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襄陽決戰(八)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4      字數:2521
  此時的大清朝廷兵力有些應接不暇了,淮軍北伐中原,忠貞營從子午穀殺出,直奔西安;大西軍從陳倉殺出,揮師陝北。忠貞營和大西軍喊出了“打回老家去”的口號,向陝西發起了猛烈攻擊。而吳三桂根本就不聽從朝廷命令,沒有回師剿賊,而是一路西征,已經脫離了清廷的控製。

  北方有大同薑瓖反清,晉東南有陳杜、張鬥光舉起義旗,攻克澤州(今晉城),晉南從蒲州到韓城一帶,有虞胤、韓昭宣、李企晟舉起義旗反清;中原的東麵曹州(今菏澤)、濮州、定陶、城武(今成武)等地,還有榆園軍起義。

  一時間,大清四麵楚歌,京城內那些原大明的官員個個惶惶不可終日,他們都是貳臣,其中不少人還是先降了李自成,再降大清的三臣,他們知道,一旦洪承疇敗了,大清就完了。大清完了,他們的末日就到了。

  紫禁城內,小皇帝福臨哭得梨花帶雨。

  “朕要回關外,關外才是我們大清的發源地!京城根本守不住!”福臨哭著鬧著要回關外。

  莊太後布木布泰惱怒的指責:“你就這點出息!我大清自從太祖起兵,經過三代人努力,終於坐鎮中原,到了你手裏,就要毀於一旦了!你要相信洪大學士,一定能擊敗蠻子和逆賊!哀家早就對你說過多次了,說攝政王對我大清功不可沒,沒了攝政王,我大清危矣!你就是不聽!現在好了,你看看怎麽樣?”

  福臨這時候才想起了野爹的好處,沒了野爹之後,現在的大清真的是岌岌可危了。野爹雖然壓製他們母子倆,可是有野爹在,格魯勢力都不敢輕舉妄動啊。

  這時候,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消息傳來:“皇上!皇上!大事不好了了!關外,關外的蘇布德也反了!”

  “蘇布德反了?他為何反了?我大清可是待他不薄啊!”福臨驚恐的問道。

  “皇上,蘇布德說,皇上您弑父,不忠不孝,他打出為攝政王報仇的旗號了!關外八旗軍大部分都反了!”那太監哭哭啼啼道。

  “八旗軍?關外的都是我們滿洲八旗,他們怎麽可能反?”福臨問道。

  那太監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皇上啊,蘇布德在關外名聲太好,他多次擊敗羅刹人,生女真都聽他的!此賊早就同大明暗中勾結了!關外的八旗,又是隻知有蘇布德,不知道有我大清啊!如今逆明北伐,蘇布德就趁火打劫了!”

  布木布泰長歎了一聲:“倘若攝政王還在,蘇布德哪裏敢反?現在好了,攝政王的死,反而成了蘇布德反叛的借口了!”

  “母後,現在我們怎麽辦?關外也去不成了,唯一的去路,就是往北去外藩蒙古了。”福臨想到自己就要準備去漠北吃沙子,再次嚎啕大哭。

  關外,蘇布德率領一支清軍,打出了“為攝政王爺報仇”的旗號清君側,從黑龍江入海口的廟街一路向寧古塔殺了過來。

  蘇布德的這支軍隊,雖然身上穿的是八旗軍的裝扮,但本質裏卻是明軍,他們大量裝備了最先進的燧發槍,還擁有精銳的散兵,其餘的遠程兵種都是弩手,攜帶著大量的野戰炮,浩浩蕩蕩從廟街發兵,沿著黑龍江南岸,一路殺向寧古塔。

  駐守寧古塔的清軍將領隨哈納和兒子薩布素並未做多少抵抗,很快就投降了,寧古塔的八旗軍全部投降。

  大清朝廷,真正是陷入了四麵楚歌之中,事實上漠北的外藩蒙古也早已是人心不穩,福臨唯一的逃亡之路能否跑得掉,那還是一個問題。其實就算他跑不掉,李國棟也沒必要殺他,會給他一個昏德公或是重昏候之類的,把他養起來,用來收買人心。

