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鋼鐵和爆兵(下)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3      字數:2497
  這座兵工廠內,分為了煉鐵廠、火銃廠、炮廠、盔甲廠和刀廠五個部分,李國棟先去參觀煉鐵廠。煉鐵廠內有四座新式高爐,這些高爐結合了李國棟和宋應星的優點。煉鐵廠邊上就有碼頭,分為焦炭碼頭和鐵礦石碼頭。一艘艘滿載著鐵礦石的船隻從北江順流而下,這些鐵礦石大部分都是從韶州運來的。而那些滿載著焦炭的船隻,則是從東江過來的。由安南運來的優質煤炭被送到惠州之後,煉成了焦炭,然後運到佛山。

  鐵礦石和焦炭被倒進了高爐內,由畜力拉動的風箱給高爐源源不斷提供了新鮮空氣,爐火熊熊燃燒,不久之後,工人就打開高爐,以絞車拉起了高爐,從內中倒出了滾燙的鐵水。等到鐵水凝固之後,沉澱在鐵板槽底部的就是粗鋼,上麵的一大片就是品質上乘的生鐵。

  高爐冶煉鐵礦石獲得的生鐵,就可以拿去鑄造火炮和火銃了。

  一部分冶煉獲得的生鐵,被放入更高溫度的高爐內,就獲得了熟鐵和少量的墮子鋼。鐵水被關入了管狀的容器內,冷卻之後,就得到了一根根的鐵棒。

  這些熟鐵棒,就是用來打造火銃銃管的材料。

  以熟鐵棒直接鑽成銃管的辦法,是李國棟發明的新式製造法。以這種方法來打造火銃銃管,比起原來的把鐵皮打成鐵管的辦法要快得多了,一名熟練的工人操作一台手工鑽床,一天就能鑽出四根銃管。而以原來的捶打鐵片卷成銃管的辦法,一名工人要五天到十天,才能打造出一根合格的銃管,效率提高了至少二十倍!

  以往打造火銃,耗時最長的就是打造銃管了。如今有了鑽床法製造銃管,速度提升了二十倍。這座兵工廠內有十台鑽床,由十名技術熟練的工人操作,這就使得這座兵工廠每天就能生產出四十根銃管,一個月可以生產一千二百根銃管。

  之所以采取手工鑽銃管的辦法,而不是采取效率更高的水裏鑽,是因為水力鑽的精度不好控製,很容易把銃管鑽壞了,所以鑽銃管是以人力鑽床來鑽。

  接近了鋼鐵質量的問題之後,佛山兵工廠生產的所有火銃都是清一色的自生火銃,也就是燧發槍。

  由煉鐵獲得的粗鋼來打造,工人掄起錘子一次次的敲打粗鋼,仍然采取了百煉成鋼的辦法,把粗鋼變成精鋼。因為原材料本身已經是粗鋼了,把粗鋼打成精鋼,耗費的時間就節省了很多。

  百煉成鋼獲得的精良彈簧鋼片,就可以用來安裝在燧發機上麵,這是燧發槍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而少量品質最上乘的熟鐵棒,則被用來加工成神銃,也就是線膛槍。

  接下來,李國棟去參觀刀廠和盔甲廠。

  盔甲廠都是以水力鍛打的辦法,來製造一塊塊的板甲。不過盔甲廠的規模不很大,產量也不是很高,因為按照李國棟的軍師改革,今後不可能給每一名士兵都配備上結實的鎧甲。隨著火器技術的發展,火槍手再配備上鎧甲已經沒有什麽意義了。想要能防住火銃彈丸射擊,士兵需要披著異常堅固的鎧甲,還要攜帶一麵厚實的鐵盾,才能擋住火器射擊,而且那一套沉重的裝備也就隻能防止火繩槍和燧發槍,在火炮麵前都是渣渣。

  所以說,今後仍然配備鎧甲的就是重騎兵和擲彈兵,其他兵種幾乎不再裝備任何鎧甲。

  刀廠的規模倒是不小,畢竟刀還是一種最重要的兵器,不僅鐵甲擲彈兵裝備刀,夜不收裝備刀,水師蛙人營要用到刀,就連火銃手身上都配備了兩把刀,一把刺刀,一把多用途砍刀。

  不管任何時候,刀子都還是有用的,哪怕是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的信息時代,士兵身上仍然裝備了刀子。

