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解惑
作者:禪心菩提      更新:2020-05-19 13:03      字數:2218
  孟子也很隨意,所吃的東西皆是秦國的小吃。.晚宴上,孟子的學生,同秦國君臣,對當今天下大勢進行了討論,對學問也進行了研究。雙方都很開心,收獲不少。孟子的學生也終於明白為什麽肯千辛萬苦的來到秦國,對普通百姓授課。秦國的潛力真是太大了。

  “陛下,今日就到此吧,明日卯時,我在這前方的河邊等你。明日一過,我便要繼續雲遊傳學去了。”孟子將征明送到營外。

  “好”征明幹脆的答到

  第二日,寅時征明便來到湖邊等候。孟子來到河邊時,看到征明已經再等候自己,點了點頭。

  “秦國由陛下這樣的君王,秦國幸矣。”說罷,看著天邊升起的太陽。“唉!天下危矣。今日替你解惑,希望陛下來日善待中原百姓。”

  “前輩,嚴重了。我隻想秦國強盛。並不想吞並天下”

  “哈哈,也好。陛下,有什麽事就問吧。老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聽聞前輩學識淵博。我秦國自建國以來,便被世人所無視,靈孝兩帝時,權臣當政,致使國家混亂。前輩覺得我秦國出路何在。”

  “哈哈,陛下不用猶豫,你現在走的便是正道。.”

  “前輩不是一直推崇的是王道嗎”

  “王道者,以德行政者王。我雖抨擊中原各國王者。是因為他們國力強盛,自己也是讀聖賢書出來的。行王道,施仁政。是理所應當的,是為天下表率。否則百姓人人效仿君王,那天下豈不是大亂了。而你秦國百姓善良淳樸,國力羸弱,我讓你們行王道,就像讓即將餓死之人不吃飯一樣。”

  “那前輩可有什麽指點秦國百姓的”

  “記住,不忘初心。不論以後怎麽樣,秦國的百姓都要保持現在的寬容,開放。而陛下你也別忘了,對天下百姓一視同仁。切不可忘了你的求賢令。換來的是天下的人才,你不是秦一國的人才。”

  “在下謹記。前輩。我先讓秦國的孩子都能有學習的機會,隻是秦國之地複雜。很多村莊所處之處偏僻。無人願意前往。”

  “嗯,陛下現行之法。已經很好了。隻是人手不夠。所以這些人壓力很大。不過陛下放心,人才終會有的。不過這教材嗎。我已經叫學生們,準備了大量的書籍。到時贈與陛下。到時候陛下就有可以教的東西了。”

  “謝過前輩,這些書籍都包含了哪些?”

  “都是我儒家的經典。.包含了禮,樂,射,禦,書,數,六個方麵。皆是我們儒家的經典科目。也是一個仕子該有的品性。”

  “禮樂射禦書數?”

  “禮,就是禮法。不學禮無以立也。這是做人的根本。樂,就是樂器。射,便是弓箭?禦,便是駕駛車輛。書,便是書畫。數,便是算數。”

  “朕明白了。掌握了這些。方能為仕子?”

  “哈哈。還有很多呢。不過陛下既然決定普學這些,那人才肯定能很快培養出來的。”

  “謝過前輩了。”

  “唉。天下各國紛爭不斷。禮法荒廢。國家以利益為重。不擇手段。長此以往。君子之道恐怕會成為這世間的絕響了吧。”

  “君子之道還能成為絕響?”

  “人人向往利益,隻知獲取不知付出,便哪來的君子之道。你放眼當今天下,哪個不是尋求利益而不顧禮法,道義。所以君子之道恐怕危矣。”

  “現在天下大亂,各國爭霸。百姓人人自危,自然是隻追求利益了。您看那些來我秦國之人。一個個都喊著自己才華橫溢,如我秦國不好吃好喝伺候著,便要到處宣傳秦國欺天下人。其實讓其幹實際的東西,卻又沒有能力。唉。如此之人,也敢號稱學子”

  “哈哈,是啊。所以我們兩人,都是一樣的。在自己認為的道路上堅持前行著。隻不過,你變法圖強,終有一日天下會為之惶恐。而我堅持的,未來究竟會怎樣。我自己也不清楚。”

  “學生受教了”征明向孟子一拜

  “不敢,隻是互相交流一下。唉,出了秦國,我又得是那個食古不化的老夫子了。哈哈。”

  “天下人終會記住前輩的。”

  “希望吧,希望我儒家的精髓,能夠流傳萬世。”

  二人又交談了很長時間。征明對未來的路越來越堅定了。

  豎日,征明帥秦國大臣們共同為孟子送行。孟子身著禮服,對征明行了天子之禮後,便向西進發。準備繼續深入秦國。

  “不知前輩回國時,可否再經過皇城。我好再向前輩請教”征明扶著孟子上車

  “不了,我會直接從朱雀關出,前往楚國,遊說國君行王道。”說罷大笑的登上車。

  “就此與陛下別過。老夫估計是看不到秦國強盛了。希望陛下不要忘了,天下眾生平等,廣施仁政,才是王道”

  “學生記住了。老師您慢走”征明再拜道

  “哈哈,好,好”

  在孟子的笑聲中,車隊漸漸遠去。自此秦國名聲大震,天下仕子無不向往秦國。想來看看一個能讓孟子便教學問的國家到底是怎麽樣的。大量的大家,也紛紛來到秦國,傳播本家主張的才學。一時間秦國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天下學子都以能在秦國國都的爭鳴廣場上論過學問而感到自豪。

  “陛下,爭鳴廣場已經按照要求準備好了。隻是這名字,是不是犯了陛下的諱”無忌負責整改廣場,原本征明隻是想在城中開拓出來一塊地方,供往來學子交流學問,也可供秦人學習各家思想。沒想到前來的人越來越多,隻能命無忌將廣場擴大整改。但命名時,征明想到了百家爭鳴,又跟自己名字諧音,當下就定了下來。

  “沒事,這沒有什麽避諱的。如果老師覺得避諱了,朕就自己改個名字”

  “遵旨”無忌很是無奈。隻能應允。

  很快爭鳴廣場的熱度就超過了稷下學社。齊國君王大怒,讓大臣想辦法,挽回局麵。於是群臣紛紛建議把孟子再次請回齊國,好生待之,來挽回天下仕子之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