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楊府赴宴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27      字數:2092
  宣大總督楊嗣昌,大同巡撫焦源溥、右僉都禦史陳新甲、總兵楊國柱、虎大威、王樸等人騎著馬,在一群騎兵簇擁下,巡視宣大。

  所過之處一座座村莊隻剩下殘垣斷壁,農田裏原本今年收割的麥子被糟蹋得不成樣子,成熟的麥子都被後金兵收走了,麥田被馬蹄踩得七零八落,周圍山坡上的棗樹、山楂樹、蘋果樹都被砍伐殆盡。路邊,不時可以看到遇難百姓屍體。

  官道兩邊,跪著無家可歸的災民,手裏拿著破碗,向過往行人乞討。

  “走開走開!”前麵開路的士兵驅趕難民。

  “令各地州府衙門設粥棚,救助百姓。”楊嗣昌道。

  陳新甲麵有難色:“楊督臣,今年宣大為建奴所禍害,莊稼顆粒無收,又要救濟災民,朝廷哪有那麽多糧食啊。”

  “或許有個人能幫上我們的忙。”楊嗣昌道。

  李國棟帶著一百多名夜不收來到大同,至宣大總督府門口,李國棟下馬,向門口的衛兵遞上腰牌和楊嗣昌的親筆信。

  一名守衛回去稟報之後,不一會兒便轉身走出:“請隨卑職來。”

  李國棟跟著這名守衛走進總督府,直接穿過了前廳,走進後花園的一座亭子中。

  楊嗣昌、焦源溥和陳新甲三人早就坐在裏麵等候多時了,三人圍著石桌而坐,看起來不像是公務會見,而是私人聚會。

  “末將參加楊督臣,參加焦撫台,參加陳都憲!”李國棟走進亭子,向三位上官行禮。

  “果然是一員虎將啊!看座!”楊嗣昌指著自己對麵一張空凳子。

  亭子內的石桌周圍一圈共有四張石凳子,他們三個人坐了三張,楊嗣昌對麵的石凳空著,李國棟道謝之後,便坐了下去。對焦源溥,他印象不是很深,而楊嗣昌和陳新甲,那可是明末大人物,能在他們麵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算是朝廷對自己的肯定吧。

  李國棟坐了下來,楊嗣昌笑眯眯的看著他:“李將軍一路過來,宣大的情形,李將軍都見到了吧?建奴入寇,百姓受難,宣大莊稼顆粒無收,今年宣大的稅朝廷隻能免了,還要出錢糧安撫難民,可惜朝廷沒有銀兩。倘若難民不及時安撫,若是造反從賊,後果不堪設想啊!”

  “楊督臣,末將受朝廷恩惠,方才得銀七萬兩,末將願將銀兩換成糧食,用以賑災。另外,末將還願意招募一批災民屯軍,修建寨堡,開墾荒地。”李國棟從座上站起身,拱手請命。

  “李將軍請坐吧!如此最好!本官替朝廷謝過李將軍。”楊嗣昌微笑著,撫摸胡子點了點頭,“李將軍此番斬殺建奴過萬,雖上報首級七千,但本官也知道,將軍的功勞潤出去了,能驅逐建奴,李將軍功勞蓋世。如今建奴已經控製了張北草原和土默特部,倘若屢屢寇邊,入關劫掠,朝廷要如何應付?”

  “建奴之所以兩次入寇,皆因他們控製了蒙古,科爾沁人投靠建奴,察哈爾蒙古慘敗,土默特部受到建奴威脅,不敢不從,漠北蒙古又對察哈爾人和土默特人見死不救,建奴方才控製了宣大以北大片草原。若要抗拒建奴,令其不敢入寇劫掠,需聯合蒙古,共同對抗建奴!”李國棟擲地有聲的回道。

  “英雄所見略同啊!”楊嗣昌哈哈大笑,“北和蒙古,東拒建奴!本官也是這個意思!如今大明內憂外患,內有流賊外有建奴。若要破賊,需先同蒙古結盟,解除建奴威脅,方可安心破賊。待到破賊之後,再圖收複遼東之地。李將軍出身於關外,了解蒙古人,這件事,本官就全權托付李將軍去辦。”

  “多謝楊督臣信任末將!”

  “土默特部向來同大明交好,隻是勢單力薄,懼怕建奴,固不得不從奴。李將軍可有法子令土默特部再度同大明結好?”

  “俄木布軟弱無能,首鼠兩端,被嶽托一嚇唬,就嚇破膽了。末將在土默特部有眼線,土默特人的一舉一動都在末將監視之下。林丹汗已經病重,不久於人世。若林丹汗病故,其子額哲將回河套。我們可以聯合額哲,再聯合漠北三汗,再加上土默特人,有蒙古五部勢力,末將的鐵騎可以協同蒙古五部共同抵禦建奴,以保鬆錦防線以西平安。”

  “好!”楊嗣昌點了點頭,“本官會奏報朝廷,任命李將軍為總兵!”

  李國棟再次站起身來,向楊嗣昌拱手道謝。

  “上酒上菜!”楊嗣昌轉身喊道。

  奴仆端著一盤盤酒菜,一壇壇美酒魚貫而出,在亭子的石桌上擺上酒菜。

  “李將軍為朝廷立下大功,這頓宴席,就當成本官給將軍的慶功宴。”楊嗣昌道。

  “恭喜將軍!”焦源溥和陳新元同時舉起酒杯。

  李國棟端起酒杯,謝過各位上官。他心裏暗暗道:楊嗣昌把我當成了他的人了,可惜他不久之後就會丁憂回家,繼任者是盧象升。盧象升同楊嗣昌政見不同,等盧象升來了,自己向盧象升示好,恐怕又會令楊嗣昌惱怒,若是不向盧象升示好,一方麵自己今後在宣大就不好混了,另一方麵也說不過去。今後自己應該怎麽辦?

  酒過三巡,楊嗣昌又提起一件事:“流寇已攻入湖北,兩淮之地皆遭禍害。本官聽說李將軍有一支商隊,在兩淮救助百姓,修建城寨,幫了不少百姓。朝廷要徹底解決建奴,隻有先剿滅流賊,方可圖遼東。試問李將軍,可有破賊之計?”

  “賊寇勢大,末將兵力稀少,隻能逐步屯軍,收編流民。賊寇之所以降而複叛,乃朝廷沒有銀糧招撫也。若是朝廷有銀子糧食,招募賊寇前往遼東,豈不一舉兩得?”

  “是啊!”楊嗣昌眉頭緊鎖,“聖上就是為銀子的事情頭疼,本官主張,朝廷招撫流民開礦,既能解決百姓生活問題,又能解除流民威脅。隻可惜招撫流民開礦一事,在朝中若要實施起來,困難重重,多有言官上奏,說什麽帝王不應與民爭利!還說什麽朝廷要重現萬曆礦監之禍!哎,此時要辦起來,還真是難啊。”

  ——

  感謝九州寧靖投出的寶貴月票,今日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