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楚國公回京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3      字數:2474
  “今上病重了?”李國棟得到這個消息,已經是五日之後了,一艘快船把崇禎病重的消息送到了武昌。在這個年代,一艘船從南京逆流而上到武昌,至少需要四日時間。

  “今上不是身子骨很好的,怎麽突然就病倒了?”曹變蛟感覺不可思議。

  這件事本來也不奇怪,在這個沒有抗生素,醫療技術落後的年代,一場小小的感冒,就有可能讓一條健壯如牛的漢子喪失性命。可是李國棟總是覺得,這件事並不是那麽簡單。

  “不行,我得回京去看看今上。我總是感覺,是有人害了今上。”李國棟道。

  陳子龍想了想,提醒道:“國公爺,小心此事有詐。若是真有奸佞暗害今上的話,他們肯定留了後手,就等著把國公爺騙回京師,再害國公爺。”

  李國棟也覺得陳子龍說的很有道理,如果真的是有人暗害崇禎皇帝,那麽這些人肯定已經暗中做好布局了!也許崇禎駕崩的時候,這些人的目標就是自己了!

  雖然李國棟把“禍害士紳”的鍋給甩得幹幹淨淨的,都甩給了崇禎和錦衣衛,但他畢竟是崇禎的金牌打手,阻斷了那些土地士紳們投奔大清的幸福生活。特別是洪承疇拋出了大清對土地士紳的一係列優惠政策之後,那些士紳就開始蠢蠢欲動了,開始把目標對準了李國棟。

  但是無論南京城有多麽凶險,李國棟這一次也必須回去。因為他知道一旦崇禎駕崩,後果有多麽嚴重!

  倘若崇禎駕崩了,那麽原本屬於叛賊的朱由榔就變成了爭奪正統之一的力量!大明就變成了原本曆史上的南明一樣,朱由榔和朱聿鍵彼此不服對方,即將平定內亂的大明又要陷入一場內亂之中!

  按照李國棟的估計,崇禎的三位皇子應該都還活著,也許有可能已經落入滿清手中了。可是崇禎駕崩了,手裏拿捏著皇子的任何一方都不會把皇子歸還,而是坐等大明內亂。

  洪承疇宣傳說,李老二對內投奔閹黨,魅惑崇禎偽帝,禍害正直士紳,對外聯合賊寇,大肆殺害士紳,搶奪士紳的田地。

  如今的大清確實是善待士紳,保留了大明留下來的功名減免賦稅的老傳統。而且為了配合洪承疇戰略的實施,多爾袞很開明的讓跑馬圈地圈得土地的八旗把士紳的土地歸還給士紳,重新跑馬圈地。在重新跑馬圈地的時候,所有士紳的土地都預先讓他們做好了記號,八旗兵不得去圈走士紳的土地。

  反正也無所謂了,經過多年戰亂的北方,無主的土地多得是。

  為了節約軍餉開支,綠營兵則變成了半農半兵的軍戶,把田地分發給綠營,讓綠營兵自己去耕種土地。但是成為軍戶的綠營兵仍然有軍餉,隻是一名輔兵每個月原本一兩銀子的軍餉降低到了四錢銀子,一名戰兵原本一個月一兩二錢銀子的軍餉降低到五錢銀子,一名騎兵每個月二兩銀子的軍餉降低到一兩銀子。

  為了解決糧食的問題,多爾袞還采取了大量吸收西北無家可歸的災民為包衣的辦法,把那些災民變成八旗兵的包衣奴才,送去關外開墾荒地。關外雖然寒冷,可是土地肥沃,而且降水量豐富,種下的麥子生長期長,畝產量還是比較高的。隻不過這個時代的人們還不懂得在關外種植水稻的辦法,否則糧食產量還能進一步上升。

