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東江口之戰(上)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3      字數:2429
  城內的守軍不過一群烏合之眾,淮軍進入了小鎮,城內守軍根本抵擋不住,不是被殺就是投降。天還沒亮,東莞縣城就完全落入了淮軍手中。李國棟智取東莞鎮和千戶所,這是模仿當年呂蒙陸遜偷襲荊州所用的白衣渡江之計,隻不過這是加強版的白衣渡江。

  所謂的白衣渡江,並非指穿著白色的衣服渡江,而是指將士們化裝成商人偷渡。所謂穿著白衣渡江,那是羅貫中的錯誤,在正史中,白衣指的是穿著平民的衣服。漢朝的時候,白衣指的是白身穿的衣服,也就是老百姓的服飾。所以說白衣渡江不是穿著白色的衣服偷渡,而是化裝成百姓偷渡。

  李國棟的白衣渡江,中間還加入了美人計,使得守軍更加放鬆警惕,結果偷襲烽火台得手。

  《三國演義》畢竟隻是小說,真要看正史還是去讀《三國誌》,不能把小說當曆史。

  沈雲英換下夜行服,換回一身戎裝,她頭戴銀白鳳翅盔,身披銀白魚鱗甲,白瓷般的臉上鑲嵌著一對明亮的大眼睛,眉毛略顯濃了點,但搭配上高挺的鼻梁,明亮的大眼睛,整體十分協調。如花似玉的麵龐上,沒有蕩人心魄的微笑,而是常常罩著一層嚴冬的霜雪。

  一身的鎧甲,遮掩不住她那妙曼的身材,和這個時代普遍個子不高的女人比起來,沈雲英的個子算是比較高的,畢竟是練武之人,雖然沒有秦良玉那誇張的一米八的身高,但沈雲英那接近一米七的身高,很符合李國棟的審美觀點,這要是拿到後世,簡直就是車模的身材啊。

  坤興公主個子雖然也很高,可是年齡太小了,都還沒發育成熟呢。相比之下,已經二十歲的沈雲英那身材就是極品身材,凹凸有致,令人心裏癢癢的,李國棟看得咽下一口口水。

  這個年代,普遍的審美標準是嬌小玲瓏,而且還要束胸。舉例子來講,秦淮八豔之首的李香君,個子還不到一米五,估計也就是一米四六,比後世某位著名網紅還要矮上幾分。但是她矮矮的身材配上那略帶嬰兒肥的圓臉,看起來還是很可愛的。柳如是比後世網絡上看到的畫像是要好看多了,但個子也不算太高,也就是一米六左右。

  秦淮八豔普遍都不高,平均身高也就是在一米五五左右,寇白門比較高,接近一米七;柳如是一米六,陳圓圓在李國棟眼裏也是比較正常的身高,差不多一米六。可是一個一米四六的李香君,加上其他幾個一米五左右的就拉低了平均身高。

  李國棟因為是後世來的人,受到後來的審美觀念影響,所以李香君都沒有收,而是讓給了自己麾下的一名軍官。寇白門他暫時沒想法,馬湘蘭已經不在人世了,陳圓圓將來要歸化給吳三桂的,其他幾個都覺得太矮了,所以隻留下一個柳如是就夠了。

  也就在李國棟看著沈雲英的時候,沈雲英向他回了一個感激的眼神。在她心裏,這個男人確實幫了自己不少,當年護送父親和丈夫的靈柩回浙江,就是楚國公派了船讓她走更方便的水路回家,還派了人護送。三年守孝期結束了,沈雲英一心報國,就在她報國無門的時候,還是淮軍接受了她。

  淮軍下一步計劃是攻打虎門,這時候北路的淮軍由施琅率領,在東江口已經遭遇了叛軍珠江水師主力了。

  江麵炮聲隆隆,雙方的水師激烈交火之中。雖然叛軍水師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可是叛軍水師的位置不利,他們在下遊開闊處,而淮軍水師占據了上遊有利位置,岸上還有埋伏的岸炮火力。

