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千裏奔襲(一)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26      字數:2171
  張北草原上,一支一人三馬的騎兵正由西向東疾馳。

  這支騎兵部隊每個人都頭戴羊皮帽子,身穿厚實的棉衣,外麵披著羊皮襖子,有少數人棉衣外麵還披著一件皮甲,這完全就是這個時代的蒙古騎兵的打扮。

  但如果距離近了,可以發現他們的羊皮帽子內藏著一頂鐵盔,厚實的棉衣內有一件棉甲,再裏麵還有一件鎖子甲,擁有極強的防護能力。這支騎兵正是偽裝成蒙古騎兵的李國棟部精銳鐵騎。

  每一名騎兵都帶上足夠三個月的幹糧,幹糧是以粗麵粉和高粱麵混合之後,加入少許蔥花和鹽,烤熟做成的餅子,還有以馬肉、牛肉和羊肉做成的各種肉幹,羊奶製成的乳酪。騎的戰馬之中還有一部分是處於哺乳期的母馬,可以提供馬奶。這已經完全是蒙古騎兵的長途奔襲方式了,全部是可以馬上食用,無須生火做飯的食物。

  李國棟自幼就在塞外草原長大,對這條路十分熟悉。從張北草原到科爾沁部所在的西拉木倫河,並非一路都是一馬平川的草原,途中有不少丘陵,不過山坡都十分平緩,適合騎兵長途奔襲。

  奇襲的要訣就是出其不意,沿途中原本給科爾沁人、後金和晉商充當眼線的草原馬賊早就被李國棟清理光了。冬季降臨,科爾沁蒙古人也已經放棄了四處遊牧,龜縮在營地內躲避嚴寒,路上遭遇科爾沁部騎兵的可能性極小。

  漢家鐵騎一路往東北方向疾馳,遍地枯草的黃se草原逐漸消失,取而代之是零星分散的白雪。越往東北方向行走,白色越來越多,最後是星羅棋布的白色連成一片,前麵已經是白雪皚皚的一片雪原了。

  從張北草原到西拉木倫河有一千七百多裏路,一人三馬的漢騎以每日一百二十裏的速度行軍,夜間便找一處樹林或丘陵南坡歇息,樹林或者丘陵可以為戰士們遮擋寒冷的西北風,大夥們身上穿著厚厚的棉衣,依偎在一起,可以禦寒。餓了就啃一塊幹糧,吃一口肉幹奶酪,渴了就喝馬奶,甚至是捧一把地麵的積雪吃下去。

  僅僅用了十四日時間,騎兵便跑完了一千七百多裏路程,抵達了科爾沁部所在的西拉木倫河一帶。

  隊伍停止前進,李國棟轉頭環視一圈,開口問道:“我們已經距離蒙古韃子很近了,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再過去五十裏路程,就能看到科爾沁人的營帳。有誰願意跟我先去前麵刺探一下敵情?”

  “卑職願意跟隨將軍前往。”陳源站了出來。

  “卑職也願意前往!”劉豐和李聰也站了出來。

  陸陸續續站出了二十多人,李國棟隻挑選了十人。

  “我們去的人太多了,容易被韃子發現,十個人跟我去就好了。”李國棟道。

  李國棟和他的十名兄弟全部披上白布,放棄了騎馬,卻是從馬背上取下滑雪板,每人拿著兩根充當滑雪杖的木棍,離開了騎兵隊伍,往科爾沁人營地方向滑去。

  白雪皚皚,一片潔白的世界,西拉木倫河也已經冰封。

  十一人撐著滑雪杖,滑上了一處山坡。到了坡頂,李國棟打個手勢讓弟兄們停止前進。隨後他趴在雪地上,從懷裏取出單筒望遠鏡,遠眺河對岸十多裏外的科爾沁人營地。

  天寒地凍,科爾沁人全部窩在蒙古包內避寒,外麵根本看不到一個人。

  往科爾沁人的營地望去,隻見戰馬全部拴在馬廄內,大部分的牛羊都已經殺了,留下做種的少數牛羊也被關在營地內。營地內偶然有一名蒙古人走動。大部分時候,科爾沁人的大營都是空空蕩蕩。蒙古人的大營並非是正規的兵營,隻是普通的牧民居住區,不像兵營那樣外麵有木柵欄圍成一圈,進攻方可以長驅直入。營地內,隻有馬廄、牛羊圈、草料堆有木柵欄圍住,其餘的地方都是蒙古包灑落在草原上。

  “這是一個不大的部落營地,估計有三千餘蒙古韃子。”李國棟分析道。他是根據計算蒙古包的數量得出的結論。

  “好了,我的話也不多,弟兄們,我們走!大夥們回去準備一下,晚上就要攻寨了。”李國棟下了命令。

  十一人腳踏滑雪板,從山坡上滑了下來。

  回到隊伍中,李國棟立即做出布局:“弟兄們,我們就在這裏等待,等天黑之後,我親自帶人衝進去;韓大山,你第一時間直奔馬廄,把馬給放出來;張煒,你帶人在東麵堵住他們的退路!記住了,隻要高過車輪的男丁全部斬殺!科爾沁人是建奴的盟友,我們必須殺光他們男丁,斬斷建奴一條臂膀!隻要滅了科爾沁部,建奴就不能征服蒙古!建奴無法征服蒙古,他們就再無機會入寇劫掠!”

  這些士兵有一半是己巳之變中遭了災的大明百姓,自然十分仇恨後金女真。他們也知道科爾沁人是後金最鐵的盟友,自然也痛恨科爾沁人。

  若不是不許大夥們喊叫,恐怕人們早就大喊“殺韃子”了。按照李國棟的要求,騎兵夜襲殺入科爾沁人的大營之後,隊伍中會蒙古語的士兵將會齊聲大喊:“殺叛徒!殺長生天的叛徒!”

  “大哥,紙包不住火的,我們假冒察哈爾人襲擊科爾沁部,等到林丹汗帶兵來到這裏的時候,遭到建奴攻擊,那時候林丹汗用屁股想一下都想到肯定是我們幹的!那我們豈不是得罪了林丹汗了?我們大明不是和林丹汗還是盟友?我們這樣做了,林丹汗倘若一怒之下攻擊大明,恐怕朝廷降罪下來,我們都當擔不起啊。”韓大山對李國棟的計劃總覺得有不妥之處,於是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林丹汗自從拒絕提前出兵開始,他就已經注定走向滅亡了!建奴打完了大淩河之戰,肯定就會出手收拾林丹汗!林丹汗卻偏偏趕在十一月份去打科爾沁,那簡直就是自投羅網!我可以肯定,林丹汗接下來必然是一路敗退!最終敗亡在西海!”

  李國棟知道後麵的曆史進程,林丹汗十一月出兵科爾沁,結果皇太極收拾了祖大壽之後,就集結十萬大軍對付林丹汗。

  林丹汗剛好自投羅網,被打得一路敗退,敗退到歸化,皇太極率軍追來,燒毀歸化城。林丹汗一路往西南方向敗逃,最後死在青海。

  ——感謝天劍舞飄香的2000點慷慨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