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手可摘星辰(三十四)
作者:塵都乞兒      更新:2020-05-19 11:55      字數:2300
  權策站在閱兵台上,校閱下頭的長安戍軍,仍舊龍精虎猛,軍紀森森,卻已經看不出各藩邦將士各自為戰的印記。

  原本分的左右平行兩軍,已經被武延基強勢裁撤,全軍八萬餘人,統編為二十四營,不分邦國,加以混編,分為上下兩軍,上軍由他執掌,由整訓優勝的八個營組成,剩餘十六個營為下軍,由武安縣公李笊統領,上軍與下軍,並無實質區別,隻是加入上軍,都可在脖頸上,係上一條紫色絲帶,以示尊榮。

  上下兩軍的營,動態不定,每兩個月輪轉重定一次,各營為了上軍名額,卯足了勁兒張牙舞爪地較勁,誰也不肯服輸,武延基本有意在一年後,將上下兩軍固定下來,但出乎他的意料,各營戰力並沒有拉開距離,反倒緊咬著,相差已經不大,索性舉行了一次大比武,以上軍戰力為基準,下軍之中,達到標準的營,便授予紫絲帶,編製仍在下軍。

  這卻是無心插柳之舉,反倒又激發了下軍之中各營的勝負欲,較勁較得熱火朝天。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人同此心。

  薛崇簡便是在此時加入了進來,統領了一個下軍當中沒有紫絲帶的營,為了手下來自東南西北的弟兄們,都能係上那條紫絲帶,摸爬滾打,永無盡頭。

  他的咬牙努力,終是有收獲的,麵對閱兵台上拄著湛瀘劍,如同神祗一般俯視他們,決定全軍命運的大兄,他驕傲地挺起了胸膛,一條紫絲帶迎風飄搖。

  權策也瞧見了他,露出一絲笑意,著意看了看他麾下的兵馬。

  這個營混編得更厲害,有新羅的,有倭國的,有嶺南狼兵,也有西南六詔土兵,膚色都能瞧出不同,共同點是身量都不高,有些矮,但狠勁兒十足。

  權策親眼看見一個嶺南狼兵手持陌刀,劈砍障礙木板,許是陌刀用久了,有些磨損,鋒刃掉下一截,立在校場上,緊隨而來的一個倭國士卒,正好踩了上去。

  “啊呀……”那士卒聲調抑揚頓挫,臉頰扭曲著,將慘叫轉為了爆吼,繼續操練後頭的翻越科目,口中發泄式的怒吼,一直不停,頗為可怖。

  身後,留下一長串殷紅的血腳印。

  “倭國士卒,勇武耐勞,血性可嘉,然根底凶殘,奸猾忘恩,得誌猖狂,極為凶殘,要善用,也要提防,用其長,製其短,可使其盡力,勿使其得勢”

  權策看在眼底,喚醒了些不愉悅的記憶,提點了武延基兩句。

  “大兄放心,我定會照辦”

  武延基有些奇怪,軍中倭國人不少,鞍前馬後地很是狗腿,他並沒有察覺到什麽危險,但想到權策耳目眾多,又多與倭國上層交道,定是不會錯的,認真聽從了他的吩咐。

  “大兄,延基雖在並州見識過戰陣,然而並無多少經驗,今當遠征,大兄可有教誨?”武延基是行軍大總管,是北征主帥,責任重大,很有些彷徨。

  尤其是,這次出征,雖權策的意見占據主導,但沒有使用派係色彩很明顯的自己人,唯一的狄光遠,也隻是坐鎮後方。

  說句臉紅的,除了自己名下的這支軍隊,旁的,誰可依靠,誰要防備,他都是一頭霧水。

  “嗬嗬”權策輕笑一聲,淡然道,“楊思勖可以完全信賴,李景榮可以加意扶持,裴延休可以適當籠絡”

  饒是武延基有所準備,還是大吃一驚,在他想來,權策主導的北征人事,定會有自己人呼應,以掌控局麵,但卻沒料到,四支軍隊,連他在內,主將竟都是自己人?

  加上後方的狄光遠,此次出征,權策本人不在,但他的意誌,無處不在。

  “咳咳……大兄,好雄才”武延基忍不住讚歎了一聲,虛心求教,“論欽陵,曾幾度敗在大兄手下,敢請大兄賜下方略,教我禦敵”

  “無他,用好赤德祖讚,不必急於決戰,到冬日雪落之時,你們定能全勝而歸”權策說得輕飄飄,武延基卻將這兩句話刻在了心底。

  用好赤德祖讚,便是與吐蕃邏些城方麵聯動合擊,不必急於決戰,便是拉長戰線,周旋殺傷,拖死論欽陵。

  “多謝大兄”武延基頓時底氣足了,視線轉向台下,密密麻麻地精兵猛將,在校場中風馳電掣,傲然道,“大兄,這回,可還要對抗演習?”

  “哈哈哈,哈哈哈哈”權策朗聲大笑,在校場上空回蕩。

  “長安戍軍,複軍號射聲,稱領軍衛,執軍旗熊羆”權策的話很是簡短,卻在下頭八萬將士中掀起了滔天巨浪,歡聲雷動。

  “射聲,射聲”將士們高舉手中兵器,齊聲高呼,甲胄金鐵,鏘然之聲,不絕於耳。

  吼著吼著,不少人已是淚流滿麵。

  以往天然屬於他們,他們不曾珍惜,一朝驟然失去,才明白得來委實不易,一支沒有軍號沒有軍旗的軍衛,是沒有靈魂的,也是抬不起頭的。

  權策注視著他們歡騰雀躍,咧嘴笑了笑,也沒有多說什麽,緩步走下閱兵台,跨上玉逍遙,絕塵而去。

  留給領軍衛一個威嚴冷酷的背影。

  武延基目送那個背影遠去,輕撫闊別經年的黑色熊羆軍旗,單膝跪地,右手撫胸,行了個軍營之中最隆重的禮節。

  權策還沒回到長安城,迎麵有一名騎士飛馬迎了上來,送上了一條緊急消息。

  “成王李千裏,府中後院失足,落入枯井,頭破血流,不治而亡”

  權策挑了挑眉頭,嘿然失笑。

  李千裏早不死晚不死,在李景榮將要出征的時候,偏偏死了。

  朝爭權鬥之上,所有的巧合,都是早有預謀。

  李景榮是等不及了,也不想有後顧之憂,將礙手礙腳的叔父鏟除,他便可以趁勢而起,成為長安李氏皇族的代言人。

  權策臉色不算好,李景榮自作主張,做下如此大事,卻不與自己通氣,是翅膀硬了,要自立門戶?

  思量間,迎麵又有一騎呼嘯而至。

  帶來了李景榮的信。

  “景榮願以王爵領軍,勠力平抑奸佞之輩”

  信雖短,有所求,又是投名狀。

  權策心下稍鬆,搖搖頭,李景榮不曉得他埋下的線有多深,所謂平抑奸佞,自然是在北征軍中對付臨川王武嗣宗。

  李家的小輩兒,性子都有些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