  施琅到了東江口之後,就下令協助水師作戰的陸師從運輸船上搬下紅夷大炮,在岸邊樹林中布置了簡易炮台,配合水師作戰。

  那些以運輸船運送到東江口的紅夷大炮,都是二十四磅艦炮,這種重炮的火力遠勝於廣東水師最大口徑的十二磅艦炮,而且唯一的那門六十四磅巨型加農炮也被運送過來了,布置在簡易炮台中。

  簡易炮台是以沙袋堆砌成的,布置了三十門二十四磅紅夷大炮和一門六十四磅巨型加農炮。

  巨型加農炮跟前,炮手們按照最大射程來裝填發射藥和炮彈,這門巨炮的最大有效射程可達驚人的七裏!由於內壁打磨得十分光滑,再加上炮彈的重量十分沉重,因此彈道比較平直,精度也遠勝於二十四磅炮。

  滑膛炮時代,越重的重炮,精度越高。因為重的火炮需要的發射藥用量大,初速高,速度快加上彈丸重量大,受到風力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就相對較小,因此精度也能提高許多。像這門六十四磅超重型攻城加農炮,不僅可以用來轟擊城牆,也是岸對艦攻擊的最佳武器。

  炮手們把三個發射藥包塞入炮膛內,頂到炮膛底部,再把六十四磅重的巨型彈丸塞進炮膛內,以粗圓木製成的推彈杆推到底。

  江麵上的激戰正在進行之中,雙方都是遠遠的開炮對轟,但是對於這個年代的艦炮來講,在兩裏之外的炮擊精度非常差,雙方看似打得十分熱鬧,但是發射的炮彈無一命中,來來往往的炮彈紛紛落在水中,騰起了一道道衝天水柱。

  叛軍水師實力雖強,可是他們忌憚淮軍岸上的火炮,以及淮軍可能放出的水雷,所以不敢深入東江口抵近淮軍水師,隻是遠遠的炮擊,封鎖住淮軍水師進入珠江的航道。

  已經裝填完畢的巨炮炮手們耐心的等待,目前在有效射程之內的敵船都是一些小魚小蝦,不值得這門巨炮發威,所以負責指揮這門巨炮的張世文一直沒有下令開火。

  “來了!終於來了!”張世文突然發現叛軍的一艘大福船逆流而上,進入到距離自己不足三裏的江麵上。

  巨炮雖然最大有效射程可達七裏之遠,但在那麽遠的距離上,命中率很低的。進入三裏之內,張世文就有把握一炮擊中目標。

  “目標來了,準備開火!”張世文下令道。

  巨炮的炮架安裝在一座鐵製圓盤上,堅固的圓盤上安裝了一根環形鐵軌,巨炮炮架的車輪鑲嵌在鐵軌上,隻要炮手推動帶有車輪的炮架,炮口就能轉動方向。炮架上還安裝了搖柄和機械升降裝置,可以控製炮口的仰俯角。

  炮手們根據張世文的命令,轉動炮口,調整仰角,瞄準了那艘大膽闖入的叛軍大福船。完成了這一切之後,叛軍那艘六百料的大福船已經距離巨炮隻有兩裏多一點了。

  “開炮!”張世文一聲大吼。

  一名炮手點燃了火炮,隻聽到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巨炮劇烈的震動一下,炮口噴出了一條三丈多長的火舌,彌漫的白煙騰起,沉重的六十四磅炮彈從炮口飛了出去,直奔那艘大福船呼嘯而去。

  重炮的初速高,炮彈的速度達到了音速。以音速飛行的炮彈劃破空氣,在試圖突破音障的時候,發出了刺耳的尖嘯聲。

  隻不過圓球形的炮彈最終還是無法突破音障,速度是高亞音速,但是在空氣中飛行的時候,那尖嘯聲令人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