  包衣奴才就是奴隸,雖然去當奴隸,可是總比在土地上刨食都刨不出一粒糧食要強得多了。除此之外,多爾袞還針對西北災區,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引黃河水灌溉農田,使得那些靠近河邊的農田得到了滋潤,然後大力主張種植番薯、玉米等耐旱作物,又大力緩解了糧食問題。

  吳三桂的漢八旗,也在西北開墾荒地,大力種植糧食,隨著番薯和玉米這些農作物的大力推廣,吳三桂的軍隊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還能有多餘的糧食提供給中原。

  五省經略洪承疇還大力興建黃河水利工程,他從李國棟之前修建的水利工程中得到啟發,加寬了黃河大堤,在大堤外圍增加了一道堤壩,這道堤壩既能防止黃河決堤,又能在兩道堤壩之間過濾黃河水,把濾清的黃河水引入外麵的水渠,用來灌溉農田。在洪承疇的努力之下,原本已經成為不毛之地的中原,又恢複了農業生產。

  多爾袞在洪承疇的支招之下,大清深受北方士紳的歡迎,也受到那些家奴和八旗的包衣奴才們的歡迎。

  不要說北方士紳,南方那些傳統的土地士紳,見到大清發展得紅紅火火的,也蠢蠢欲動。

  萬裏長江,一支船隊順流而下。李國棟坐在中軍旗艦上,正拿著望遠鏡遠眺兩岸。

  “江山如畫啊,可惜這戰亂何時能夠平息?”李國棟放下望遠鏡,感慨一聲。

  “對,平定了戰亂,老百姓就能安居樂業了。”陳子龍道。

  李國棟笑道:“平定了內亂,我們在國內生產發展,還能派人去海外索取廣大的土地了!我們的長江直奔東海,在遙遠的大海對岸,有一大塊比大明還大,比大明還要富饒的土地!那是造物主精心挑選出的天選之國,我們要占領那塊土地。”

  事實上,在萬惡的大明資產階級的推動之下,在鄭芝龍的海商集團努力之下,大明已經開始了罪惡的殖民主義。

  鄭芝龍海商集團在安南租借的地盤上,事實上已經成為了安南的國中之國,明軍駐紮在那座新興的城市內,修建了炮台堡壘,修建了工廠倉庫港口,大明生產的工業品源源不斷的輸入安南傾銷,破壞了安南男耕女織的傳統,大量掠奪安南的糧食。同時李國棟在鬥湖的兵工廠還把大批過時的武器輸送到安南,換來大量的銀子。

  安南大量銀子的流失,引起了安南鄭氏的恐慌,後來大明給安南支招,讓安南出口女人換取大明的武器。

  從武昌出發的淮軍水師船隊順流而下,經過了五天五夜的長途跋涉,終於抵達了南京城外。抵達南京城外的碼頭之後,李國棟立即帶人下船,直奔南京城。

  “國公爺,還請您一個人進城,外軍不得進入京師!”到了三山門外,李國棟的隊伍被外麵的守城衛兵攔住了。

  李國棟也沒有和那些人計較,他讓大軍在南京城外駐紮,自己隻帶了一百名貼身親兵進入城內。雖然隻有一百名親兵,可是這一百名親兵裝備精良,每一名士兵都攜帶兩杆虎翼銃,攜帶六枚手榴彈,其中還有十名線膛槍手。親兵身上披著精良的兩層厚甲,刀槍不入。而李國棟自己大紅官袍內也批了一件精心打造的絲綢軟甲,內還有貼身的鎖子甲。

  絲綢軟甲,是把多層生絲壓在一起,內有鐵片,穿在身上不僅輕便,而且防護性能極佳,鳥銃都無法擊穿,缺點就是造價太高了,而且也不耐火。

  至於李國棟的安全問題,他一點都不擔心,除了有一百名忠心耿耿、裝備精良而且武功高強的親兵之外,城內的錦衣衛其實也是自己人。

  李國棟帶著親兵走到了紫禁城外,他遞上了玉腰牌,守門的錦衣衛立即令人進宮稟報。不久之後,王承恩就從裏麵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