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孫之獬降清(上)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29      字數:2406
  孫之獬匆匆忙忙穿上衣服,帶著家人逃出了府門,準備往山裏跑。誰知蒙古人的速度太快了,孫之獬又舍不得自己的萬貫家私,收拾細軟就耗費了半天時間。結果還沒出府門,就聽說淄川城門被蒙古人堵住了。

  “我們城內有多少守軍?能否守住淄川?”孫之獬問縣令。

  縣令苦笑道:“我們根本守不住啊!城內隻有百餘白役,另有五百民壯,韃子有三千人之眾,如何守城?”

  孫之獬突然心生一計:“快,家中男丁全部剃發,恭迎大清王師!”

  縣令大怒道:“吾乃大明朝廷命官,淄川有難,吾當以死殉國!豈可投降建奴?”

  管家也苦苦相勸:“老爺,不能投降啊,聽人說如果投降了建奴,我們都會變成韃子的包衣奴才了!聽說建奴比當年的蒙元韃子還凶殘,我們當了包衣奴才,就一輩子抬不起頭了!”

  就連孫之獬的兩個兒子孫珀齡和孫琰齡也苦苦相勸,大兒子孫珀齡跪在地上勸道:“父親,我們不能投降,根叔說得沒錯,我們若是投降了建奴,我們就成為包衣奴才了!而且聽說投降建奴,還要剃發易服的!若我們留了建奴的辮子,百年以後,我們有何顏麵去見祖宗?”

  孫琰齡也跪地勸道:“大哥說的沒錯!我們不能投降,寧可殉國,也不能投降建奴!否則我們無顏麵對祖宗。”

  “不投降我們都要死了!老子留下那麽大的家業,還不是為了你們兩個逆子!不投降就是掉腦袋!腦袋都快沒了,還管他什麽包衣奴才,剃發易服的?趕快打開城門,恭迎大清王師!”

  縣令聽了孫之獬這一通謬論,勃然大怒:“來人啊!把孫之獬給本官拿下!”

  “快保護老爺!”管家雖然苦勸孫之獬不要降清,但他畢竟是孫家的家奴,對孫之獬忠心耿耿,聽說縣令要讓人拿下老爺,急得大喊一聲。

  孫家的家丁一擁而上,同衙役捕快們打成一團。一名忠心耿耿的奴仆趁著雙方對打的時候,突然從後麵製住了縣令,一柄鋒利的鋼刀架在縣令的脖子上:“當差的都聽好了!趕快放下武器!若是不放下武器,老子就砍了你們縣令!”

  衙役捕快們正要放下武器,卻聽到縣令一聲怒吼:“你們不要管本官,快殺了孫之獬!登城抵禦建奴!”

  眾差役猶猶豫豫的拿著兵器,對著孫之獬那一幫人,畢竟他們的主官受製,心中有顧忌,結果全部被孫之獬的家丁製服。

  孫珀齡和孫琰齡雖然不願意降清,但在那個孝大於天的年代,當兒子的哪裏敢忤逆父親的命令?他們也隻好喝令,讓家丁們把縣令和十多名差役全給綁了。

  此時城內大部分的差役和民壯都在城頭準備守城,縣令身邊隻有十多人,城頭上還不知道城內發生的變故。

  “把這狗官的頭發給剃了!”孫之獬指著縣令喊道。

  縣令被人製服,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孫家的家丁摘掉自己的官帽,把自己的頭發幾乎都給剃光了,隻留下後腦勺一小撮頭發。

