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左良玉抗旨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1      字數:2370
  “請陳先生放心,李某不日將發兵荊襄,以緩解督師壓力。”李國棟還是決定發兵荊州,幫一下孫傳庭。

  “那下官就替孫督師謝過伯爺了。”使者向李國棟深深一躬行了個大禮。

  等到孫傳庭的使者離去,李國棟叫來張書恒:“我派你去西安,把孫督師軍中我們的人調動起來,倘若孫督師敗於潼關,你想辦法救下督師。若潼關被賊軍攻破,你務必救出孫家人。”

  “諾!”張書恒行了個禮退下。

  李國棟靠在虎皮交椅上,心裏暗暗道:孫傳庭啊孫傳庭,我給闖賊背後壓力,再派人救你和你一家,我能幫你的就這些了。至此,自己已經救下盧象升、曹變蛟兩位民族英雄,再救下孫傳庭,以後接崇禎去江南,有這樣三位人才,反擊北伐不在話下了。

  其實李國棟也完全有可能救出洪承疇的,隻是他不願意救洪承疇。這種投敵叛國的家夥,就讓他叛國了,再殺了他好了。雖然洪承疇是個難得的人才,可是沒有骨氣,真實曆史上的洪承疇在降清之後,為滿清立下汗馬功勞。若沒有洪承疇,清軍都難以攻下湖廣。李國棟兩世為人,兩世最恨的都是漢奸。

  想到前世裏,那個臭得連洪家母親和弟弟都不願意居住的地方,居然變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李國棟心裏就憋得慌,隻覺得胸口發悶,令人感覺太不舒服了。他發誓,一統天下之後,要建造洪承疇、孔有德、尚可喜等人的跪像,讓那些漢奸跪下來。

  不過調兵去荊襄一帶,武昌的兵力就不足了,李國棟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麵向朝廷上奏,說自己已經收複武昌,準備發兵南下,追擊獻賊,可是左良玉畏敵如虎,不僅沒有追擊賊寇,反而跟在自己後麵搶奪功勞,希望朝廷能給左良玉下旨,讓左良玉帶兵去中原,配合孫傳庭剿滅闖賊;另一方麵,李國棟調兵遣將,把淮軍和工程兵都南調到武昌,用來阻止左良玉來和自己搶奪地盤。

  數千裏外的京城,崇禎皇帝接到李國棟的奏報,看著奏折,崇禎龍顏大怒:“左良玉!好你個賊子!朕對你不薄,你又立下什麽戰功?朕封你為平賊將軍,可是你幹了些什麽事?違抗軍令,抗旨不遵!武威伯在前麵同賊寇浴血奮戰,你不僅不出兵配合,反而跟在後麵搶奪地盤!中原局勢危機,你坐擁五十萬大軍,不去中原救援,反而去搶奪武威伯收複的失地!你眼中還有王法嗎?”

  王承恩連忙勸道:“皇爺息怒!還請皇爺給平賊將軍下旨,讓他出兵中原,協助孫督師剿滅闖賊。”

  崇禎長歎一聲:“此賊若是再抗旨不遵,朕的麵子何在?皇家顏麵何在?”

  王承恩道:“皇爺,此賊若抗旨不遵,皇爺您先把這筆賬記下來,待到武威伯追擊獻賊勝利歸來,再給武威伯一道詔令,令他滅了左賊,把此賊押往京城以正王法!”

  “哎,想起此賊屢屢抗命,朕心裏就憋得慌啊。”崇禎感慨一聲。

  “皇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您還是大明天子,此仇先記下又何妨?”

