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主公,一曲樂詞群情激昂(1)
作者:桑家靜      更新:2020-05-19 23:35      字數:2248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無法搜索到本站,請各位書友牢記本站域名shuhai(書海閣全拚)找到回家的路!

  “陳懶漢”在青葭村的名聲以往便是各種邋遢、好吃懶作,但亦隻在少數範圍內流傳,如今卻是“名聲施於無窮”,廣傳開去。

  要談起這新挖的井的意義,對於整個青葭村乃其它附近村落而言,不可謂不大。

  近年來原鄉縣周邊年逢幹旱,食水尚且不足,何況務莊稼農作,貧民足下的土脊,便意味著一年的收入與口糧缺乏,甚至難以承擔各種賦稅。

  雖說這一口水井還解決不了整體大局,但這一口水井卻讓所有人一時看到了希望。

  有了一口食水井,便意味著還可以再挖第二口,水可食可澆灌可引流截塘,妙處自不可言。

  而就在“陳煥仙”大公挖井的名聲大噪之際,以往本已沉寂下來的挖井漢們,心中的**卻是蠢蠢欲動,也紛紛效範起她來,可事實上,最終全都铩羽而歸。

  此番一試,他們才明白,這“陳煥仙”的井中能夠挖出水,實乃“陳煥仙”之功,而非“陳煥仙”之幸。

  青葭村因“陳煥仙”將食水井奉公,令大眾受益,一時冷眼旁觀的村民便都對她改了顏色,皆笑臉相對。

  這口井陳白起有署名權,她親自書寫下三字,讓工匠連夜於石板上拓文鑿字,半塗漆上朱砂,翌日,井邊豎起了一塊棱角分明、字體鮮明的石碑,名曰——延豐井,指青葭村延年豐收之意。

  眾人提水時一看這碑麵,口口相傳,都直呼這口井的名字起得甚好!

  經此一事,青葭村中便少了一個“陳懶漢”的稱謂,卻多了一個被人稱作“陳延豐”的大善人。

  係統:恭喜人物完成“造福一村人”的挖井任務,人物的名望值300,人物的功勳值120。(由於人物名聲持續擴展,“造福一村人”的挖井任務的“功勳值”與“名望值”可持續增長)。

  係統:恭喜人物完成“造福一村人”的挖井任務,獲得獎勵1000,靈龍冠x1,齊刀(幣)x100(或換等價值的稻米、麥或栗米,比例1:2:3。)

  道具名稱:“靈龍冠”

  道具作用:用於贈送士人增長好感。

  係統:人物已達到3級。

  係統:人物已達到4級。

  係統:人物已達到5級。

  係統:恭喜人物達到五級,“技能”列表可開啟,“生活技能”可開啟,“版塊地圖”可開啟。

  聽著係統傳來不斷的報喜消息,陳白起簡直喜上眉梢,不枉費她費盡心思一心一意地去挖井,果然這一趟收獲頗豐啊。

  特別是“功勳值”與“名望值”,不是定額定量,而是與日俱增,簡直如她給水井取的名字一般延年豐收。

  幹出一件好事,陳白起不僅能夠造福一村,更能夠令她自己受益無窮,她恨不得再去多幹幾件利民利國之好事。

  可是如這次青葭村挖井一般能夠持續造福之事,卻是難了。

  陳白起看等級夠了,便將“技能”列表開啟,五級“巫醫”的初始技能乃“召喚”。

  等級:0(0/12)《注,召喚最高等級乃12級,亦就是12個技能點加成。》

  屬性:巫醫係

  目標:已身

  技能描述:1、“召喚”可用低成本的代價去召喚巫醫藥侍。(巫醫侍從1級可召喚1人,以些類推,人物將召喚的技能點加得越高,可召喚的巫醫藥侍便越多。)

  2、巫醫藥侍完全忠於巫醫,於外界聲音全無反應,巫醫藥侍可幫忙巫醫進行采集藥草、培育藥草與低級煉製丹藥等,其等級疊加得越高能夠采集、培育、煉製的藥物等級亦會相對提越高。

  3、巫醫藥侍可死亡,死亡後重召一切等級清零。

  陳白起想不到竟可以召人,以往她選擇謀士天賦職業時,通過“帝國文明”中的酒館召喚人,其代價相對昂貴且稀有,而眼下召喚一個巫醫侍從卻隻需要10點功勳值。

  她查看了一下巫醫藥侍的基本資料簡介,其初級時擁有較低的智力與武力,隻能簡單地聽從與藥草相關的吩咐,但藥侍可升級,且級別越高智力與武力便越強,到了後期便相當可觀,完全可培育成一名藥師或者武師。

  陳白起其實心中貪新鮮,倒是想立即“召喚”出一個藥侍,可考慮到目前這居住條件,實在容納不下多一個人,況且陳氏兄弟無親無故,這突如其來地冒出來一個隻能隻懂命令的“木頭人”,對於目前的她的情況而言太過打眼,還是不太適宜。

  她想前想後,還是決定再過些日子,有條件能搬出青葭村再說。

  這些日子以來,陳白起那破爛小屋其本上已經煥然一新,房子夯牆的縫隙已有村民熱情地來補,房頂亦有人送來藺草來鋪,每日村民感激送來的東西絡繹不絕。

  陳白起不占這種小便宜,凡是村民給她送的東西她先盛情難卻地接下,應了這份心,卻在人臨走前又轉手贈送上一份小禮讓人帶走,送的東西基本上與人送來的東西價值相等,如此一來,別人亦樂於接受,這一來一往,陳白起不知不覺完全變成了村中第一好人緣之人。

  逐漸,她之事通過三老與裏正口口相述,竟遠跡到了縣城內,不少人都好奇這陳煥仙究竟何人。

  這日一大早,陳白起剛起身洗盥,季老漢便上門來,他一臉不好意思地跟她講今日準備入原鄉縣城。

  陳白起一聽便了然,知道他定是為了他兒子軍中份額補貼之事。

  她當即放下手中之事,與他走上這一趟。

  季老漢雇了一輛驢車,沒請馭夫季老漢自己趕的,兩人乘坐著驢車趕了二個時辰左右的路程,方來到原鄉縣城。

  原鄉縣城古風樸實,土黃城池既純樸古老又別有一翻蒼桑年久之感,城內車粼粼,人馬交疊躥行,熱鬧非凡,路上武士、劍客與士人亦不少,武士別著弓,劍客持著劍,士人步履似風,皆脫離了小村落的泥土氣息,如畫中的人物一般,都蘊含著各自的故事。

  季老漢對原鄉縣城並不陌生,因此並不張望好奇,而陳白起第一次入城,倒也是麵含淺笑,盡覽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