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京滬鐵路(下)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4      字數:2463
  張嫣畢竟是太後,她的矜持,使得她和李國棟之間不可能發生越過界限的事情,可是她對這個男人卻有一種從心底的仰慕。所以李國棟無論要做什麽事,她都會極大程度的給予支持。

  京滬鐵路工程進入了先期的籌備之中,這條鐵路因為不被士紳看好,因此隻是一條大明皇家獨資的鐵路。

  勘察線路的人並非是李國棟的人,而是祁家有軌馬車行的人。當然了,對線路的要求,還是李國棟給提出的,他要求,線路的最小轉彎半徑不能小於二裏,最大坡度不得大於千分之四。不過在江南,坡度要求很簡單,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地,幾乎沒有上下坡,隻有快到南京的時候,才有一點的山地。

  但是線路必須有路基來墊高,要求高過地麵三尺,墊高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洪水淹沒。

  對軌道的要求,李國棟不打算使用木頭軌道上麵鋪設鐵板,而是一次性直接建成使用鐵軌的真正鐵路。這是從長遠來看的,可以用來驅動車輛和船隻的蒸汽機一旦研製成功,直接就能把火車開上這條鐵路了。

  當年的征地成本對於修建一條鐵路來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滬寧之間地勢平坦,根本不需要考慮以當年技術根本無法完成的鐵路隧道。但最多的成本,是耗費在建造橋梁上。

  線路選址,主要是盡可能的挑選容易架橋的地方通過。

  從上海到鎮江之間,途徑路段河流縱橫,較大的河流就有蘇州河、大運河等多條河流,還有不計其數的小河流,基本上每一裏路程都要經過兩條以上的河流,這條鐵路需要經過大大小小數百條河流,這就給施工帶來了難題。

  橋梁的建設,是鐵路的控製性工程,考慮到這條鐵路施工難度巨大,因此李國棟同意了祁家兄弟申報的,先修建上海站到吳淞口的鐵路線。

  上海到吳淞口這條線路雖然短,但具有極大的意義,這是一條連接港口的鐵路,也是一條試驗性質的鐵路。

  鐵路施工開始了建設,工人們開始了熱火朝天的工作,首先建造的是上海站。這座車站位於蘇州河以北,之所以設在北麵,是因為從這裏到吳淞口,不需要修建大型橋梁。

  “站台需要修建那麽長嗎?我們的車最多就三節,這樣太長了吧?”看著長達一裏的站台,祁理孫問道。

  李國棟回道:“目前我們的車是用馬來拉的,所以隻有兩節到三節。可是今後,當宋尚書的蒸汽機弄出來,車的長度可以達到十幾節甚至二十多節,要是現在站台修短了,以後還要翻工,那樣耗費的銀子反而更多。”

  首先要修的是路基,路址已經選好了,周圍征地的工作十分簡單,反正周圍也沒有什麽農田了,原本的農田都被商人給買下,放在手中等著漲價之後再賣出。修建鐵路不需要占用太多的土地,朝廷就給了被征走地皮的商人以市場價格的補償。

  選好了路址後,工人們開始挖掘土方來墊高路基。因為這段路以後經過的都是市區,路基並沒有墊得太高,之高出了地麵一尺多一點,施工的工程量簡單得多了。

  與此同時,上海鋼鐵廠也在拚命的生產鐵軌,準備用來投入到第一條鐵路上。

  路基墊高後,經過壓實,就開始鋪軌了。

  一根根枕木被放置在路基上,然後把道釘把鐵軌固定在枕木上。最後往枕木之間的縫隙內倒進了碎石頭,這樣鋪軌工程就完工了。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因為車是用馬拉的,因此在枕木上麵要鋪設木板,以便於讓馬匹行走。

  淞滬鐵路完工,兩節車廂被運送到鐵路上。這時候的上海站也已經完工,這是一座擁有四層樓的站房大樓,候車室都是在一樓,共有六個站台十一條股道,除了兩條是準備通往吳淞口的鐵路線是通過車站,準備連接京滬鐵路和淞滬鐵路之外,其餘的九條股道都是盡頭路,到了上海站之後,就結束了,采取的是島式站台。

  這樣的設計,完全是按照李國棟印象中的上海老北站的設計圖來的。

  往南京方向的鐵路線邊上,還修建了一座車輛整備場、機車整備場、機車庫和轉向盤,機車整備場設有加煤加水的裝置,機車抵達上海站之後,就倒著開去轉向盤,調轉方向,然後進入整備場內,加水加煤,然後修整幾個小時。發車的時候,再倒退回去,掛上車廂。不過那都是將來的事情,現在還沒蒸汽機呢。

  兩節龐大的車廂停靠在六號站台上,這種車廂十分龐大,重達五萬多斤,因為是明斤,因此這車廂也就是接近三十噸的龐然大物。車的寬度達到了一丈寬,而軌距的寬度才四尺多,因此車身寬度寬過轉向架,車的長度為七丈。如此龐大的車輛,相當於陸地上的船了。

  四匹壯實的夏爾馬被人牽到了車廂的前麵,人們以纜繩把馬匹掛在車廂上。

  每一節車廂都能乘坐一百多人,兩節車廂整整拉了兩百多人。

  “當當當”發車的鍾聲響起,坐在第一節車廂前麵的一名車夫揮動鞭子,驅趕夏爾馬。龐大的夏爾馬一匹就能牽引得動五噸重的公路車輛,四匹足以牽引二十噸重的公路車輛。但是鐵路上的車輛摩擦力更小,四匹夏爾馬牽引兩節總重六十多噸的車廂,跑起來還是十分輕鬆的。

  車的速度不是非常快,也就是每小時二十裏的速度。速度慢,車也容易刹住,不至於在馬匹停下來之後,車還會往前滑而造成車輛撞傷馬的事故。

  全程四十多裏,車輛行走了大約一個多時辰,在半途中換了一次馬,終於抵達了終點站吳淞口車站。

  “蒸汽機誕生之前,若是以馬匹拉著車輛從上海拉到南京,還是很不劃算的事情。短短四十多裏的路程就換了一次馬了,六百多裏得換幾次馬?”李國棟搖了搖頭。

  雖然夏爾馬是一種挽馬,可是這種馬的價格可不便宜。從上海到南京,六百多裏的路程,按照五十裏換一次馬,一次需要六匹馬牽引,途中就一共需要更換十二次馬!也就是說,一趟車從上海發到南京,需要七十二匹夏爾馬來拉,這價格可是比蒸汽機車昂貴得多了!夏爾馬是一種優秀的挽馬,它的任務應該是牽引大炮。

  雖然計算了一下,以馬匹拉車的京滬鐵路極不劃算,但是李國棟還是打算把銀子投進去修建這條鐵路,因為蒸汽機的研製,已經是見到成效了。

  這時候宋應星以炮管改成汽缸,造出的簡易蒸汽機可以運轉十分鍾,盡管隻能運轉短短的十分鍾,可是這已經是很大的成績了。相信在不就的將來,就能造出能夠投入到實用中的蒸汽機,到了那個時候,真正的火車就能誕生了。

  而提前修築鐵路,也是給宋應星他們壓力,讓他們能夠盡快的造出能投入實用的蒸汽機。

  淞滬鐵路的試運行成功,讓祁家兄弟看到了希望。京滬鐵路的勘察工程也差不多了,於是鐵路也進入了正式施工階段。預計這條鐵路最快也需要兩年才能完工,到了那個時候,可以投入實用的蒸汽機應該也已經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