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積極備戰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2      字數:2413
  鄭森送來的這批戰馬,都是上好的歐洲高頭大馬,共計有三千匹貝爾修倫馬,一千匹夏爾馬和三千匹頓河馬。其中貝爾修倫馬是給重型衝擊騎兵配備的戰馬,這種馬是阿拉伯馬和歐洲馬的混血後代,耐嚴寒和酷暑,性情溫順,速度快衝擊力強悍,試想一下,有三千騎著貝爾修倫馬的鐵甲騎兵發起衝鋒,速度非常快,蒙古輕騎兵弓箭又射不透他們,跑又跑不掉,那是一種什麽樣的震撼?

  至於夏爾馬那是重型挽馬,拖著一門六千斤重的重型炮車,都能疾走如風,牽引一門帶有彈藥車的六磅野戰炮,可以跟得上騎兵的速度了。

  頓河馬則是蒙古馬和歐洲馬的混血後代,既有歐洲馬的速度和力量,又有蒙古馬的耐力,是輕騎兵最好的戰馬。

  將來騎著頓河馬的輕騎兵是一種高級輕騎兵,身上配備胸甲,頭戴帶有假麵的頭盔,戰馬身上也有馬鎧,速度還能和輕騎兵一樣快。李國棟的輕騎兵除了配備騎弓之外,每個人還將配備兩支短銃,騎弓遠距離吊射,短銃近距離射擊,打完短銃子彈,就拔出馬刀衝鋒。

  不過鄭森送來的這七千匹好馬,並非是從歐洲遠道而來的,而是在耽羅島上養殖的優秀戰馬。

  耽羅島上擁有大麵積的草場,是培養優秀戰馬的好地方。上次清軍入侵朝鮮,李國棟讓鄭芝龍出兵江華島救援朝鮮王室,他的目的可不是什麽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去救朝鮮,也不是為了奪取江華島,真正的目的,就是奪取耽羅島。

  坐在李國棟對麵的,不僅有一身儒裝的鄭森,還有一名長得和鄭森有點像,但是穿著日式服裝,留著日式發型的青年。

  “田川七左衛門將軍,這幾年來,你是立了大功啊。”李國棟輕輕撫摸著胡子,滿意的點了點頭。

  田川七左衛門連忙站起來,畢恭畢敬的行禮,操著一口流利的漢語說得:“楚國公謬讚了,末將不敢當啊。”

  “田川將軍,不必叫我國公爺,令尊和我是兄弟,你和你哥一樣,就叫我一聲叔吧。”李國棟笑著道。

  “多謝李叔愛戴!”

  “這幾年來,高麗棒子沒有給你們找麻煩嗎?”

  “沒有。”

  “他們白白丟了耽羅島,難道就這樣甘心打落門牙往肚裏吞?”

  “李叔,他們聽到我們大和勇士的名號,早嚇破膽了,哪裏還敢來找麻煩?”田川七左衛門回道。

  李國棟撫摸著胡子點了點頭,反正這幾年來,據說朝鮮的倭寇鬧得凶了,不僅是強占了耽羅島不歸還朝鮮,而且時不時的還有倭人騷然朝鮮海邊,占據了許多小島。朝鮮也曾派過兵對付倭人,結果屢屢被打得滿地找牙。

  日本和高麗的關係,就是一千多年來,高麗每次碰到日本都是被吊打,最後都是依靠中國去救了他們。這種關係直到清末,腐朽無能的滿清政府甲午戰爭戰敗,朝鮮才從中國的藩國變成日本的殖民地。由於滿清政府給中國留下積弱的後遺症,一直影響到民國,所以最後把日本人從半島上驅趕走的不是中國,而是美蘇。美蘇趕走了日本人,半島也從此一分為二。

