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公田和炒地皮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2      字數:2468
  贛州城池堅固,可是對於擁有重型攻城巨炮的淮軍來講,攻破一座這樣的城池沒有太大問題,哪怕歐洲那些堅固的棱堡,在巨炮麵前都是靶子,更別說中式傳統式樣的城池了。除了內河炮艦裝備的六十四磅臼炮之外,還有一種強大的攻城巨炮被船運了過來。

  超重型攻城巨炮也是一種臼炮,是一種超重型的臼炮,重量達到一萬五千多斤,可以把五百多斤重的巨型石彈發射出兩裏之外。在這種巨炮的麵前,任何堅固的城堡都不堪一擊。隻是這種巨炮重量太重了,無法陸地上運輸,隻能用船來運輸。裝填炮彈的時候,需要絞車把巨型石彈吊起來,塞進炮膛內。

  還有另外一種攻城加農炮,可以發射六十四磅實心鐵彈,這種巨炮重量也達到了一萬兩千多斤,隻能用船運輸,而且裝填速度十分緩慢。但是這樣的巨炮是中式傳統城牆的克星。

  臼炮對付西式城堡,比加農炮更好用;可是對付中式傳統城池,加農炮的效果卻高於臼炮。那是因為西式城堡是空心的,外壁雖然十分堅固,但頂部脆弱,容易被臼炮摧毀;而中式傳統城池是實心的,炮彈速度慢的臼炮炮彈,對城牆的破壞效果比不上加農炮。

  有這兩種巨炮相互配合,轟開號稱固若金湯的贛州城,可以說一點問題都沒有。

  進攻贛州的陸師軍隊,除了兩萬淮軍(其中一萬輔兵)之外,還有一千餘滿八旗兵俘虜,另外李國棟還從湖廣調遣了一萬忠貞營前來。

  忠貞營就是原來的闖軍,那些農民起義軍對士紳自然沒有任何好感,尤其是代表地主階級的傳統土地士紳。西北大災,農民們實在活不下去了,才會起來造反。可是西北大災的時候,大批農民餓死,又聽說過西北士紳餓死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災年,顆粒無收,他們還一樣要農民繳納地租,通過同官府勾結獲得好處。

  餓死多少農民,對那些士紳來講根本就不是問題,在他們眼裏,老百姓就是一群羊,羊餓死了,土地荒蕪了,這又算什麽?死了一批人,土地就多出來了,亂世過後,等到平定了亂世,很快又是盛世。

  無論怎麽改朝換代,隻要這些地主階級自己的家族能夠延續下去,換了個皇帝,他們還是地主階級,哪怕那個皇帝是異族的皇帝,那又關他們屁事?君不見蒙元統治的時候,地主階級的日子比在大宋的時候過得還要滋潤?反觀大宋,還出了個奸佞賈似道,還企圖搞什麽公田法。

  賈似道當年搞的公田法,是由大宋朝廷出錢買下地主的土地,再分給農民種。

  問題在於,大宋朝廷購買地主的土地,既不是用銀子購買,也不是用銅錢來購買,而是以交子(宋朝紙幣)購買。等朝廷買下了土地之後,紙幣就貶值了。這個手段各位看起來很眼熟吧?

  光頭常公在敗退之前,就曾經用過這種手段來盤剝民族資產階級,發行金圓券,買下民族資產階級生產的商品和老百姓手中的金銀,然後金圓券貶值,最後變成了比草紙還不如的廢紙,就這樣盤剝了大量財富,才逃到孤島上。

  賈似道購買地主土地的辦法,事實上相當於是采取了另外一種手段剝奪了地主的土地,自然就得罪了地主階級,所以他就變成了文人筆下的一個奸臣,最後賈似道因為公田法丟了官,連命都丟了。

  所以說在中國,傳統的土地士紳勢力根深蒂固,要推翻這種製度難度極大。

  但是李國棟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地主階級作為一個落後的階級,掃進曆史的垃圾堆,取而代之的是代表先進製度的資產階級。

  對於土地士紳,李國棟肯定要打擊;而廣東的士紳,雖然有很多也是工商士紳,但是他們在嶺南搞自己的小圈子,拒絕朝廷的手伸入,這樣工商士紳,也必須消滅或者改造。

  廣東是大明的土地,不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也不是半獨立的王國。廣東的工商士紳必須接受朝廷的條件,繳納商稅,放開市場,讓江南士紳同廣東士紳競爭。

  地主階級肯定不會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會給李國棟阻力。不管阻力多大,不管任何阻力,隻要敢攔在自己麵前,李國棟就會毫不客氣的把他們全部消滅。

  事實上李國棟也並沒有主張土地全部國有化,還是允許私人擁有土地,李國棟自己就擁有除了大明天子以外,在大明擁有最多的土地。那些山東的軍戶所農田、湖廣軍戶所農田,都是李國棟的。

  在鬆江和上海,李國棟還以讓人心動的高價買下大量土地,隻不過那些土地買下來後,李國棟沒有種田,而是放在那裏,然後在上麵蓋起了工廠和房子。

  當年江南土地價格為一畝地三到四兩的價格,而且還是上好的水稻田。但是李國棟買下上海那些土地的時候,卻開出了一畝地十兩銀子的高價!把鬆江士紳的田地基本上買光了,而且那些田地很多還不是上好的農田,有些地甚至連農田都說不上,是一些低窪的沼澤地,甚至是海水可以淹上來的灘塗!

  五年前,李國棟買下那些土地的時候,他的合夥人錢謙益、盧象升、陳子龍、方以智、孫和鼎等人,都以為李國棟瘋了,竟然出十兩銀子一畝的天價,買下了一大堆爛地。

  可是五年過去了,隨著上海港的大開發,李國棟買下的那些土地,已經地價已經飆升到了一畝地五十兩銀子的高價!

  即便翻了五倍,李國棟還是不肯賣出他控製的那些土地,因為他知道,上海的地肯定不止這個價格。

  一畝地才五十兩銀子,按照購買力來計算,也就是一畝地折合後來的人民幣五萬元左右,這個價格太便宜了,一畝接近七百平方米,才五萬塊錢。李國棟相信,再過上幾年時間,五十兩銀子連上海公寓樓內的一間廁所都買不起。

  因為上海地價的飆升,使得很多上海當地人都依靠賣地發了財,也有不少有遠見的人,來到上海買下土地,放在手裏等候地價飆升。結果上海的土地被越炒越高,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變得寸土寸金。

  上海當地人喊出了這樣的口號:上海的地是用來炒的,不是用來種地的。

  由於上海的發展,使得以廣州為中心的廣東工商士紳感覺到了從宋朝到現在幾百年來最大的威脅。

  上海的位置,事實上遠好過廣州,上海是水上十字路口,往東可以橫渡大洋;往北可以去北方去日本;往西可以進入長江上遊,直抵四川;往南可以去南洋。而且上海地處繁華的江南,江南產的絲綢、茶葉和棉布,江西產的陶瓷,運到上海裝船,比運到廣州裝船要方便得多了。所以在李國棟幾年前開始發展上海港之後,這個港口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商船。

  在吳淞江下遊,也就是今天的黃浦江下遊一帶江麵上,來自世界各國的船隻都能看到,從吳淞江下遊到黃埔塘一帶,大量中式和西式的樓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沿著江堤,出現了一條寬敞的大馬路,一座座碼頭被人修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