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支援大西軍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3      字數:2441
  鄭芝龍的造船廠和李國棟的造船廠同時開動,一艘艘適合遠洋航行的仿製西式商船不斷下水。這些船都是統一的武裝商船船型,是仿製的西班牙大帆船的船型。

  因為大明缺少橡木,鐵力木需要從南洋諸國進口,紅木也是稀罕貨,因此寶貴的橡木、紅木和鐵力木要用來生產真正的戰艦所用,這些仿製的西班牙大帆船隻好用大明常見的杉木來製造。杉木製造的船隻,硬度和抗擊打能力肯定不如橡木、鐵力木和紅木之類的上等木材,因此這些仿造的遠洋帆船都是中西合璧式樣。

  船體的外形,采取了西班牙大帆船的式樣,但是船體內帶有中式船隻的隔艙,懸掛的風帆也是中式的硬帆。

  硬帆無法像軟帆那樣吃足風,航速肯定比西式軟帆要慢一些,可是李國棟也沒有辦法啊,比較懂得操作西式軟帆的人非常少,那些高薪從南洋等地聘請來的西方水手,將來要上戰艦服役,所以運輸船隻能使用傳統的硬帆。

  這種中西合璧的武裝商船排水量為八百噸級左右,上麵裝備有三十門二十四磅紅夷大炮,八門三十二磅短管回旋式加農炮和兩門六十四磅臼炮。這種船一次可以載客八百人,船尾有裝飾奢華,空間較大的船長室,船長室的前麵是高級船員餐廳,船長室下麵是高級乘客住艙。

  盡管航速和抗擊打能力都不如西式的武裝商船,但是這些船的火力凶猛,而且使用了最新式的軟木彈托式開花炮彈,使得加農炮可以發射開花彈和燃燒彈,而且加了軟木彈托的炮彈彈道就像羽毛球一樣,精度也高了許多,所以這種船遇上西方人的武裝商船不會吃虧。

  隻是穩重的李國棟沒有讓一艘兩艘船就出海,而是等到船的數量更多的時候,再一次性出動一支擁有四、五十艘船的大船隊,避開台風季節,在入秋之後,沿著太平洋北麵航行,走經過日本列島、庫頁島的航行,先往北走,再沿著阿留申群島往東航線,即可抵達北美海岸線,然後再沿著北美海岸線往南航行,登陸北美大陸。

  有四、五十艘武裝商船相互保護,一般的海盜根本不敢靠近;即便是遇上了十艘左右的正式戰艦,也能對付得了他們。

  其實這種船因為使用杉木建造,所以造價十分便宜,可以下餃子一樣的生產,就像二戰時期美國的勝利輪和自由輪那樣是一種廉價船。這些武裝商船唯一貴重的就是上麵搭載的火炮,不過火炮以後可以拆下來給新造的戰艦裝備上去,所以可以不計入成本之中。

  造船造炮的銀子,都是從王承恩的內庫裏麵出,反正現在大明內庫有的是銀子,為了大明的千秋萬代,王承恩不會吝嗇這些銀子。要是沒有李國棟的話,別說銀子了,這時候他和崇禎一家連命都沒了。崇禎死了,王承恩還能堅持下來,完全是為了有朝一日迎回皇子,這時候他還要伺候太後和公主。

  大明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大航海工作的時候,李國棟增援給大西軍的第一批武器送到了。跟著這些武器一起送到的,還有大明給的封號,孫可望被封為興秦候,李定國被封為晉陽候,劉文秀被封為西川候,艾能奇被封為定北候。

  王全宣讀了聖旨之後,然後打開清單,對著清單念了起來:“精良鐵甲一千套,竹甲一萬五千套,鳥銃一萬杆,斑鳩腳銃一千杆,自生火銃三千杆,自生神火銃(線膛槍)五百杆,十二磅臼炮一百門,六十四磅臼炮十門,十二磅山地榴彈炮二十門,三磅野戰炮五十門,弓一萬張,弩機五千張,糧食五萬石,苗刀一千柄,包鐵盾牌一千麵,長槍一萬杆,火藥一千石……”

  李定國大喜:“王將軍,替我謝楚國公,你們如此厚待我們,我當為國公爺肝腦塗地!”

  大西軍在這一年多來,一次次頑強的抵抗,擊敗了趙良棟的圍剿。遇上清軍大軍進攻的時候,他們就退入山區,利用地形同清軍周旋。由於番薯、玉米等耐嚴酷環境的作物引進,使得大西軍在這一年多以來獲得了不少糧食,也壯大了自己的實力。

  番薯、玉米之類的作物,可以在山地上種植,可以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之所以李國棟沒有向大西軍提供土豆,是因為這個年代的土豆個頭太小,產量太低,而且有毒性。後來的土豆,是經過一次次改良之後得到的土豆。

  如今的大西軍,已經恢複到二十萬人左右的規模了。李國棟提供的武器隻是給少量的精銳部隊使用,大部分的軍隊使用的還是大西軍原來的武器。

  “有了這批新武器,我們就能反攻成都了。”李定國說道。

  王全肯定是支持大西軍收複成都的,李國棟把這些武器送給大西軍,就是為了讓大西軍能夠擊退成都的清軍。

  但孫可望卻擔心的說道:“我們打韃子的時候,永曆偽帝會不會從我們背後發起攻擊?”

  王全道:“從雲南通往四川地形險要,你們隻要留下少數人看住關隘,永曆偽帝的軍隊就別想打上來。”

  趙良棟對付大西軍,采取了洪承疇的辦法,在各處路口、關隘設置堡壘,切斷擅長運動戰的大西軍活動範圍,再逐步布置重兵圍剿;對成都周圍進行堅壁清野,把百姓集中起來管理,四周拉起了木柵欄,挖掘壕溝,在四個角設置堡壘,把老百姓看守在固定範圍之內,以免大西軍從老百姓那獲得糧食。

  清軍把良田都給占領了,寧可讓這些田地都荒蕪了,也不肯讓老百姓種植糧食提供給大西軍,以此來切斷大西軍的糧食來源。

  所幸的是,李國棟提供的番薯和玉米,使得大西軍得到足夠的糧食,不僅沒有餓死,規模反而擴大了數倍。

  得到了武器之後的大西軍,要攻打的第一座目標,是位於嘉定州的劉差山的一座清軍棱堡。這座清軍棱堡是磚木結構的棱堡,內有五百名清軍駐守。之前大西軍沒有重炮,麵對這座城堡隻能是無可奈何。

  “如今我們有了十門重型衝天炮了,可以轟掉這座城堡。”王全說道。

  衝天炮就是臼炮,隻是大西軍不懂得使用這種武器。比較大西軍缺乏經驗豐富的炮手,直射的火炮讓他們使用,他們還知道怎麽用。而這種高彈道的曲射炮,想要準確命中目標,需要計算彈道,根據裝藥量和炮口角度來瞄準,沒有經驗的炮手根本無法操作。

  但李國棟給大西軍提供了十名臼炮炮手和二十名榴彈炮炮手,這些炮手可以幫助大西軍來調整火炮諸元,讓大西軍可以使用臼炮攻擊敵人,而且這些炮手還會手把手的教會大西軍如何使用這些曲射火炮,以後他們回去了,大西軍的炮手也能熟練操作這些曲射火炮。

  大西軍抵近了劉差山,用來執行轟擊城堡任務的十門臼炮被架了起來。

  淮軍的炮手計算出距離,此處距離清軍的棱堡有一裏路程。還有人觀察風向和風速,隨後炮手們在淮軍炮手的指揮下,調整炮口角度,裝填火藥和彈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