  崇禎眯起眼睛思索片刻,方才睜開眼睛看著王承恩:“王伴伴,白穀(孫傳庭)一直推脫兵力不足,難以剿賊。朕令平賊將軍北上協助中原剿賊。若是平賊將軍抗旨不遵,白穀也有借口不出兵啊。”

  王承恩連忙跪地道:“左良玉敢於抗旨不遵,是因為此賊手握重兵。而孫督師乃一文官,忠君報國的道理他自然明白。請皇爺放心,孫督師絕不會抗旨不遵。”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道:“那就這樣,筆墨伺候,朕要下旨,令平賊將軍北上剿賊。”

  這道聖旨到了內閣,很順利的就在內閣票擬通過,畢竟左良玉手中掌握重兵,孫傳庭在中原吃緊,而張獻忠被武威伯打得逃離武昌,這些事內閣官員們都明白,調左良玉北上中原剿賊,李國棟追擊張獻忠,保全湖廣平安,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了。

  五日後,朝廷詔令和兵部的調兵符被八百裏加急送到左良玉軍中。從京城到黃州,距離兩千四百餘裏,朝廷詔令以八百裏加急,隻用了五日時間便到了,送信的使者跑死了好幾匹馬,把聖旨和調兵符送到左良玉手中。

  左良玉裝作一副客氣的模樣,擺上香案,恭迎天使和聖旨。等到天使離開了左軍大營,左良玉才把他麾下將領全部召集起來。

  “讓我們北上對付闖賊,這肯定是李二狗向今上進了讒言!”左良玉憤憤不平道。

  李國英道:“大帥,朝廷下旨讓我們北上,我等該如何是好?若是北上,去碰闖賊,不僅折損我軍實力,反而把肥沃的湖廣白白丟給了李老二!但若是不上,則是抗旨不遵。”

  盧光祖大吼一聲:“抗旨便抗旨!朝廷又能如何?”

  左夢庚冷笑:“我等隻是抗旨,還未打出清君側的旗號,朝廷敢逼反我們嗎?”

  張應元有些擔心的說道:“末將隻是擔心,若是朝廷以我家抗旨為由,令李老二來剿滅我等,該如何是好?”

  左良玉猛拍一下桌子:“上次乃我軍攻城,被李二狗偷襲了。當時我軍兵力分散,又毫無準備,方遭此敗績。若是我軍固守堅城,李二狗能攻下我軍?此賊善於守城及野戰,卻不善攻城。他連獻賊駐守的城池都不敢攻打,更何況我軍!哼!朝廷如此偏心,上次李二狗殺害我軍將士,朝廷不僅不追究此賊罪責,反而怪罪我等!這次又讓我軍去和闖賊死磕,卻把湖廣肥沃之地讓給李二狗!這口氣豈能咽下去!老子主意已定,我們不北上了!就在黃州一帶駐紮!若是李二狗放棄武昌去追擊獻賊,我軍則奪取武昌!”

  兩日後,原湖廣巡撫府,如今是李國棟的臨時府邸。

  “啟稟伯爺,果然不出您所料,左賊抗旨不遵,拒絕出兵北上剿滅闖賊。此賊盤踞黃州,估計是想等著我軍南下,他就上來搶奪武昌。”許亮前來稟報。

  李國棟冷笑道:“不用管他,等王全的淮軍一到,我們出兵荊襄,給孫督師減少一些壓力。”

  “可是張獻忠南下,禍害湖廣百姓,我們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湖廣百姓遭殃吧?更何況襄陽堅城,易守難攻,若攻打荊襄,恐怕沒有那麽快能結束戰事。”

  “北上荊襄,也得有水師啊。等到王全的水師帶人回來,我們坐船去打闖賊,以最快的速度攻下荊州,再佯攻襄陽。給闖賊壓力,這樣或許能幫到孫督師的忙。”李國棟道。

  十日後,王全的水師回到武昌,水師戰船還帶回了三萬多淮軍將士。

  淮軍抵達武昌,李國棟便下令出兵荊襄,把王全和他的三萬多淮軍將士留在武昌防禦左良玉。

  晉陽軍三萬陸師,連同淮軍一萬五千水師,乘坐一千多條大小戰船離開了武昌,沿著長江逆流而上,直奔上遊的荊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