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佛道妖魔(中)
作者:塵都乞兒      更新:2020-05-19 11:53      字數:2785
  七月十五,是一年最中央的一天,傳聞此日地府鬼門大開,百鬼夜行,道教在此日祭祀中元地官,稱之為中元節,佛家在此日設壇超度孤魂野鬼,稱之為盂蘭盆節。

  鬼節講鬼故事,太平公主的口味也是重。

  這是太平公主因懷孕產女、駙馬亡故等原因沉寂了一年之後,第一次公開的大型活動,不光是收到帖子的文人士子紛紛前來,長安各家高門大戶也都有子弟前來捧場,宮中稱量天下的上官婉兒,特意請了出宮旨意,今夜就宿在太平公主府,天後唯一的愛女,任是誰人,都要給些顏麵。

  權策到達的時候,來賓已經很多,管事將他引到與後院一牆之隔的私家林苑,隻見苑內林木蔥蘢,怪石嶙峋,一步一景,中央有一偌大的人工池塘,中有漢白玉石橋堤,延伸至池塘中心,橋堤盡頭是八角涼亭,涼亭上有兩頃有餘的露台,兩側有拱形回音壁,形似花瓣,露台四周遍放蓮花燈,正中有兩排錦繡坐榻,坐榻對麵,席次以弧形彎曲,一層比一層半徑大,綿延出去三層,席位多達數百,每一席都有一奴一婢伺候,案幾上奉有時令瓜果。

  台上藹光幽幽,人影翩翩,台下煙波浩渺,箜篌聲聲,置身其中,如夢似幻。

  權策見崔融、宋之問等翰林學士坐在弧形坐席中,便加入其中,崔融為他引見自己的兩位好友,修文館直學士杜審言,給事中李嶠,權策遇刺之後,這兩位也曾仗義執言,他們三人加上已經位列相位的蘇味道,都是詩文高手,合稱文章四友。

  權策一一見過稱謝,對杜審言拘禮尤甚,眾人皆以為是杜審言年齒最長的緣故,其實不然,杜審言有個沒出世的孫子,叫杜甫。

  杜審言對權策印象頗佳,主動提及文章四友缺席的一位,語帶譏誚,“蘇模棱如今位列仙班,自不肯與我等詞臣同流,想來主座便是為彼等所設”

  文章四友文壇地位相同,仕途天差地遠,蘇模棱乃是蘇味道的外號,他雖為宰相,其實在各方權勢壓迫之下,實權寥寥,說話隻敢模棱兩可,得了個蘇模棱的諷刺稱號,聽杜審言話音,對他頗有不滿。

  權策不以為意,彼此相交,當時舒適便可,日後各有際遇,不必強求,當即轉了話題,“諸位都是小子尊長,閱曆之豐厚非小子所能及,盼能聽得奇聞,以開眼界”

  李嶠撫須長笑,“神鬼之事,豈是閱曆可得,觀權學士詩詞,性情中人也,性情中人易做夢,夢中神仙鬼怪,定然無所不有”

  眾人哄笑,權策連連拱手遜謝。

  箜篌平緩的迎賓聲驟停,篳篥渾厚喑啞的聲音吹響,滿座為之一靜,環佩叮當,香氣彌漫,太平公主協同一眾主賓迤邐而來,在主位站定,高舉雙手,接受拜見。

  “請坐,諸位都是飽學之士,太平且先考上一考,識得此舞者,太平與君共飲三觴”

  她聲音本就飽滿,加上兩側回音壁作用,落在眾人耳中,字字清晰。

  啪啪,兩聲巴掌。

  一群上身的大漢,錯落上台,身著畫著火焰花紋的闊腿褲,腰帶上扣著牛頭骨,手持火把,頭戴各種野獸鬼怪麵具,曲著腿一步一躍,伴隨著羯鼓聲旋轉騰躍,口中模仿野獸嘶吼,呼喝有聲。

  權策眼前一亮,他畫過這個舞蹈,去九寨溝寫生的時候,當地白馬藏族的十二相舞,寓意萬物有靈,這個舞蹈有一個憂傷的故事,所謂白馬藏族是吐蕃一支部隊,與唐王朝激戰獲勝,卻被邏些城遺忘,一直未接到召回高原的命令,散落在當地,白馬是古藏語,意為吐蕃的兵。

  十二相舞現在就傳入了長安,那場戰爭應當發生在更早的隋唐之交。

  隔壁的崔融發現了他的異常,附耳過來,低聲道,“賢弟可是有所得?”

