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大旱災(上)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0      字數:2469
  十六艘大型戰艦,無論是十八丈長的大船還是十五丈長的略小一號的戰艦,主甲板下都有兩層艙室,事實上屬於廣船和西洋船的結合,噸位和大福船差不多,但是吃水比大福船淺,不過抗浪性一點不比大福船差。這種船出了外洋,雖然搖晃厲害,卻又如不倒翁一樣,搖晃得再厲害也不容易顛覆。

  大一號的大型戰艦,可以安裝三十二門十八磅紅夷大炮;小一號的大型戰艦,可以安裝二十八門十二磅紅夷大炮。這種船的火力,在長江上就是無敵的。

  六十艘蜈蚣快船,大小都是兩百官料左右,船長八丈,寬一丈,火炮安裝在主甲板上麵,船頭船尾各有一門六磅炮,船兩舷各有四門三磅炮。主甲板下隻有一層船艙,內設槳手艙,共有三十二名槳手劃船,可槳帆並用,航速可達十節以上。

  運河小型炮艦,大小為一百五十官料,船長六丈,寬一丈五尺,中部安裝有一門三十二磅臼炮,頭尾各有一門三百斤佛郎機,兩舷還各有四門百斤佛郎機,這種船主要是在水麵狹窄的運河作戰的,因為運河寬度不如長江,所以運河小型炮艦的作戰目標是岸上目標,主要用來攻擊對手的岸上部隊,以免水師遭到來自陸上的攻擊。

  至於五百艘小型戰船,是既可以進入運河作戰,也能在長江,甚至外海作戰的小型戰船,這種船的大約一百官料,折合排水量五十噸左右,頭尾各有一門三磅炮,航速快,靈活,配合大型戰船作戰,能保護大船不受對方火攻船攻擊。

  幾千條舢板是不帶火炮的小型槳船,用來近距離作戰,運輸士兵渡江等用。

  鄭芝龍答應幫李國棟修建船場,船場的位置就在太倉江邊,那裏是錢謙益的地盤,以建造海商船隊的名義建造一座船場,能夠得到東林黨的保護,也不會有人彈劾李國棟,給他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確定了位置,得到了鄭芝龍的同意之後,李國棟給了鄭芝龍十萬兩銀子的會票當成訂金。在安海鎮就過了一個晚上,次日一早便立刻南安,返回北方去了。回去走的是陸路,通過仙霞關,進入浙江境內,再坐船去杭州,然後從杭州坐船回到淮安。

  李國棟又一次回到鬥湖城寨,見到了王全,把自己南下江南,又去福建辦理的事情對王全說了一遍。

  “請大哥放心,幫盧督師和錢先生興建農場的事情,還有建造船場的事情,都包在小弟身上了!”王全排著胸脯打了保票。畢竟造船的事情對他來講可是最重要的事情,目前王全的水師,隻有幾條漁船和小舢板,連運河上的運輸船都沒有,運輸貨物都要租別人的船。有了自己的船隊之後,掛上武威伯的燈籠,一樣可以免稅。

  李國棟道:“兄弟你先跑一趟江南,去見一下盧督師和錢先生,把第一件事先確定下來。等到秋收過後,江南就得開工了,這一切都拜托兄弟你了!我得回北方了,估計楊閣老很快就要出師剿賊了,他必然會點我的名,不去不行,若是拒絕了那就是抗旨。”

  “請大哥放心,您交代小弟的事情肯定不會耽擱了。”

  李國棟回到了襄陵城寨,途徑山東,山東的一些無主之地已經落入李國棟手中,收編的一部分流民被安排到無主之地上。因為去年清軍入寇劫掠,那些無主之地都還沒有人耕種,現在種植農作物已經太晚了,種植冬小麥為時還早。

