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私營造車廠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3      字數:2458
  “哥,浦東的地是便宜多了,可是我們買下那裏的地能做什麽呢?一條大江隔斷了兩岸,對岸的繁榮程度和這邊哪裏能比啊?”祁班孫搖了搖頭,失望的說道。

  聽弟弟一說,祁理孫也犯愁了,是啊,能幹什麽呢?難道買了地等以後漲價?那得等到猴年馬月去?

  真實曆史上的浦東發展,是修好了江底隧道和大橋之後,才真正飛速發展起來。而在這個年代的人們絕對不可能想到今後還有那樣的江底隧道和跨江大橋的。就算有這個頭腦的人,那些東西也是幾百年後,技術才能達到,至少要內燃機發明。

  內燃機?別說笑了,現在連蒸汽機都還沒有呢。

  既然去浦東買地來發展不現實,那麽隻能找別的辦法了。

  “有了!”看著大街上駛過的豪華四輪馬車,祁理孫突然有了一個好主意,“我們可以開車行,畢竟自己有馬車的都是有錢人。這座城市那麽大,還有多少人沒有自己的馬車?我們可以開車行,讓人付費坐車。”

  其實車行並非是新概念,大明很早就有車行了,在北方的北直隸省,每個縣城到府城,每個府城到京師,都有客運馬車的班車,就像是後來的大巴一樣,按照班次每日在固定的時間點發車,需要乘車的人可以買票乘坐。

  不過南方是沒有車行和班車這個概念,南方縣城到府城,府城到省城都是依靠航船,也就是客運班船,彼此間的交通依靠坐船來往。

  北方的車行每日定期班車,分為好幾個檔次,最低檔的一輛馬車至少可以乘坐六人;檔次高一點的,乘坐兩、三個人,檔次最高的直接就是一個人包一輛車。現在的大清引進了廣東生產的四輪馬車之後,車行業發展迅速,北方的車行都出現了最豪華的四輪馬車,還有一些用貨運四輪馬車改成的可以乘坐十多人的客車。

  “車行?”祁班孫搖了搖頭,“即便是我們開了車行,又有幾個人坐得起車?自家沒有馬車的人該走路還是走路;自家有車的人,何必坐我們的馬車?”

  “我們可以買一些貨車,改成客車啊。這樣一輛車就能坐十幾個人了,那麽沒錢的人也能坐車去上班了。”祁理孫說道。

  祁班孫突然笑了:“大哥啊,我們與其開車行,不如建造車場了,我們自己造車多好?”

  “對啊!這是個好辦法!現在市麵上見到的車全部是清一色廣東產的!簡直是供不應求啊!我們自己造車,生意肯定好!”祁理孫哈哈大笑。

  要建造一座造車場,就需要買下一塊地,還要去知府衙門申請,得到了衙門批複,才能在上海建造一座造車場。

  到了知府衙門後,衙門內的小吏和小官員並沒有因為祁加兄弟是右僉都禦史祁彪佳的兒子而特別照顧。祁彪佳是天啟二年進士,而且曾任江南巡撫,可以說是高官了。但他的兩位公子在上海申請要開工場,這個知府衙門內沒有一個人徇私。

  一名專門負責辦理各種營業許可證的官員接見了兄弟兩人,聽說他們要開辦一家生產四輪馬車的造車場,那官員問道:“你們可懂得製造四輪馬車?”

  “有何不懂的?我們買一輛來拆了,不就知道是怎麽造的?”祁班孫頭腦十分聰明,而且他還同上海的徐家交好,有徐家幫忙,他不怕無法仿製出四輪馬車。

  誰知道那官員哈哈大笑:“你們想要拿到允許造車廠的證書,需要去廣東,向廣東的造車廠購買造車許可證,每年要上交給他們一定的專利費,我們這裏才能給你批複。”

  “什麽專利費?”祁班孫問道。

  “專利費就是,因為這種車是他們發明的,而且關鍵的軸承和車輪外麵覆蓋的膠,都是他們特有的產品。若是他人仿製,必須得到他們允許。若是沒有得到他們的允許,他們有權把你們給告官了,讓你們吃上官司,還要賠償他們一大筆銀子。”

  “竟然還有這種事情?那些廣東人,也太狡詐了!”祁班孫恨恨的說了一句。

  那官員道:“可是你們懂得四輪馬車的關鍵部件如何製作嗎?譬如說軸承和車輪膠,若是少了這兩樣東西,即便你們仿製了外形,舒適性也遠遠不能相比。所以說,這兩位公子,我好心奉勸你們一句,還是先去和廣東那邊談吧,談妥了,買下他們的專利,讓他們教你們,這樣你們再回來生產四輪馬車。想要學就趁早,若是晚了,等到大家都想到這一點,你們就賺不到錢了。”

  祁理孫和祁班孫兩兄弟商量了一下,確實目前除了廣東之外,別的地方都還沒有生產四輪馬車的工廠,這種車目前無論是在大明還是在大清,都供不應求。其實大清國也仿製過,可是因為軸承質量不過關,仿製的軸承用了不到一個月就損毀了,根本沒法用。

  軸承的鋼珠是關鍵,大清的鋼產量根本就跟不上,生產鋼的成本高昂,若是以鋼珠做軸承,價格就會非常昂貴,隻能使用生鐵製造鐵珠用到軸承上。可是鐵珠的軸承用不了多久,裏麵的鐵珠就全部碎了。

  這個什麽專利法,也是李國棟搞出來的,就是為了仿製別人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成果,沒有多久就被人竊取了。

  祁理孫和祁班孫兄弟最後還是決定,派人去廣東買下專利權,也學習造車工藝。

  去了廣東的人同那邊的造車廠進行了談判,最後祁家兄弟以每造一輛車給廣東造車廠一兩銀子的專利費為代價,獲得了生產許可證,並派遣技術熟練的工匠去廣東造車廠學習工藝。同時,還同佛山鋼鐵廠簽訂了合同,由佛山鋼鐵廠提供軸承。

  就這樣,大明第一家可以生產四輪馬車的私營造車廠就在上海成立了。

  由祁家兄弟投資的上海造車廠投產之後,雖然每年都要支付給廣東造車廠一筆高昂的專利費,而且還要花費大量銀子購買軸承,但是這家造車廠每年可以給祁家兄弟帶來十多萬兩銀子的利潤,生產出來的四輪馬車供不應求。

  “兩位公子,其實你們還有更好的賺錢辦法,”去了瓊州回來的方以智對祁家兄弟說道,“本官去了瓊州,見到了礦山有一種車,車輪是鐵輪子,卡在兩根軌道上麵。軌道是木質的,可是上麵覆蓋了一層鐵皮,這樣車走起來非常省力,一個人就能拖動好幾千斤的車。若是你們可以造出這樣的馬車,那豈不是更賺錢?”

  “在軌道上走的馬車?”祁理孫吃了一驚。

  方以智拿來紙筆,在紙張上畫下了車輪是如何卡在軌道上的原理圖。

  “這個倒是一個好辦法,現在的載客馬車,最多也就載十多人,還是無法滿足這座城市上下班人們的需求。若是造出這樣的鐵軌馬車,載客量可以提高好多倍啊!”祁理孫笑道,“這種軌道礦車有專利費嗎?”

  “不需要,這東西是楚國公搞出來的,根本不用給他專利費。”方以智道。

  “可是我們的軸承購買量,都是廣東的軸承廠按照我們生產四輪馬車的數量來供貨的。若是我們生產這種鐵軌馬車,那麽軸承的數量就不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