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大災過後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0      字數:2450
  在髒水裏麵泡了一天的米,營養成分已經流失,清洗過之後,做出來米飯也不好吃了,但這些戰士們還是把撈出來的大米給吃了。

  洪水沿著長江順流而下,江南也迎來了百年一遇的大洪災,但因為王全在江南準備充分,江南士紳之前就十分配合李國棟,更因為有盧象升對李國棟的信任,王全的工程兵在江南修建水利工程的時候,沒有遇上阻力,而且江南士紳也做好了應對洪水的準備,所以這次百年一遇的大洪災對江南造成的損失微乎其微。

  因為部分湖廣士紳的不配合,湖廣產糧地的損失不小,大洪災過後,已經居高不下的糧價再次上漲,北方的米價漲到了三十兩銀子一石的驚人價格!

  事實上李國棟已經把湖廣水災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了,按照損失情況來看,糧食的價格根本就不可能達到一石三十兩的高價,三十兩一銀子,那是什麽概念?多少老百姓一人一年的生活費也就一兩銀子!一石糧食三十兩銀子,這就相當於一石糧食的價格,等於一名普通老百姓三十年的生活費了!這糧價,確實是漲到天上去了。

  湖廣的水災,被很多奸商視為發財的好機會!就是那些奸商推波助瀾,這才把糧價推高到前所未有的天價!

  華北各地,尤其是京畿一帶,布滿了暗黃色的濃雲,刮著大風和灰沙。日色慘白,時隱時現,大街上商店關門閉戶,相離幾丈遠就看不清人的麵孔。大白天,家家屋裏都必須點上燈燭。大家都認為這是可怕的災異,在五行中屬於“土災”,而崇須自己更是害怕,認為這災異是“天變示徽”,有關國運。他在乾清官坐立不安,到奉先殿向祖宗燒香禱告,求祖宗保佑他的江山不倒。

  大風連刮了兩日,到第三天風止了,天也晴了。氣溫驟冷,竟像嚴冬一樣。五月份的京城,宮內竟然要點木炭取暖!

  崇禎皇帝走進了乾清宮,看著剛剛送進來的奏折,臉色死灰。

  目前,江北、湖廣、四川、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河北……半個大明,無處不是災荒慘重,無處不有叛亂,大股幾萬人,其次幾千人,而幾百人的小股到處皆是。長江以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也有災荒和騷亂,糧價騰踴,不斷有百姓千百成群,公然搶糧鬧事。

  “老天爺啊!您為什麽就不能把南方多下的雨搬點去北方呢?”崇禎皇帝悲憤的抬起頭來,仰望天空。

  自他治理江山以來,情況愈來愈糟,如今幾乎看不見一片安靜土地。

  楊嗣昌送來的奏折,雖有瑪瑙山之捷,但是張獻忠依然不曾殺死或捉到,左良玉和賀人龍等都不願乘勝追剿,擁兵不前。據楊嗣昌的選次飛奏,征剿諸軍欠餉情況嚴重,軍心十分不穩。雖然軍事上已經有了轉機,但如果軍餉籌措不來,可能使剿賊大事敗於一旦,失此良機,今後再也沒機會徹底剿滅賊寇了。

  “隻有兵餉有了著落,才能夠嚴厲督責諸軍克日進剿,使獻賊得不到喘息機會,將其包圍在川、陝、鄂交界的地方殲滅,也可以鼓舞將士們一舉而掃蕩商洛山。可是餉從哪兒來呢?可是現在,天下大災,一點餉也不能再向百姓加派了。”崇禎流下眼淚。

  後麵一封奏折,是洪承疇送來的,說關外建奴正在養精蓄銳,準備發動一場大戰,也有可能隨時入寇大明。

  “銀子啊,國庫沒有銀子,這日子要怎麽過?”崇禎一掃龍案,堆積如山的奏折被掃落在地。

  王承恩上前道:“皇爺,其實湖廣水災得到武威伯控製,損失未及地方官奏折所言一半!那都是士紳同奸商沆瀣一氣,趁機發災難財。”

  “可有此事?”崇禎瞪大通紅的眼睛問道。

  王承恩從袖子中取出了兩封奏折,雙手呈上:“皇爺,此乃武威伯李國棟和淮安副都司王全的奏折,請皇爺過目。”

  崇禎打開奏折,仔細翻看,這才想起,去年李國棟和王全就曾上奏了,要利用災民組建工程隊,前往湖廣和江南修建水利工程,因為今年可能會有大水災。這兩封奏折上,詳細介紹了湖廣和江南的損失情況,並描述了洪水情況,其實這一次抗洪工作,王全的淮軍還是做得很不錯了,江南損失微乎其微,湖廣損失也控製到了最低程度。

  “他們竟然欺騙朕!”崇禎皇帝大怒。

  其實自從崇禎被文官忽悠,自己削弱了廠衛之後,他就已經失去了眼睛耳朵,消息來源全靠官員的奏折。湖廣士紳和糧商統一了口徑,隻有外來的王全,敢於把真視情況上奏朝廷,不過王全的奏折沒有經過內閣,而是直接令人送到王承恩手中。若是送去內閣,那些奸商很快就會知道了。

  現在崇禎連抄查奸商的聖旨都下不去,那樣的聖旨一發出來,到了內閣直接被駁回。

  隻有中旨就下令拿人,那必須有強大的內相和廠衛支撐,才能做到,發出一道不需要通過內閣的中旨,就能查封拿人。

  這時候王承恩的司禮監太弱,東廠已經全廢了,錦衣衛指揮使、左都督駱養性,又基本上是一條哈士奇,和文官集團關係好得很。

  最終,崇禎皇帝也想不到任何辦法應對沒有銀子的事情。

  其實李國棟如果願意出手的話,還是可以幫助崇禎壓低北方糧價,幫崇禎撈到一些銀子,隻是他實在不願意出手做這種吃力不討好,花費了銀子,還要得罪天下士紳的事情,反正大明快支撐不住了,他就等著闖軍攻破京城,再把崇禎皇帝接到南方,順勢放棄了早已潰爛的中原和西北地區,讓滿清和賊寇在中原自相殘殺吧,回南方發展,再尋求機會北伐。

  隻要去了南方,憑借水師之力,能讓清軍損失慘重。

  李國棟心裏早有了在揚州吃掉多鐸的計劃,他有十成把握,能夠利用地形,再設計,可在揚州殲滅二十萬清軍。

  此時的李國棟,就一直在開封紮營,他時不時派出騎兵,去附近走走,四處收攏饑民,把收攏的饑民帶到開封城外,然後等待淮軍派人來接走。

  南方洪水已經過去,工程兵部隊調回山東了,正在山東境內進行緊張的夏耕。去年錯過了冬小麥種植季節,今年開春,腫了一些番薯下去,還有大片農田空著。工程兵部隊回來之後,就開始種植玉米。

  玉米的生長期是九十天即可收成,比番薯時間要短。夏季種下玉米,到了秋季剛好收成,就能接著種植冬小麥了。隻要等到秋季玉米收成之後,被李國棟安排到山東的流民就不需要再拿晉陽軍和淮軍的糧食,工程兵部隊的糧食就能自給自足了。

  完成了夏耕作業之後,就是一段時間的農閑期,到時候工程兵部隊會加固城堡,並進行軍事訓練,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清軍入關做準備。

  按照李國棟的判斷,原本曆史上崇禎十五年的清軍入寇事件,已經是不可能發生了,上次清軍入寇輸得很慘,損失了數萬八旗兵,就算皇太極動作再快,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從擄掠生女真中補齊損失的旗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