  收編的流民們被編成了軍戶,正在荒廢的農田裏賣力幹活。雖然還未到冬小麥的種植季節,但是這些土地需要翻耕,把土翻鬆了,等到秋收季節過去之後,就能種下冬小麥的種子。

  糧食還沒有開始生產,更不要說收成了,這些新編軍戶的吃住,都是由李國棟提供。提供的糧食都是番薯、玉米之類的粗糧。吃得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至少不會讓他們餓死。

  而那些山東當地的百姓,今年的生活也不好過,一場大規模的旱災又席卷大明北方各地,從去年清軍入寇之前,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各地就沒有一場降水,冬天沒有下過一場雪,春天也沒有降過一場雨,現在已經入秋了,土地幹裂,河流幹枯,糧價高漲,山東老百姓們把樹皮、草根都吃光了,都開始吃觀音土了。

  所以說,李國棟和王全收留的那些流民,他們的生活比起當地老百姓來,明顯要好得多了。

  劉老根原本是陝西的一名農民,五年前被流賊大軍所裹挾,成了流民中的一員。今年已經三十八歲的他,本來在陝西老家就娶不起媳婦。因為陝西大災,家裏父母、弟弟和妹妹都餓死了,餓死後連屍體都被人吃光了。劉老根被裹挾入流民大軍之後,身為一名炮灰兵的他,李自成當然不可能給他娶媳婦。

  後來李自成的流賊大軍遇上孫傳庭,被打得大敗,身為被裹挾流民的劉老根,也被孫傳庭俘虜了。

  孫傳庭從俘虜的流民之中挑選出一部分人編入他的秦軍,秦軍其實也是半軍半民的新式軍戶,但是年近四十的劉老根,卻被秦軍淘汰了,孫傳庭看不上已經算是半老頭子的劉老根,於是把他遣送回家。

  可是劉老根回家能幹嘛?陝西已經多年沒有降雨了,連地都沒辦法種,就算勉強種了地,還要麵臨高額的稅收。於是劉老根就幹脆和幾名夥伴去了襄陵,投奔了武威伯的晉陽軍。

  晉陽軍自然也不會用一個半老頭子來當兵,但是韓(大山)將軍還是給了劉老根一個新編軍戶的名額,讓他跟著一批新編入軍戶的流民去山東開墾荒地,條件還是挺優厚的:每一名軍戶,分到三十畝地,每年收成,上繳軍戶所三成,剩下的都歸自己。而且武威伯的軍戶所,沒有朝廷的苛捐雜稅,相比起來輕鬆多了,武威伯還給他們提供農具、耕牛,提供修建水渠和挖井的工具、材料,並預先提供給每一名軍戶一年的口糧。

  劉老根來到山東,軍戶所給他發下了三十畝地。

  現在還未到冬小麥的種植季節,劉老根同別的軍戶們一起,去挖掘水井,修築水渠。忙碌了一天,回家用粗糧熬點粥,這就過了一天。雖然勞動強度不低,可是至少不用去啃草根樹皮,不用去吃觀音土,更不用擔心餓死啊。

  這一天,劉老根下工回來,卻見軍戶所軍堡大門外麵,擠滿了前來乞討的災民,他們多半隻要一口飯吃。

  有些好心的軍戶拿出了一點糧食給他們,可是沒有人拿出更多的糧食,他們自己也要吃飯。

  “各位軍爺,行行好吧,草民一家都快餓死了,十二歲的小姑娘,還望軍爺收走,隻要給草民一袋糧食就好了。”突然劉老根聽到有人叫喚賣女兒的聲音。

  他連忙走上前去,隻見一對中年夫婦,領著一名渾身上下髒兮兮的小孩子,看不出是男是女,正在吆喝著叫賣,就好像叫賣牲口一般。

  小孩子看起來髒兮兮的,十分瘦弱,不過那對眼睛還是挺亮的。

  劉老根突然有了一個想法:老子活了快四十了,還沒碰過女人呢!這個小姑娘,不如買下當媳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