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襄陽決戰(二)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4      字數:2408
  洪承疇的心裏十分清楚,李國棟擅長圍點打援,倘若幾十萬清軍龜縮在襄陽不出來,那麽明軍可以從容不迫的在城外修建工事土城,甚至棱堡都能造起來,到了那個時候,清軍就休想突圍。而明軍構築了堅固的工事之後,北方來救援的清軍也會受到阻擾,甚至被包圍消滅!

  “李二狗擅長圍點打援,要對付他們的圍點打援,就唯有出兵野戰,以團練駐守襄陽。那些士紳組建的團練,守城意誌遠比綠營軍更堅決!這樣襄陽城就後顧無憂,我軍可以在野外同南蠻子放手一搏,同蠻子糾纏,拖到援軍抵達,再一舉殲滅蠻子大軍!”洪承疇比劃著地圖說道。

  “樊城必須守住,否則我軍就被漢水阻隔,沒有了退路。”佟圖賴指著地圖道。

  洪承疇眉頭緊鎖看著地圖:“蠻子是從右岸殺過來的,他們的目的十分明顯,似乎就是要奪取樊城,切斷我軍退路!”

  “太歹毒了!”濟爾哈朗和佟圖賴等人倒抽了一口冷氣,“他們是把我們困死在襄陽啊!”

  洪承疇點了點頭:“對,所以說,抵禦來自北麵的進攻和抵禦來自南麵的進攻,守城如何守,完全是兩回事。襄陽城的位置決定了,抵禦北方來的進攻容易;抵禦南麵上來的進攻難!襄陽和樊城之間有一座浮橋,我們現在立即過橋,先進入樊城,然後準備出城野戰。把周圍士紳的團練全部集中到襄樊兩城!用來守城。”

  清軍眾將都以為,以自己的實力,足以同淮軍周旋。畢竟上次李國棟的揚州大捷,打的是巧勝,而不是憑借真正實力獲勝,明顯是此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提前了十多年就準備了,揚州之戰多鐸豈能不敗?

  可是襄陽,現在是清軍的主戰場,即便淮軍戰鬥力多強悍,清軍都有一戰之力。

  按照清軍將領對淮軍戰鬥力的判斷,認為淮軍的戰鬥力同巔峰時期的後金軍戰鬥力相當。目前清軍的戰鬥力雖然不如當年了,但也是一等一的精銳。

  夜幕降臨,襄陽下遊的漢江江麵上,一艘漁船停泊在江麵上,點起燈火,船上的漁翁以燈光吸引魚兒,撒網捕魚。

  其實這條漁船是錦衣衛密探的船,船上一老一少兩位漁夫,就是錦衣衛的便衣密探。

  老漁翁裝模作樣的捕魚,眼睛卻不時盯住上遊江麵上的浮橋。過了一會兒,隻見襄陽城麵向浮橋那一邊的大門打開了,浮橋上插滿了火把,敞開的城門內,湧出無數手持火把的清兵,遠遠的看過去,就像是一條火龍渡過漢江,湧入了對岸的樊城城內。

  “建奴在往樊城調兵,看樣子,他們是不是想放棄襄陽,全部進入樊城?”那名年輕的錦衣衛密探問道。

  老的那位錦衣衛說道:“建奴不太可能全部放棄襄陽,襄陽的位置實在太重要了,若是放棄了襄陽,我軍北伐就無後顧之憂!我估計,建奴主力撤離襄陽進入樊城,是為了一旦打不過,便於撤退。但他們肯定會留人手駐守襄陽。”

  潛伏在各處的錦衣衛,活動在各處的夜不收,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情報。

  各種情報就像雪花一樣飄入李國棟的中軍大帳中,令人眼花繚亂。但淮軍現在已經成立了參謀部,有專門的人去分析各種情報。

  經過參謀部的分析,又經過李國棟自己的判斷,可以斷定,洪承疇是把主力調去樊城,把襄陽周圍各地士紳的團練給集中進入了襄陽。但是很奇怪的是,還有不少團練也進入了樊城。

  “既然建奴主力集中在樊城,為何還要調遣團練到樊城?這個可以說明,洪承疇根本就不想憑借襄樊兩城堅固的城池固守,他想要出城同我們野戰!”李國棟分析道,“但具體情況,我們也不能隨便下結論,還得看夜不收送回的情報,看這兩日內,洪承疇的主力是否出城。”