  普通的砍刀和匕首,都是以熟鐵來手工打造出來的,但是火槍手裝備的刺刀,卻是采取了鑄造的方法來打造的。生產刺刀的材料是采取了粗鋼製造。由於鋼的熔點比鐵要高,因此沒有辦法全部化成鋼水灌入模具,而是把鋼棒燒得發紅發軟,再以橫截麵為三棱型的模具擠壓,再敲打製成刺刀。

  打造出來的刺刀橫截麵是三棱型的,這種刺刀也叫做三棱刺,相當於有三麵血槽,威力非常大,哪怕沒有刺中要害,隻要刺中腿腳,就能讓人立即失去戰鬥力,直到流血不止而死!

  三棱刺還有很強的破甲能力,能夠刺穿清軍的棉甲。若是遇上身披多重厚甲的清軍重甲兵,三棱刺可以用來刺對手的手腳,隻要刺中,就能讓對手流血不止,很快就失去戰鬥力。

  最後,李國棟又參觀了炮廠,炮廠內既有生產鐵炮,也有生產銅炮。考慮到火炮重量問題,現在的陸師還是使用更輕便的銅炮。鑄造出來的鐵炮,大部分都是提供給水師使用。

  鐵炮的鑄造,采取了水力鏜床的辦法來磨平內膛。采取了砂模鑄造法鑄造的炮管,沒有白口現象,炮管質量上乘。再以水力鏜床來磨平火炮的內膛,這些半機械化生產的火炮,質量遠超過了以往的火炮,接近了十九世紀大英帝國鴉片戰爭時使用的火炮水平。

  光滑如鏡的內膛,加上最先進的藥盤式引信和軟木彈托,還有譬如說霰彈、榴霰彈等各式炮彈,再配上炮架,這些火炮已經達到了前裝滑膛炮時代的巔峰水平!

  但是炮架不是在這座炮廠生產的,而是另外一座工廠生產的。

  那座生產炮架的工廠,名叫佛山車輛工廠,專門生產各種車輛,譬如說四輪馬車、載貨馬車、炮架、彈藥車等車輛。但是要完成一輛車輛的生產,僅僅是一家車輛廠也無法完工。給車輛廠提供配件的關鍵工廠,就是軸承廠,而軸承廠就緊挨著車輛廠。

  “車輛廠和軸承廠就在我們炮廠的對麵,國公爺去看看吧?”宋應星提議道。

  “當然要去了。”李國棟笑著回道。

  李國棟和一群人走進車輛廠內,隻見這座車輛廠是一座新式車輛廠,采取了流水的辦法來生產車輛。首先是由工人把車輛的架子搭好,搭好的車架子,被送到前麵,由工人來安裝車軸和車輪。

  車輪是新式車輪,車輪的輪輻是包鐵木頭的,外麵的輪輞是純鐵製造的,外圍包上一層杜仲膠。

  沒有橡膠,就用杜仲膠來取代,包上了一層膠的車輪行走平穩,減少了不少震動,這樣的車輪一般是用在豪華四輪馬車或者炮車上。而普通的車輪,仍然使用老式的木頭車輪,但是在車軸上安裝了軸承。

  滾動軸承已經投產了,安裝了滾動軸承的車輪,滾動起來十分省力,可以極大的提高了效率。

  車架子搭好,安裝了車軸和車輪之後,帶有車輪的架子就被送到前麵,由工人來安裝車廂。

  貨運馬車和炮車的車廂比較簡單,工人們把打造好的車廂安裝在架子上麵即可。而四輪馬車的車廂就比較複雜了,車窗是采用了透明琉璃來製造,從車內可以看到外麵。車廂內還有座椅和坐墊,座椅下麵還有暖爐,在冬季能夠給車內供暖。豪華的四輪馬車,車內裝飾奢華,車外麵還有銅製的燈架,可以用來放置鯨油燈。

  “這些車可以賣一些去北麵的建奴那,能賺他們的銀子,我們為何不賺?”李國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