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赤心之石(終)
作者:塵都乞兒      更新:2020-05-19 11:53      字數:2711
  太平公主府,克己小院兒。

  權策坐在下,太平公主卻沒有安穩坐在上,而是在他坐榻側麵跪坐,盯著他看,看得他直起雞皮疙瘩,扯著嗓子叫了聲,“姨母”

  太平公主像是才回魂兒一般,呀的輕叫了聲,繼而柳眉倒豎,“叫什麽叫,嚇到姨母了你”說著不解恨,還下手擰了幾把。

  權策齜牙咧嘴,連聲求饒,心中六月飛雪。

  太平公主撒了小脾氣,又看了他幾眼,捋著他披散在背後的長,柔聲道,“大郎卻是有本事的,好在你動作快,將此事提前截住,要不然,非但歐陽通保不住,史務滋還會折了進去”

  權策趕忙搖頭,恭敬道,“孩兒沒有做什麽,隻是碰巧送了封信進去,都是姨母洪福齊天,運籌得當,宵小昏狡,自取其辱”

  “咯咯咯”太平公主見他恭敬乖巧的樣子,再想到那天晚上初聞事態惡化,權策急切之下,像個大男人擁著自己撫慰,不由脆笑出聲,以錦帕掩著紅唇,身上的紗衣如同波浪綿延,簌簌抖動。

  權策給笑得不知所措,癟著臉陪笑。

  太平公主卻不肯給他解惑,笑夠了便跳過這一節,“大郎想要什麽,說與姨母聽聽,但教姨母有的,一定賞給你”

  權策笑著搖頭,推脫道,“姨母言重了,我在府中居住,衣食住行都是姨母的,報答尚且不及,哪裏還要賞賜”

  太平公主聽了這話,心中沒有熨帖,反倒涼,一時間想了許多,以他的身份能耐,到哪裏沒有人殷勤款待?再說了,既然叫了她一聲姨母,在她府中居住用度,都是應當應分的,哪裏能拿來斤斤計較?他在高安府中,高安和李笳兩代主母,都是嗬護備至,寵得跟寶貝疙瘩似的,何曾聽他有一言半語掛在嘴邊?

  說到底,卻還是分了裏外,與自己不親近。

  太平公主臉色陰沉得厲害,高高昂起了頭,“不要也罷,我正好懶得費心”

  權策察覺到氣氛有些冷,心中念頭打了幾轉,他與芙蕖在一起久了,也曉得一些女人心思,迅改了主意,“姨母,孩兒有個請求,不是賞賜,能準麽?”

  太平公主正在氣頭上,看都不看他一眼,站起身理了理衣襟,“說來聽聽”

  權策吸了口氣,小聲道,“姨母身量高挑,看上去有些纖瘦,若是能再增上幾斤,豐腴一些,就更好看了”

  “是麽?”太平公主斜昵他一眼,遲疑的看了看自己的身段,“像你畫中那般,好看?”

  權策連連點頭,“嗯嗯,孩兒覺得好看”

  太平公主白他一眼,伸手擰了擰他的臉頰,“呸,姨母好不好看,要你個小賊管,你那世叔,都不曾對姨母的身段指手畫腳,你倒是霸道得緊”

  權策嗬嗬陪笑,暗暗籲了口氣。

  太平公主口中不滿,動作卻不慢,喚下人端上了兩碗透花糍,要權策陪著她吃。

  看著眼前膩膩的甜點,權策本心是拒絕的,但在太平公主的凝視下,隻好一勺一勺塞進了嘴巴,腦子裏思緒翻飛,今天武崇敏又給他帶了個蠟丸回來,筆跡是芮萊的,內容卻是吊詭,“環又曰,白龍魚服”