  所以說,田川七左衛門、李國助(大海盜李旦的兒子)等一批中日混血兒占領了耽羅島,在島上駐紮了一批武士和足輕,借他高麗人一千個膽一萬個膽,也不敢來收複耽羅島。

  高麗棒子曾經向崇禎皇帝求援,要大明出兵幫他們收複耽羅島,可是那時候崇禎自己都顧不上自己了,哪裏有力量幫朝鮮收複耽羅島。

  鄭森這次來,主要是準備去南京國子監讀書,順便給李國棟送來一批戰馬。其實這些馬都是李國棟自己掏銀子買的,鄭芝龍把種馬和母馬從歐洲運到耽羅島,培育了一批優良戰馬之後,又賣給李國棟,從中賺了一大筆銀子。

  這次鄭家軍除了給李國棟送來戰馬,又送來了一批法國和瑞典早的燧發槍,共計有一萬支燧發長槍,另有三千支燧發短槍。加上之前的一萬支燧發槍,李國棟手中的燧發槍手已經達到了一萬八千人的規模,由於有兩千支燧發槍在之前的戰役中損毀,所以隻能組建一支一萬八千人的燧發槍手。

  李國棟自己懂得造燧發槍,隻是大明缺少優秀的鋼材,很難造出燧發槍所需要的彈簧鋼片。

  其實並非是大明的煉鐵技術不如歐洲,而是大明的鐵礦石不如歐洲,歐洲人把鐵礦石放入高爐內,直接可以煉出熟鐵,而大明的鐵礦石隻能練出生鐵。從熟鐵煉成鋼,要比從生鐵煉成鋼容易得多了。

  之所以李國棟要把那些犯罪士紳和官員的家人都發配到瓊州去,就是因為瓊州的鐵礦質量好,比較容易煉出質量上乘的鋼鐵。

  次日一早,鄭森和他弟弟田川七左衛門就向李國棟告辭了,鄭森去南京國子監讀書,田川七左衛門回耽羅島繼續打理馬場。

  李國棟又跑了一趟鬥湖城堡,如今那裏是淮軍最大的軍械生產基地。

  如今鬥湖城堡兵工廠,主要生產的首先是鎧甲,通過水力鍛打,打造出一片片的板甲零件,再把這些板甲零件組合起來,就成了板甲。板甲有全身甲和胸甲兩種,重騎兵、重步兵都使用全身甲,輕騎兵和輕步兵使用胸甲。

  其次打造的是火炮,野戰炮兵,無論是野戰炮還是榴彈炮、臼炮之類的,全部是用銅來鑄造,銅炮價格昂貴,但是重量輕。

  目前淮軍使用的三磅炮,也換成銅炮了,銅的延伸性好,不容易炸膛,所以炮管壁比鐵炮要薄了許多,重量也就輕了。重量比鐵炮輕的三磅銅炮,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比鐵炮大了一些。

  但是鬥湖城寨打造的火槍就很少了,原本淮軍中精銳的老鳥銃手,都已經換上燧發槍,變成自生火銃手,淘汰下來的鳥銃給新兵、衛所和民兵使用。自己打造的燧發槍質量和產量都比不上進口的,所以幹脆就不造了。所以鬥湖城堡的火銃廠主要是生產斑鳩腳銃,還有修複損壞的鳥銃和燧發槍。

  為了加強遠程投射火力的不足,淮軍保留了弓箭手,除了輕騎兵使用弓箭之外,一部分精銳的步兵也使用弓箭。

  不過淮軍中弓箭的數量還沒有弩箭多,李國棟使用的弩,是他根據宋朝的神臂弓的設計,經過改進之後,製造出的弩機,弩的射速比鳥銃和燧發槍都快,精度也高,當然弩手和弓箭手一樣也需要耗費體力,持久性還是火器強。

  同弓箭手相比,弩手的訓練比弓箭手簡單多了,耗費的訓練時間和銃手差不多。從一名農民變成一名鳥銃手、自生火銃手隻需要三個月,弩手也一樣,三個月就能訓練出一名優秀的弩手;訓練一名弓箭手,卻需要耗費好幾年時間。

  另外,鬥湖城堡軍械所還生產配備給燧發槍和斑鳩腳銃的刺刀,生產重步兵的長刀、苗刀等冷兵器。

  大量生產兵器的同時,淮軍也在擴編新兵,大批新兵加入到淮軍中來,由教官對他們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