  如今李國棟的淮軍在真實實力上遠超過清軍,而且對戰場情報掌控方麵也遠勝於清軍,根本不需要冒險去猜測,也沒必要打冒險的戰,隻要掌握正確的情報,然後抓住清軍主力推就是了。現在問題的關鍵在於,揪住清軍主力,別讓他們跑了。

  次日一早,夜不收送來了情報:“清軍主力出了樊城,往東北方向的山區行進。”

  “事情這就很明顯了,洪承疇把周圍的團練都糾集起來進入樊城,企圖以團練來守城,他們的主力大軍進入樊城以北的丘陵地帶,就是打算同我們周旋,等待援軍。”李國棟道。

  這時候又有錦衣衛密探進來稟報:“建奴從京師調遣的二十萬大軍正向襄陽趕來,建奴大軍已經抵達洛陽,正在渡河。”

  “洪承疇要同我軍打一場大決戰,我們就和他們打一場就是了!密切注意建奴援軍的動靜,”李國棟比劃著地圖,“我們以騎兵切斷洪承疇的退路,等到步兵上來,攔住洪承疇之後,騎兵轉進新野,就在新野白河附近阻擊建奴援軍!這一戰,務必要讓洪承疇留下來!還要重創建奴援軍!這樣,襄陽大決戰打完了,我們北伐就毫無壓力了!”

  接著,李國棟就轉頭向曹變蛟和王輔臣下了命令:“曹將軍、王將軍!爾等二位,速率五千重騎兵、一萬龍騎兵,趕往南陽,截住洪承疇!”

  “諾!”曹變蛟和王輔臣退下。

  崇禎二十三年三月初五,洪承疇的大軍剛剛撤到南陽境內。

  “大人!大人!不好了!前麵出現明狗騎兵!人數眾多,估計有一萬五千多人!”一名清軍斥候哨騎急急忙忙的來報。

  洪承疇的大軍雖有二十多萬,而明軍騎兵隻有一萬五千人。可是洪承疇大部分是步兵,手頭除了三千滿蒙八旗騎兵和各綠營將領的家丁之外,其餘的全部是步兵。那些家丁加起來,總人數不超過兩千,也就是清軍隻有五千騎兵。

  曾經大清也有強大的綠營騎兵,就是甘陝綠營騎兵。可是甘陝綠營騎兵被趙良棟全部折損在了川西平原了,被大西軍吃得連渣子都沒剩下,現在綠營軍已經幾乎沒有騎兵,隻有各級將領的家丁算是騎兵,普通的綠營軍幾乎都是步兵。

  區區五千騎兵,拿頭來抵擋李國棟的一萬五千騎兵?盡管那一萬五千騎兵中有一萬人是龍騎兵,可是淮軍的龍騎兵也能騎馬作戰。那些龍騎兵是下馬用火槍,騎馬用砍刀。

  騎兵的作用就是牽製清軍,一萬五千騎兵的出現,讓洪承疇的轉移計劃受到了遲滯。

  “步兵列陣,輔兵就地挖掘壕溝!以免明狗騎兵衝上來!騎兵在兩翼保護!”洪承疇當機立斷的下了一係列命令。

  濟爾哈朗道:“洪大人,讓我們騎兵去衝一下。”

  “小心一些,李老二的騎兵實力強悍,打不過你們就回來,我們修築工事,固守待援!再尋找機會反擊!”洪承疇道。

  “喳!”濟爾哈朗打了個千。

  清軍三千滿蒙八旗騎兵和兩千綠營家丁混合編成了一支五千人的騎兵,向淮軍一萬五千人的陣型衝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