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花謝花飛(三十二)
作者:塵都乞兒      更新:2020-05-19 11:55      字數:2563
  神功元年三月底,故魏王武承嗣喪葬發引之期。

  天色尚好,無風無雨。

  神都公卿文武,鱗鱗薈萃,恭送這位縱橫風雲一時的武氏宗王,入土為安。

  武承嗣的陵寢,在神都西北郊外,白馬寺旁百裏,有一絕佳的風水龍穴,坐山望水,半山有小瀑布,兩側有山嶺環抱拱衛,自成陰陽,氣象萬千。

  神道自半山腰的瀑布起,一直綿延到山頂,神道碑屹立在蒼鬆翠柏之間,碑銘由春官侍郎崔融題寫,宰相歐陽通手書,洋洋灑灑數千言,將武承嗣生平履曆陳述一遍,依著風俗,為逝者諱飾,頗多溢美之詞。

  神道碑兩側,各有文武石像四尊,匹配武承嗣的太子規格。

  送葬隊伍像一條蜿蜒長龍,一片素白,白幡亂飛,紙錢遮天蔽日,長明燈遍插山巒各處,嗩呐聲淒厲,混雜著喪家的哭嚎聲,令人心生惻隱,壓抑無比。

  權策目送靈柩入土,繞墓室三周辭靈,禮節已畢,與眾人一道,避開神道,另行尋路下山。

  “大兄且留步”武延基一身重孝,從後頭追了出來。

  他這一聲高呼,引得眾人紛紛回身側目。

  權策轉身,見他形容憔悴,拱手道,“魏王殿下,逝者已矣,令尊英靈已遠,生者還須珍重才好”

  “多謝大兄關愛,延基仍是延基,大兄稱呼,盡可自便,萬勿生分”武延基伸出雙手,捧住權策的手,“皇家禮製,先國後家,並無丁憂,延基守孝七日後,便會返回長安軍營履職,恭候大兄再度蒞臨校閱”

  大唐立國之初,胡風濃鬱,禮製寬鬆,皇家更是如此,武周革命以來,流變更甚,屢屢突破下限,許多禮教德行,已然乏人問津。

  說起來,權策自己,也在其中出了一份力,他與太平公主姨甥孽戀,並未因此影響他高官顯位,甚至他的名望聲譽也受損有限,多的是士林中人,引經據典,尋章摘句,為他強行洗白。

  權策微微躬身,“殿下練兵,有的放矢,身先士卒,數月不輟不休,臣早有耳聞,還望再接再厲,早日博回軍號軍旗,使領軍衛不隻為長安戍軍,更能成神都西大門屏障”

  “至於校閱……”權策搖搖頭,苦苦一笑,“臣眼下,難以信口厘定,還須,等待天時”

  武延基眉頭大皺,眼中閃過驚惶之色。

  他相信權策不會在軍務大事上虛言相欺,但堂堂主張軍政的尚書省右相,不能確定校閱軍衛的事宜,唯一的解釋便是,因吐蕃貴女沒廬氏協爾的婚事而起的爭鬥,尚在如火如荼,勝負不明的階段,權策為了讓武崇敏如願,若後續局勢不利,很可能將手中的重權作為籌碼,以作騰挪。

  武延基望著神色淡淡的權策,一時無言,心潮起伏,也不知是妒是羨,武崇敏有權策做大兄,真真幾輩子修來的福緣。

  咬了咬牙,下定了決心,武三思等人用武延安做筏子打擊權策,他完全可以釜底抽薪,“大兄,延安一人在京,我不放心,有意將他投入右玉鈐衛曆練,不知……”

  權策抬抬手,製止了他,微微垂首,附耳輕聲道,“莫要輕舉妄動,你作壁上觀,便是助我”

  “是”武延基堅定應聲,心頭迷霧重重,或許他猜錯了?

