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大洪水(上)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0      字數:2482
  一支龐大的船隊沿著運河南下,這支船隊是湖廣糧商的船隊,船隊打出的旗號是馬世奇和堵胤錫的旗號,船上掛上官府燈籠,沿途過去,漕運總督兵丁不敢阻攔,沿途也沒有人敢收稅。

  馬世奇是葉茂才門生,雖是東林黨,但同湖廣士紳卻交情極好。原本葉茂才就同運河漕運有著密切的關係,葉茂才死後,一些商人就依靠他的學生罩著。

  這支船隊平時運送糧食北上進京,回程也捎帶點貨物,但根本裝不滿船艙,幾乎都是空船回跑。

  可是現在,這支船隊卻裝滿了南下的工程隊。

  吳國明便是南下工程兵的一員,他原本是河南人,前不久,就在他餓得奄奄一息的時候,一支軍隊途徑他老家,搭建粥棚,給饑民施粥。於是吳國明得救了。獲救之後,跟著軍隊一直來到開封。

  到了開封,有一些南方來的,頭戴紅纓笠帽,身穿鴛鴦戰襖的軍官前來,在饑民之中挑選人手,詢問是否願意加入淮軍,每日兩餐管飽,每個月軍餉一兩銀子。

  吳國明是一名二十歲出頭的精壯漢子,聽說招募士兵,於是他毫不猶豫的參了軍,畢竟當了兵可以填飽肚子。

  當了兵之後,吳國明才明白,自己當的是工程兵。隊伍拉到徐州附近,每個人發了一套鴛鴦戰襖,一頂紅纓笠帽。換上新的軍服之後,便登上船南下。

  無論是沿著黃河東進,還是乘坐運河船隻南下,一路上都是兩餐飯管飽,雜糧糙米飯不限量,菜是兩菜一湯,是以卷心菜、大白菜、豆腐等做成的菜肴,偶爾還有一點魚幹肉末,夥頭兵做出來的菜裏麵加了一些紅色的東西,味道有些辣,但特別鮮美,很下飯。雜糧糙米飯、雜糧粥和窩窩頭不限量,隨便吃。每頓飯吳國明都放開肚皮大吃,吃得飽飽的。

  吳國明是一名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單身漢,現在過上這樣的日子,算是很不錯了。

  “仁傑啊,你家裏有妻女,怎麽也和我們這些單身漢一樣,也南下修堤壩了?”吳國明問坐在船頭看風景的葉仁傑。

  葉仁傑世世代代的河南的自耕農,因為他種地水平比較高,家境還算不錯,於是娶了媳婦,還給他生了兩個女兒。但是這兩年,天降大災,莊稼顆粒無收,朝廷還要來催交糧餉。他把地賣了,都買不上價格,這年頭,遭了災的河南,人少地多,有哪個傻子還會去買地?買了地也種不了莊家。

  可是朝廷的糧餉交不出來,據說交不出糧餉,要賣掉老婆女兒才能抵債,或者就等著進大牢吧!實在活不下去了,也加入到流民之中,背井離鄉,踏上逃難的路。本來他打算去投奔闖王的,但是在半路上遇上了一支官軍,一開始遇上這支官軍,他還感到害怕,隻怕被官兵抓了,送去官府,他帶著一家出逃,逃稅一事就事發了。後來他的老婆女兒餓得實在受不了,聞到熬粥的香味,便上前了。

  這支官軍和葉仁傑見過的其他官軍完全不一樣,對待百姓十分和藹,每日都給這些跟著他們的災民施粥。

  災民們自願跟著軍隊一路東下,因為跟著他們有飯吃。

  到了開封之後,就有人來招募新兵了。考慮到每個月一兩銀子的軍餉,葉仁傑也選擇了當兵。

  “他們幫我把老婆孩子都安排去了山東軍戶所了,反正去了,老婆孩子餓不著肚子,我就南下,多賺點外快。聽說山東那邊,給我們這些當兵的一人分了三十畝地,有那麽好的條件,為何不當兵?”葉仁傑笑著道。