  其實無論是昏德公還是重昏候,這種封號確實十分適合福臨,這小子在原本的時空裏就沒幹什麽正事。

  南陽新野,曹變蛟和王輔臣率領淮軍騎兵,正在攻打裕州。

  裕州是南下清軍的必經之地,隻要攻破這座城池,清軍就會被阻攔住。

  雖然淮軍都是騎兵,可是騎炮兵也能為攻城的軍隊提供火力援助。而且曹變蛟和王輔臣到了裕州之後,就地打土豪分田地,解放了大批佃戶。

  翻身的佃戶紛紛踴躍參軍,這樣這支原本隻有兩萬五千人的騎兵部隊,就迅速擴編成一支擁有十多萬步兵的大軍。雖然那些步兵都是炮灰,手中隻有木矛、竹槍之類的簡陋兵器,最多是得到了一些鳥銃、虎蹲炮、大刀、長槍之類的兵器,這些兵器也都是淮軍繳獲的清軍兵器,但這些步兵卻是用來攻城的重要力量。

  淮軍開始攻城了,炮聲隆隆,騎炮兵的一百多門三磅野戰炮發出震耳欲聾的怒吼聲,呼嘯的炮彈下冰雹一樣砸在城頭,女牆垛口碎裂,整個城牆被轟得搖搖晃晃。

  戰場上,戰鼓隆隆,炮擊開始的同時,炮灰們推著簡陋的盾車,扛著簡陋的攻城器械,呐喊著向城牆發起了猛攻。

  駐守裕州城的,並非是正規清軍,而是清軍的團練練勇之類,大約有一萬餘人。

  騎兵雖然不直接參與攻城,可是龍騎兵中的散兵,卻是最好的火力掩護單位。散兵們登上了望樓車,由炮灰們推著望樓車,抵近到距離城牆大約百步之外,以線膛槍向城頭清軍猛烈射擊,幾乎是槍槍奪命。

  而普通的龍騎兵,也全部都下馬了,他們跟在盾車陣的後麵,靠近了城牆。當炮灰們開始緊張的填埋護城河的時候,這些龍騎兵就躲在盾車的護盾後麵,以燧發槍向城頭猛烈射擊。

  燧發滑膛槍的精度不高,但在對三十步之內的目標射擊,還是有比較高的精度的,而且是多支燧發槍齊射,能形成猛烈的火力。

  城頭的清軍被淮軍猛烈的火力壓製得根本無法露頭,隻要一露出腦袋,就會被城下和望樓車上打來的子彈奪走生命。

  護城河的水是從三十裏外的白河引來的,河渠早就被淮軍的炮灰隊給堵住了。當淮軍炮灰開始填埋護城河的時候,就可以看到護城河以肉眼看得到的速度迅速消失。

  “殺!”當一段護城河被填平,炮灰們呐喊著,扛起簡易雲梯衝過了被填平的護城河,迅速把簡易雲梯搭在城牆上,開始義無反顧的往城頭攀登上去。

  這些佃戶,本來也不是什麽良民,有不少人早年的時候曾經為闖軍裹挾,當過一段時間流民,後來闖軍敗了,他們逃回家鄉,重新成為農民。這些農民對躲在裕州城內的士紳們可是恨之入骨,恨不得殺入城內,把那些士紳全部殺光,以免他們帶著還鄉團和變天賬回來,再搶走自己剛剛分到的土地。

  城頭的練勇冒著城下淮軍猛烈的火力,不斷的把滾木礌石、石灰瓶、火油罐砸了下去,大量殺傷城下的炮灰。不少練勇剛剛砸下火油罐,或者射出箭矢,就被淮軍一槍擊斃。

  衝到城下的炮灰們前赴後繼,在淮軍猛烈的火力掩護下,拚命的向城頭爬去。

  終於,第一名炮灰青壯爬上了城頭,他舉著簡陋的木盾擋住了砍來的大刀,又擋住同時刺來的兩根長矛,但還是被一根長矛刺穿了腰間。

  身負重傷的炮灰並沒有退縮,而是拚了命的往前撲,整個矛杆紮透了他的身軀。這名炮灰忍住劇痛,抱住了那個刺傷自己的清兵,讓後麵的戰友上來,砍死了那名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