  他當然猜錯了。

  權策將軍政重權做籌碼,不是為了局麵不利準備的,而是為了向武後政治表態而準備的。

  武延基若是不顧一切,襄助於他,反倒會落人口實,魏王一係的武氏子孫,也成了權策的擁躉,武三思等人完全會借機鼓噪,讓他擅權勢大的非議沉渣泛起,得不償失。

  武承嗣的葬禮之後,神都朝野還沒有喘息,權策的反擊就到了。

  大理寺卿狄光遠聯名數十名朝官一同上奏,彈劾梁王武三思,以朝政為兒戲,在市井賭坊押注政務,牟取暴利,荒唐無形,貪得無厭,敗壞朝綱,不配為朝廷宰輔。

  隨同奏疏上呈的,還有賭坊押注的牌票,上頭的簽押顯示,賭注共計十一萬貫,都是武三思的貼身小廝長生的,這與他的身份絕不相符,定是背後另有其人,賭坊的掌櫃和東家都有供詞,人證物證齊全。

  武三思等人還來不及作出反應,洛陽司馬崔澄便聯合左武侯衛大將軍武秉德,領著大批官兵官差,侵門踏戶,包圍了梁王府,要求武三思交出長生落水時,在場的長隨護衛,以及下水施救的一應人等,以備查問,明言長生之死,情形詭異蹊蹺,極有可能是遭人滅口。

  “殿下,武秉德和崔澄兩人又傳話進來,說是……”管事進門來,有些慌亂。

  “說什麽?原話說來聽聽”武三思老神在在,安然闔目,靠在座椅靠背上。

  “說,再不將人交出,便要強行進府捕人”管事小心翼翼向旁邊移動了一小步。

  長生失蹤的時候,這間書房裏的瓷器擺件,全都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場,當時來回事的管事,臉上被飛屑擊中,血肉模糊。

  “那便交,隻是,不要交那日在場的人,老弱病殘,先交幾個出去”武三思並沒有動怒,輕飄飄的,語聲中還帶著絲絲戲謔。

  “呃……”管事微驚,猶豫了下,還是開口道,“殿下,若是他們不慎露餡,恐怕會予人口實,對殿下更為不利”

  “哼哼,休要多言,他們在此事上多糾纏幾輪,本王求之不得”武三思猛地睜開眼睛,站起身來,“退下,今日除了甘元柬,本王誰都不見”

  “是,殿下”管事訥訥而退,一頭霧水。

  四方館,吐蕃使團駐地。

  這處所在,也是眼下四方館中,人數最多的了。

  但卻很冷清,無人來走動拜訪。

  神都的朝爭權鬥波濤洶湧,漩渦的起源,便是吐蕃使團的貴女,沒廬氏協爾。

  少不得會有人念叨兩句,紅顏禍水,避之唯恐不及。

  今日吐蕃使團迎來了訪客。

  新任鴻臚寺卿甘元柬,其人身材五短,麵黑無須,身軀肥胖,行走間如同一個圓球滾動。

  吐蕃王後尼雅氏親自與他會見。

  “陛下仁愛開明,許沒廬氏貴女自擇如意郎君,此乃天大恩典,還須慎之又慎,三思而行,一時衝動,並不可取”甘元柬開門見山,來意一覽無餘。

  “多謝寺卿關照,使團中有不少土產,不知寺卿可有興趣?”尼雅氏打了太極,並不表態。

  甘元柬收起了笑容,綿裏藏針,“土產?嗬嗬,這倒不必了,貴國大相論欽陵,已經送了不少到梁王府,卻是不必勞煩王後”

  “這卻是我等疏忽了,眼下想必梁王殿下公務繁忙,改日自當親自前往,拜訪梁王請罪”尼雅氏絲毫不怯場。

  甘元柬聽懂了弦外之音,尼雅氏這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在大周天朝內鬥出個上下勝負之前,絕不會輕易卷入進去。

  “梁王殿下定是歡迎的,下官另有要事,告辭”甘元柬也是個利落的,試探出吐蕃王後胸有丘壑,難以壓服,便立即拂袖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