  船隊一路南下,從揚州的瓜洲進入長江,再渡過長江,便來到了繁花似錦的江南富庶之地。

  工程兵抵達了宜興,挨著事先到來的老兵的兵營安營紮寨。在吳國明和葉仁傑他們到來之前,已經有工程兵抵達宜興。他們到了河邊,下了船,隻見河岸上的士兵揮汗如雨,正在挖掘河溝,修建堤壩。

  “你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跟著那些老兵好好幹活,他們幹什麽,你們也跟著幹什麽,有什麽不懂的,多問問他們老兵。”一名軍官向吳國明和葉仁傑他們交代了注意事項。

  “把這片池塘挖深了。”吳國明領到了工具之後,就有老兵帶著他們,前往工地幹活。

  這片池塘原本不深,隻有三尺多深,現在池塘裏的水都被排空了,老兵們正在幹枯的池塘底部揮汗如雨的挖掘淤泥,挖出來的淤泥,由站在邊上的接力大隊,把一筐筐泥土接力到了岸上,倒入一塊沼澤地,把沼澤地墊高了。

  吳國明手裏也拿著鐵鏟,和那些老兵一起,把池塘底部的淤泥一鏟一鏟的倒入籮筐中。葉仁傑站在一邊,當有裝滿淤泥的籮筐遞過來的時候,他就接過籮筐,遞給下一名士兵,就這樣,裝滿泥土的籮筐被遞上岸,倒入邊上一塊沼澤內。

  “長官,我們挖深池塘有什麽用?”在閑下來的時候,吳國明問了句。

  “挖深了池塘,天降暴雨,可以把雨水引入池塘,這樣可以減少洪水帶來的災害。”那軍官回道。

  “防洪水,不是需要加高堤壩?”吳國明不解的問道。

  “加高堤壩解決不了根本,要防洪,最好的辦法還是疏通導流。”

  為了應對崇禎十三年南方的洪水,李國棟是想盡了辦法,他讓王全的工程兵挖掘池塘,加深湖泊,擴大湖泊同長江之間連接的河流,很好的利用太湖、陽澄湖、澄湖、澱山湖、紅梨湖、龐山湖等大小幾十個湖泊的蓄洪能力,可以減少江南水災帶來的危害。

  也就在張世文帶著工程兵,在江南施工建設的時候,王全親自率領的工程兵也在湖廣一帶緊張施工。

  “王都司,你帶著十多萬人在湖廣施工,難道今年湖廣真的會遭遇大水災嗎?”長沙知府堵胤錫問道。

  雖然堵胤錫隻是四品知府,王全已經是從二品的都指揮同知,但文貴武賤,他這個從二品的都指揮同知還要向堵胤錫行禮:“回府尊,末將也隻是聽了武威伯的預言,特此前來湖廣修建水利工程,盡可能減少湖廣遭遇天災的損失。”

  堵胤錫撫摸著胡子,微微點了點頭:“防患於未然,是好事啊!這幾年來,天災人禍,天下不太平,北方已經遭遇旱災,倘若南方再來一場大水災,老百姓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湖廣之地,也是湖泊眾多,隻要合理的利用這些湖泊的蓄洪能力,就能把天災降低到最低。

  在長江兩岸的產糧區,李國棟采取的是疏通導流的辦法,把水引入湖泊和低窪地,至於在長江邊上,仍然采取了加高江堤的辦法,以免洪水灌入農田。一方麵在兩岸加高了江堤,但是又利用兩岸的小河流,把高漲的江水引入湖泊。

  王全在湖廣施工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有些地方需要拓寬河流的,卻受到了當地士紳阻攔。

  “你們這裏是低窪地,一旦洪水來了,你們這些水田就全部被淹了!”王全對那些阻攔自己的當地士紳說道。

  “洪水?湘江、長江、沅水,都是寬闊的大河,多少水都能給流入長江,怎麽可能會發洪水?哼!你以為這裏是黃河?”那些士紳舍不得把自己的水稻田給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