  這個又字,非常的傳神了。

  顯然,謝瑤環是刻意透話給芮萊的,這個聰敏恬淡又不惹人注意的女子,怕是早就察覺到身邊的女千牛,如今的焰火軍都尉,是權策的人。

  白龍魚服?武後是要微服私訪,以她性情,不像是能拋下朝政遠行千裏萬裏的,那麽大概率,便是在神都遊曆一番。

  多多少少做一些事情吧,不管他承認與否,他一步步走到今天,明裏暗裏,得了李家不少的助力,若是能讓還政李唐的足跡能夠順當一點,也是一樁功德。

  “大郎,好生吃東西,都喂到鼻孔裏了”太平公主嬌叱一聲,喚回了權策的魂兒。

  上陽宮,長生殿,武後常朝。

  “陛下,劉行感獄已徹查清楚,李義揆挾私怨報複,臨摹劉行感筆跡,惡意誣告,其行卑劣,應處極刑”秋官尚書狄仁傑是絕對主角,站在大殿中聲音郎朗,“劉行感兄弟四人,雖無謀反行跡,卻有種種不,雅州刺史劉行實貪贓之事尤其嚴重,應按律處置,不可因此事屈枉而掩蓋前非……太常卿歐陽通,乃無辜受牽連,前後行事無差,應即行無罪開釋”

  “裴卿,你可有損益?”武後沉聲問裴行本,他是秋官侍郎,兼任大理寺卿。

  “臣附議,然大理寺內,尚有玩忽職守者,宋少卿已有所斟酌,可請他奏來”裴行本的主要業務在秋官衙門,並無意搶功,引了宋璟出來,讓他露臉。

  宋璟也不推辭,緊跟著墊腳離席,“陛下,臣以為,寺正來子珣履職不力,行事專斷,驕嬌二氣甚重,然其人思維縝密,尚有可取之處,可降兩級留用,寺丞……”

  宋璟不看奏本,站在原地,雙唇開合,便將大理寺上下陟罰臧否了一番,有過有功者全在胸中。

  群臣為之側目,武後也起了些興致,聽著抑揚頓挫,像是在唱戲。

  “宋卿博聞強識,勤於公務,卻也難得,便依你所奏,裴卿久在秋官衙門,大理寺的事務,便都由你署理”武後頗為欣賞宋璟。

  “臣謝陛下,必全力以赴,有不決之事,前往谘問請示宋侍郎”宋璟的回應很是得體。

  武後思量了下,看看滿朝朱紫,唇角一抹冷笑,露出了尖銳的獠牙,“狄卿與宋卿的處斷,公正妥當,可依議而行,唯李義揆乃隴西李氏出身,行此惡事,家教不嚴之罪難免,隻罰一人,難以收懲毖之效,著天官衙門分批革退隴西李氏出身五品以下官員,賜其族長李成裕自盡,著狄道郡守另擇忠孝之士為族長”

  這道命令,朝臣驚詫萬分,不同的人品咂出不同的滋味兒,畢竟大唐皇室的李家,假假的,也還披著一張隴西李氏的皮。

  散朝之後,武後便帶著韋團兒、上官婉兒兩人,幾個內侍,謝瑤環安排了明裏暗裏的千牛護衛,一行人乘坐兩輛馬車,低調出了上陽宮。

  進入洛陽坊市,武後下車步行,說書的茶樓,永豐裏的巷弄百戲,南市北市的貨棧,都去一些人多聲雜的地方。

  “默啜小兒要跳梁,咱大唐可不吃他那一套,跟他幹,令狐將軍要是瓜慫敢退,老漢便要去他家門口潑糞”

  “大唐豐饒,貨物都是這個價錢,你滿意了,回去跟你們部落國家的商人都說說,讓他們都來”

  “想當年,平陽公主連克九州三十七縣,立馬娘子關……”

  ……

  就連勾欄之中,也有不少歌舞伎,在排演著秦王破陣樂。

  武後興味漸次消減,登上馬車回宮,找出了洛水義民賀氏奉獻的赤心石,把玩片刻,交給韋團兒,“團兒,聽聞權策和攸緒在折騰什麽三和土,以條石黏合築城,你便拿去與你兄長,傳朕的旨意,令權策將此石磨成粉,用於神都外城”

  “陛下……”韋團兒一臉憂心。

  “朕想起權策說過一句話,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民心,哼哼,朕樂見它,它便重於泰山,朕不樂見它,它便輕於鴻毛,有何可懼?”武後身形挺直,鬥誌滔天,“說起來,有段日子沒見權策了,傳旨,令太平公主擇日攜權策入見”

  權策若是曉得自己若有若無的安排,得了這麽個結果,怕是撞牆都來不及。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