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手可摘星辰(二十三)
作者:塵都乞兒      更新:2020-05-19 11:55      字數:2293
  神功元年七月中,神都留守、次相狄仁傑第三次上奏疏請罪。

  這一次卻是不同以往,他以看管不嚴,致使關鍵證人遭人滅口為由,請求辭官歸故裏。

  “……臣非但履職不嚴,且力有不逮……經查,潛入秋官衙門獄中之人,先後有兩撥,一路大張旗鼓,將看守獄卒引出,另一路單人匹馬,趁機入獄中撲殺將作監右校署典事宇文惺,而行事之人,竟是安樂公主府供奉……”

  “……皇族貴人,一品公主,尊榮已極,緣何不能行正道,而要走偏鋒,不能信公審,而要處私刑,臣不能解一也……”

  “……宇文惺所指證,安樂公主府門匾無故墜落一案,或與相王相幹,無論確切與否,都將有蛛絲馬跡,裨益於查案,緣何身陷嫌疑之相王分毫未動,受害之安樂公主卻出手殺人,臣不能解二也……”

  “……經臣查,將作監及冬官衙門營繕司諸官,與此案無涉,臣已下令開釋,並竭誠安撫,聊補歉疚……”

  狄仁傑的奏疏可稱杜鵑啼血,悲痛憂憤,無以複加,連續兩個緣何,兩個不能解,質問痛切,讀來令人壓抑沉重。

  上官婉兒黃鸝出穀的美妙聲音,也掩蓋不了這股子鬱氣。

  飛霜殿中,隨行的朝官重臣都在,一片沉寂。

  “哼哼,沒出息,一個奴仆,殺死了個綠袍官,不過小事一樁,這就張羅著辭官,朕的宰相有那麽不值錢麽?”武後漫不經心地翻了翻眼皮,“黃選也跟在後頭請罪,倒像是天塌地陷了一般,胡鬧……婉兒,將這兩份奏疏留中不發,朕懶得罵他們”

  “是,陛下仁和,狄相和黃侍郎都是忠臣幹員,當能仰體聖心,勠力效忠”上官婉兒應命,話說得很是圓乎。

  群臣寂寂,無人開口,權策人臣第一,避無可避,上前一步,沉吟著道,“陛下,神都的事態變故,皆因安樂公主遇襲一案而起,眼下來看,此案不宜再拖延下去,早想定明罪與罰,免得……徒增是非擾攘”

  “依你看來,當如何定罪,又當如何定罰?”武後撐起了身子,輕歎口氣,有些無奈。

  李裹兒為李旦殺人證滅口的事情一出,無論是李旦對李裹兒出手,還是李裹兒自己搭台唱戲,都已經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任誰來看,都是兩人串通一氣,趁機攪風攪雨,讓整個案件,成了一出鬧劇,非但不能再借此做文章,還會招來朝野洶洶惡評。

  羊肉沒吃到,反招惹了一身腥臊,要麽是他們手段太過稚嫩,要麽是兩人挑選的對手太過強橫。

  武後眼眸如水,柔柔地看著權策,等待著他的決斷。

  “陛下恕罪,彼時臣已離了神都,對此案一無所知,毫無頭緒,不便置喙”權策睜著眼睛說瞎話,說得光風霽月,一派真誠。

  武後失笑搖頭,轉過臉,“你們呢?”

  “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合情理之處頗多,正如狄相所說,宇文惺是破案關鍵證人,安樂公主卻派人滅口,此中是否另有勾連?是否另有陰謀算計?是否會危及朝政?是否會危及百姓?應當大力徹查,廓清真相,以釋朝野之疑,將藏奸之輩繩之以法”

  權策打了太極,置身事外,率先蹦出來的,是內史宰相宗秦客,卻是喊打喊殺,毫不避諱地針對李裹兒和李旦。

  這倒不難理解,李裹兒原本是武三思的盟友,不管結盟關係多麽脆弱,終歸是有互動有合作的,但李裹兒不聲不響跟李旦勾搭了起來,意圖不明,嚴重脫離了控製,武三思自然也不會慣著她,趁機踩上一腳,是應有之義。

  再者說了,武三思眼下落入泥潭中,有李裹兒和李旦分擔火力,也能稍稍鬆快一些。

  “臣堅決附議”人群中又邁出個獬豸冠的禦史,侍禦史李承嘉,聲援同黨,“陛下,所謂上行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安樂公主與相王兩位殿下,名爵至高,而罔顧法紀,侵踏朝廷官衙,肆行殺戮,若不嚴加懲治,則恐朝廷法紀,形同虛設,官府威嚴,掃地無存”

  李承嘉說得慷慨激昂,一臉的國將不國。

  “一派胡言”不出意外,豆盧欽望跳出來反駁,老頭兒老當益壯,中氣十足,“陛下都說了,此事小事一樁,奴仆之輩肆意妄為,與安樂殿下和相王殿下何幹?若是李侍禦府上有奴仆行通奸媾和之事,老夫莫非可以說李侍禦私德不修?”

  “正是如此”地官尚書王同皎果斷選擇與豆盧欽望站在一個戰壕裏,“陛下,臣曾為秋官尚書,深知秋官衙門大獄護衛森森,飛鳥難度,斷不是一個匹夫能闖入的,臣以為,此間必有奸人作祟,刻意布局,陷害兩位殿下”

  “嗬嗬,王尚書的高論倒是新穎”權策突然發聲了,笑吟吟地問道,“不知王尚書以為,誰是那奸人呢?”

  王同皎愣了愣,猶豫了下,終究不敢在此非常之秋,樹立權策這個強敵,俯首道,“下官隻是姑妄揣度之言,並不能確實”

  權策撇了撇嘴,轉過頭,卻迎上武後似笑非笑的雙眸,想要退回朝班的腿不得不半途停下。

  “陛下,兩位殿下,或有管教不嚴,或有交結不慎,或有僭越法度,或有私心用事,損及朝堂威望,殃及皇族清譽,臣請陛下,以家法處置訓誡,或可使二位殿下幡然悔悟,謹言慎行”

  “家法處置?”武後咯咯輕笑兩聲,意味深長地道,“都依你便是”

  神色陡然一厲,“傳旨宗正寺,責相王李旦二十脊杖,罰俸十年,安樂公主負傷在身,朕不施刑,令其前往狄仁傑府上致歉,沒其封地”

  “陛下英明”權策朗聲稱頌,絲毫不顧忌朝中李裹兒和李旦黨羽的感受。

  “陛下英明”山呼之聲四起,豆盧欽望和王同皎等人也隻得打落牙齒和血吞,跟著拜賀。

  武後站起身,有些意興闌珊,擺擺手,“都退下吧,婉兒也退下,權策隨朕來”

  武後牽著權策的手,沿著長廊水榭,指指點點,不時談笑,好一派遊山玩水的興致,兩人走出老遠,群臣才緩緩散去。

  上官婉兒返回內侍省,親信迎上前來,“昭容,李尚書有密信到”

  李尚隱?

  給郎君發配到千裏之外,寫密信作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