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戶部尚書蕭大人
作者:珍珠奶茶加珍珠      更新:2022-03-26 14:02      字數:1626
  其實蕭瑀說的並不那麽對。至少在李信所知道的曆史當中,算盤的發明者到底是誰,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換句話說,絕大多數人其實並不在意某件東西的發明者是誰這種細枝末節的問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蒸汽機的發明者是誰?可能會有很多人回答“瓦特”。

  雖然這個名字確實是因為蒸汽機而被人們熟知,但實際上,他的功績卻並不是“發明”蒸汽機,而是“改良”蒸汽機。蒸汽機的真正發明者應該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數學家西羅的頭上。瓦特實際上是在許多前人的基礎上將當時隻能抽水蒸汽機改進為可以廣泛應用於許多其他領域的蒸汽機,進而推動了工業革命的興起。與其說他是因為蒸汽機而被人銘記,倒不如說他是因為一腳踹開了工業時代的大門而被人銘記。

  再比如說,後世人人都離不開計算機,但誰又知道世界上台計算機叫什麽名字呢?它叫埃尼阿克,至於它的發明者是誰麽,嗬嗬,說實話,李信也不記得了......說了大多數人不會在意這種細節的嘛.......

  不過,盡管蕭瑀說得不對,但他對李信抱有讚許和欣賞的態度是很明確的。否則他也沒必要特意解釋手裏這算盤的來曆,更不會對李信說這麽多稱讚的話。

  本來還有些緊張的李信終於安下心來,誠心誠意地對眼前這位長輩道:“蕭公謬讚。”

  蕭瑀擺擺手,道:“那天在朝堂上聽了你的話,老夫深有體會。不瞞你說,老夫之前曾經研究過曆代文獻,發現商業往往與王朝的興盛相聯係。國家越是興盛,商業就越繁榮。對此,老夫很疑惑。若非因為你的一席話,老夫恐怕很難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李信微微一笑,沒有答話。蕭瑀所說的現象其實很好解釋:和平穩定的國內環境下,小農經濟的特點就是可以穩步積累,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也就是剩餘商品數量逐漸增多,進而誕生了交易的需求,也就是商品經濟的繁盛。

  通俗地打個比方來說,戰亂時期,或者天下大亂的時候,百姓們都不能好好耕種,收成的糧食連自己都養不活,自然不會有別的需求。等到天下安定了,人人都有地可種的時候,隻要不碰上天災人禍,家家戶戶都會有些餘糧。餘糧一多,人們自然也就有了交換的本錢。拿糧食換點布匹呀,換點農具呀,這些都是很正常的需求和想法......這就是商品經濟的起源。

  當然啦,這隻是很粗淺的解釋,而且有很多疏漏的地方。李信畢竟是個徹頭徹尾的工科生,人文社科隻是他的興趣愛好,扯扯皮還行,真要細講起來,他也隻能抓瞎。而且這些曆史唯物主義的東西說起來又有點麻煩,因此,既然蕭瑀已經有了他的想法,李信也就不打算多說了。

  蕭瑀繼續說道:“陛下的想法很對。天下長治久安有賴於朝廷各部的通力合作,戶部又事關國計民生。別的部門可以對商業一竅不通,但戶部絕對不可以。楚王殿下可以放心。你擔任戶部顧問一職,老夫一定鼎力支持。”

  正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雖然這句詩用在這裏微妙地不是那麽合適,但還是足以表達其中的意思了。李信初來戶部,本來還擔心有人使絆子什麽的,現在既然戶部的最高長官相當欣賞他,並且態度鮮明地表示願意支持他的工作,那麽事情就順利多啦。

  李信心中一喜,連忙感激道:“多謝蕭大人。”

  蕭瑀笑道:“是楚王殿下才學過人,老夫才會如此。”

  李信哈哈一笑,開始默默地在心裏反省。

  世上的聰明人本來就不止他一個,有情懷的人更不在少數。他因為一些事情就對滿朝文武都抱有某種偏見實在是太過於膚淺了。朝堂固然是一個充滿鬥爭的地方,但也是一個有夢想有情懷有能力的人追逐理想的地方。眼前這位蕭大人便是實例。他雖然是一位純正的儒生,思想卻並不固化,言談舉止盡顯風度,令李信心生敬佩。

  說白了,要不是李信站在後世那麽多巨人的肩膀上,他真沒有資格在這樣的人物麵前妄談什麽“才學”。呸,刨開這些超越時代的知識,如果他隻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大唐儒生,那多半也就是個罵街憤青級別的二傻子。

  或許正是因為大唐的朝堂上,偉大的李二陛下的手底下,還有這樣一幫像蕭瑀這樣有情懷也有能力的治國者,未來的大唐盛世才會真切地到來吧。

  李信永遠對這樣的人心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