  “哈哈哈,縣尊老爺,您現在也剃發了!還不趕快下令打開城門,恭迎王師?”孫之獬笑道。

  “孫之獬!老夫做鬼也不會放過你!”縣令怒吼道。家丁們鬆開了縣令,誰知道縣令竟然一頭撞向柱子!當即腦漿迸裂,氣絕身亡。

  “沒想到,這縣尊大人骨頭還挺硬的。”孫之獬無奈的說道。

  縣令自盡殉國,城內的守軍本來就少得可憐,孫之獬帶著家丁衝到城門口,駐守城門的一批衙役民壯根本抵擋不住,被孫之獬的家丁製服。

  “打開城門,恭迎王師!”孫之獬喊道。

  李宏率領三千土默特蒙古騎兵抵達淄川城外,還在考慮如何攻城的時候,卻見城門被人打開了。

  “恭迎王師!”為首一名身上穿著漢服,前麵腦門卻刮得發亮的家夥帶著一群同樣腦門上光禿禿的家夥從城門內走出來。

  “這就獻城投降了?”李宏愣住了,他軍中的親衛軍特工也都愣住了。沒想到仗都沒打,淄川城居然主動開門投降了。本來李宏還打算大不了折損幾名兄弟,攻城的時候難免也會傷及幾個守軍。那也是無奈之舉,要成大業,總得有人付出犧牲吧?不過既然城內的人開城投降了,這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殺戮,以免誤傷了無辜百姓。

  為首那人走到李宏跟前,跪在地上大喊道:“淄川士紳孫之獬恭迎大清王師!”

  聽到孫之獬三個字,李宏心中不悅。

  “大膽孫之獬!快叩見我們土默特大汗蘇布德巴圖魯!”李宏身邊的陶玉石大吼道。

  “草民叩見大汗!”孫之獬跪在李宏腳步,連連磕頭道,“草民願意率淄川三萬百姓,歸順大清國。”

  “你們縣令呢?”李宏問道。

  陶玉石大吼道:“孫之獬!我們大汗問你話!快回答!你們縣令呢?”

  孫之獬哭喪著臉道:“回大汗,縣令大人頑冥不化,不肯歸順大清國,盡然撞牆自盡了!”

  李宏點了點頭:“忠臣不事二主,縣令真乃忠義之士,我們蒙古人最敬重忠義之士!來人,把淄川縣令厚葬了!”

  說完,李宏看著孫之獬:“孫進士,你原本也是大明臣子,為何不知恩圖報,反而率人投降我們?”

  孫之獬回道:“回大汗,草民原本雖是大明臣子,但自從崇禎小兒繼位之後,殘害忠良,魏公公對朝廷忠心耿耿,卻被崇禎小兒給害了!如今東林奸佞橫行,草民無奈,隻好辭官回鄉。既然大明昏君繼位,奸臣當道,如此朝廷,不忠也罷!”

  李宏冷笑一聲:“爾等不忠不義之人,本汗不砍了你的腦袋,已經是算是很寬容了!你還想在大清這裏混個高官厚祿?來人啊!把這不忠不義之輩押下去!”

  “大汗,殺俘不祥。”邊上一名蒙古人勸道。

  另外一名土默特蒙古人也勸道:“嶽托王爺已經怪罪大汗您殺衍聖公一事了,此人還是不要殺為妙。”

  “是啊,皇上說,要盡量拉攏漢人,若是漢人已經投降了,再殺之,豈不是逼著漢人對抗我大清了?降者不殺。”

  “皇上也有令,殺降將被嚴懲。”

  當年皇太極為了拉攏漢人,對跟隨清軍入寇的蒙古人做了嚴格的規定,若是殺了投降的漢人,輕則削去爵位,重則處斬!這並非是皇太極大發善心,而是他很清楚,要奪取天下,就需要一批漢奸的支持。若是離開了漢奸,就憑滿洲不到三十萬的人口,又如何統治中原?對於投降的漢人,隻有違反了軍紀,作戰不力者,才能殺。一般的都是以拉攏為主。

  “本汗隻是讓人把他押下去,又沒說要殺他。”李宏道了聲。

  其實按照李國棟的計劃,本來就沒有想要現在就殺孫之獬,因為此人暫時留著還有點用。不過孫之獬可以暫時留著一條命,但是他的家產必須全部沒收了,而且孫之獬還會被李宏拉回去當奴隸,還是最低等的那種奴隸。李宏保證,可以讓他過得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