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分析
作者:禪心菩提      更新:2020-05-19 13:03      字數:2186
  使者返回楚都,向楚皇稟報了事情的進展。.楚皇很開心,熊平居然如此給力,這麽快就將結盟完成了。看來在熊平心目中,還是楚皇自己比較重要。

  尹傑得到消息,也是吃了一驚,秦國居然如此配合,沒有使絆子,沒有談條件。看樣子熊平真有一套,不過他有自己的辦法,就算你熊平有天大的本事,這回也逃不了了。

  熊平家門口的暗探,得到消息全部撤退了,他們也終於可以好好放個假,放鬆一下,這兩天可是把人折騰死了,一刻也不敢放鬆。

  他們剛離去,幾個黑子人就翻進院裏,不一會一輛馬車就停在院子後門處,熊平的妻兒老小全部上車,一路朝關卡之處奔去。

  黑衣人看著時辰,判斷他們差不多應該離城很遠的時候,點了一把火,然後迅速撤離了。

  楚皇正在同自己的愛妃一同把玩著和氏玉,突然侍者進來通報道。

  “稟陛下,熊將軍府失火,火勢很大。”

  “什麽?有沒有人傷亡。”

  “目前還沒有消息,正在全力滅火,至於熊將軍的家人,我們也無從判斷。隻是暗探臨撤之前,他的家人還在裏麵。.”

  “媽的,太過分了,”楚皇一氣之下,將手中的酒杯狠狠摔在地上。“去,傳旨,給朕封鎖所有消息,在朕與秦國結盟之前,這個消息不能傳到秦國。”

  “諾”

  楚皇將所有人都趕出了房間,一個人坐在那思考著,看樣子,尹家是真的容不下其他人。再這樣下去恐怕他們也容不下他這個君王了吧。楚皇漸漸冷靜下來,開始思考如何控製整個局勢。

  尹傑在家中吃飯,得到消息,大吃一驚,他心中知道,這是有人陷害他,天下人現在都知道他對熊平有意見,如今他家人被害,一定是自己所為。這種黑鍋都不用摔,他自己都得背。他不擔心陛下會怪罪自己,他怕的是從此與皇帝產生隔閡。他尹家的權勢恐怕就沒了。

  尹伊聽了兒子的分析心中有了大概得了解,思考了一下,道:

  “別急,這是高手在背後操作,恐怕是欲蓋彌彰,掩護熊平家人撤退。”

  “啊,那父親我們追不追。”

  “不追,讓他跑,他們跑了,我們才好安插罪名。”

  “是,父親。.那皇上那邊呢?”

  “哼,皇帝老兒已經老了,能掀起什麽風浪,他享受了一輩子,整個楚國還能強大,依靠的是誰?是我們尹家。他心裏清楚的很,就算他心有不滿,那也沒什麽,大不了換個皇帝。”

  “父親大人,這種話還是不要說,畢竟隔牆有耳。”尹傑覺得還是小心為上。

  “怕什麽,你也老大不小了,鏟除異己的手段你倒是學了不少,但這種霸氣還是欠缺的很啊。在這個朝堂之上,你要有這種霸氣,別人才不敢為難你,而不是唯唯諾諾,小心謹慎,你越是怕,越是不舍得,別人就會越壓著你。隻有你無謂了,別人才會怕你。才會敬畏你。”

  “是,父親教育的是。”

  “嗯,你去安排一下,熊平估計要逃跑,告訴線人,讓他跑,然後想方設法破壞聯盟。我們把所有罪責都推到熊平身上,我倒要看看,楚皇他敢怎麽樣。”

  “明白,父親,”

  楚國暗流湧動,多方勢力基於不同的原因一起來到秦國,同時其他國家也害怕秦楚聯盟,一旦二者聯盟,天下想抗衡恐怕就難了。多路間諜也前往秦國。

  這一下秦國熱鬧了,影衛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有大量的人員需要調查,還要登記造冊。沒有辦法偷懶。而秦國現在在國際上的熱門程度,可是暗鬼不想看到的,他想要的是秦國樹大招風最後十一國聯合滅了秦國,而不是現在這樣,成為各國爭相結盟的對象。

  暗鬼心中一直盤算著該如何去做,他逐漸意識到自己有點托大了,或者說低估了長孫無忌和秦國的實力。十一國一盤散沙,完全不比無忌與秦國的默契。無忌可輕易調動秦國的全部國力,可他不行,他必須去遊說各國君王,讓他們共同出兵,隻要有一個國家找點茬,他就會功虧一簣。他前期信心滿滿,可現在天下的局勢已經完全不受控製了。各國有了新的競爭,這導致他的縱橫之策沒有作用了。他必須另找辦法。

  征明現在是最開心的,他第一次受到天下人的吹捧。各國的使者無不好話說盡,目的就是讓征明與其國結盟,但征明都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隻是聽著。秦國未來的路都已經規劃好了,不會因為這次事情而改變。

  熊平待在長安,每日看著各種使者來來回回的出入驛站,那景象讓他十分煩惱。他真的害怕,萬一秦皇變卦,他與他的家人都將死無葬身之地。

  不過好消息很快傳來,秦國的人已經將他家人解救出來,並且已經安置好了。他的心終於放下了,開始籌謀著哪個國家可以去謀生。

  這時張儀來到驛站,帶著酒要好好與熊平暢飲一杯。

  熊平很感激這兩天張儀對他的照顧,尤其是幫他救回了自己的妻兒。這回又看見張儀拿著酒來跟自己暢飲,心中更加認定這個朋友。

  “張兄你來了”熊平出來迎接道

  “來與熊兄暢飲一番”張儀將手中的酒提起,給熊平看看。

  兩人來到裏屋,開始暢飲。酒過三巡,張儀開始討論起各國國君的優勢。

  “齊國,國君好大喜功,喜歡別人吹捧,又喜歡任用親人,不算明君。晉國國君耳根子太軟,大臣說什麽就是什麽,其實就權謀之術,太累。宋國國君太過正直,追求君子之道,不是一個國君該有的作為。至於魏國,隋國,虞國,韓國都是小國,國君根本沒有什麽見識。現在就剩下趙國和燕國,趙國國君立誌圖強,兵強馬壯,但名將太多,他駕馭不過來。燕國國君不行,但卻有一個好太子,這個太子一直想要改變燕國,讓燕國富強。以後定是明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