隻能在春日施行的政令,才會導致蝗災來襲。”

  臥槽,張遠心裏麵狂吼了一聲,但是臉色依舊保持著正常。

  《呂氏春秋》裏麵寫了什麽東西,他從哪去知道啊,古代人就是有個毛病,隻要是古老的事情古老的書籍那特麽的就都是對的。

  一個個的天天崇尚三皇五帝,這就是曆史的倒退。

  “臣以為《呂氏春秋》所書隻適用於前朝,我大漢遠比秦朝的實力強盛,百姓也更為富裕,君主更加的賢能,當不能以舊時的觀點來解釋當下發生的事情,如若我們事事都按照前人的標準來,隻能是一代不如一代。”

  劉徹頗為滿意的看了張遠一眼,對著王遂說道。

  “王遂今年秋季收集一些蟲卵,按照張遠所說培育,朕倒要看看究竟是環境的原因還是朕真的犯錯觸怒了上天。”

  對於事實的真相如何,劉徹是不太關心的,隻要不動搖他自己的根本就行了,這樣做隻是為了讓朝中的大臣閉嘴,以免將來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一個個都跳出來說自己的不是。

  “仆一定按照張左庶長所言去辦。”

  從張遠這裏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說法讓劉徹很是興奮,使喚仆從去張府外的瓜田中摘西瓜,就一屁股坐在了原本張遠的位置上。

  弄得張遠再次在肚子裏麵一陣嘀咕。

  一群人在張遠這裏好吃好喝,一直待到太陽下山外麵沒有那麽炎熱了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