  權策低聲回應,“兄台,此時,非你我之時也”

  “賢弟練達,倒是為兄多事了”崔融含笑,他是打算阻止權策出風頭的。

  權策拱拱手,領下這份情。

  一支舞直跳了兩刻鍾,大漢身上汗流浹背,油光發亮,頗有些興趣異常之輩垂涎三尺,太平公主揚聲問道,“諸位,可有以教我?”

  有兩個貴族青年做了嚐試,答案都是錯的,太平公主引上一名寶相莊嚴的僧侶,名曰惠範,此人身材魁偉,麵目潔淨,隻是看在權策眼裏,總覺得這個僧人有些邪氣。

  “此舞名十二相舞……”

  太平公主拊掌大笑,與惠範共飲三觴,令其坐在自己案邊,兩人一落座,權策就移開了眼睛,交臂疊股,皮肉相接,算算日子,薛紹的周年祭卻是已經過了。

  遠古的山海經,幹寶的搜神記,在此時傳播甚廣,爛漫的唐人不缺乏想象力,道聽途說,或者幹脆杜撰的神鬼誌異,說出來也是頗有趣味,宋之問非常積極,說了個女嬰重生,揭穿母親通奸,謀害父親的故事,不為人所喜,險些導致宴會冷場。

  主賓數人,包括上官婉兒和蘇味道,全場調動氣氛,邀請座中人等暢所欲言,順便點評幾句,嬉笑怒罵,佳句頻出。

  “權郎君,今夜閉口不言,可是得了佳人,休養不足?”上官婉兒眼波流轉,似嗔似怨。

  反正要說,權策無意多做言語糾纏,“既是待詔有令,小子就姑妄言之,有一蘭若寺……小倩終與寧采臣喜結良緣”

  他說的是倩女幽魂的故事,做了些改動,原本的劍客燕赤霞被他改成了道士。

  “這鬼蜮與人間何其相似,惡人凶惡似鬼,善鬼良善過人,那道士,除魔衛道,俠骨丹心,真真蕩氣回腸”最先感懷的,竟是模棱兩可蘇味道。

  “蘇相偉男子,婉兒留意的,卻是其中情愫糾葛,寧采臣良善動人,小倩又何嚐不是天良未泯,兩人渡盡劫波,倒是個大圓滿”上官婉兒瞟了權策一眼,意味莫名。

  崔融習慣性拉起權策的手,“小倩與采臣能成結發,燕赤霞得道成仙,各得其所,依我之見,采臣之福,甚於燕赤霞多矣”

  權策是個好捧哏,“崔兄所說,可是隻羨鴛鴦不羨仙?”

  “正是,正是,賢弟深得我心,為此一句,當浮一大白,哈哈哈”崔融又得佳句,癲狂起來,倒酒倒的四處淋漓,仰天大笑,極是快活。

  座中眾人一番觥籌交錯,開口閉口除魔衛道,惠範臉色不好,起立,微笑問道,“權居士有大慧根,與浮屠有緣,小僧願助你修行”

  權策臉色一正,款款起身,來到他麵前。

  “我問佛,佛陀勘破紅塵,不受世間枷鎖,何以纏綿酒色財氣?”

  惠範放下酒杯,臉色難看。

  “我問佛,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世間人皆是大我,何以錙銖必較,強爭短長?”

  惠範六神無主,注目太平公主,卻見公主凝視權策,並無意幹涉。

  “我再問佛,欲度眾生,有佛無我,心有旁騖,鳶飛戾天,佛陀何去,何留?”

  惠範大怒,“爾一輕浮子,膽敢大言炎炎,玷辱我佛?”

  “我不辱佛”權策淡定從容,臉色轉為自嘲,“我也曾欲皈依我佛,卻也放不下心中佳人,是故一再問佛,有詩為證”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滿座嘩然,惠範麵色漲紅如血,以袖遮麵,倉皇退去,腳下不慎踩中袈裟一角,遺落在露台上。

  權策緩步向前,將袈裟拾起,輕輕拍打幹淨,埋頭折疊起來,交給旁邊侍女。

  且給爾等一個大嘴巴子,日後無事,莫要來招惹於我。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