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新城寨建設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26      字數:2154
  也就在李國棟帶著收編的軍戶回到沙背溝的時候,千裏之外的紫禁城,一名女嬰來到了人世間,這名女嬰被起名朱媺娖,被封為坤興公主,也就是某位大俠小說中的長平公主。

  京城的事,似乎和李國棟沒有任何關係,目前他要做到事情就是發展生產,擴招人手。

  天氣已經轉涼了,距離給大明帶來巨大傷害的己巳之變過去了快一年了。半個多月之前,袁崇煥被處死,他的死雖然是咎由自取,但也徹底斷絕了大明和林丹汗的聯盟,使得局勢更加惡化。

  冬小麥的種植已經完工,就等著次年夏季收成了。

  張晉帶著軍戶途徑兔毛河南岸,見到一大片綠油油的農田時,眾人都震驚了:沒想到塞外山川之間,居然還有一塊這樣的土地。

  “今後這裏就是你們暫時的家了!出了這一片山區,外麵就是大草原。想要在這塊地盤生存下去,我們需要有更強的實力!而且隨時可能受到蒙古人和建奴的威脅!不過各位放心好了,我會帶著大家擊敗強敵,穩固我們的地盤。”李國棟對張晉等人說道。

  “這一出塞,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家了。”一名軍戶滿臉惆悵。

  “放心!總有一日,我李某會讓各位以合法的身份回到大明,到了那時候,你們不再是造反的叛賊,而是大明功臣!”

  “我們真的還能為朝廷立功嗎?”張晉不敢相信的問道。

  李國棟笑著道:“當然可以!今後我們和建奴交戰的機會多了!估計還有兩年時間,建奴就會追殺林丹汗。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可以給建奴製造一些麻煩。”

  軍戶們殺官造反時搶來的糧食和食物,在這一個月的行軍途中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來到沙背溝城寨之後,就需要消耗李國棟自己的糧食。

  李國棟手頭的大米小麥之類的細糧並不多,大部分都是雜糧和粗糧。每個人每天的口糧都是集中配給,每天早上一人一碗小米粥,一個高粱麵窩窩頭;下午餐是一碗小米和大米混合的粥,再配給一個以小麥麵粉、蕎麥麵粉和高粱麵混合做成的炊餅。

  副食品還算比較豐富,有自己種植的白菜茄子,還有自己養的羊,隻是糧食比較緊張。在明年夏天小麥收成之前,李國棟就等王全的商隊回來了。

  收編了榆林衛造反的軍戶之後,李國棟手中的人手增加了六千多人,此時他手裏已經有了一萬一千多人口,這還不包括長期居住關內的王全商隊人口。有了較多的人手,李國棟一方麵讓人大量砍伐木頭,修建房屋和兵營,打造船隻和車輛。

  造船,是為了能在兔毛河、洪河、大清河和黃河上麵航行,蒙古草原和陰山山脈之間擁有多條河流,這些河流最後都匯入黃河。雖然大船無法在這些河流上航行,但哪怕是小船,運輸量都遠遠超過陸地運輸能力。

  造船是一件極其複雜的工程,砍伐下來的木頭還不能馬上建造船隻,需要經過幾個月到幾年時間浸泡和晾曬,才能用來造船,否則造出來的船隻會因為木材變形而解體。在可以造出船隻之前,李國棟先打造木筏運輸。

  城寨南岸,李國棟帶著青壯們挖掘水渠,並在河麵上安裝水車,以水車把河水灌入水渠,用來農田灌溉所用。

  “這裏要修建一座廠房,建造紡織廠,專門織布和毛紡。”李國棟在城寨內劃出了一塊三十丈長,二十丈寬的地來建造廠房。

  一萬一千多人口中,女眷占了三分之一多,這些婦女也是勞動力,建造一座紡織廠後,可以讓女人去織布、紡紗、紡羊毛。尤其是羊毛紡織,可以用來做羊毛衫,做毛料衣服,相信這些保暖性極好的衣服,會很受歡迎。

  到時候從蒙古人那收來羊毛,紡織成羊毛衫和毛料衣服,再賣給蒙古人,這一進一出就能賺取巨額的利潤。

  李國棟不懂得怎麽製造羊毛紡織機,但他對軍戶帶來的紡紗機和織布機進行了研究,然後進行一定的改造,仿造綿紡機製造毛紡機,仿造織布機製造羊毛織機,其實無論是織布還是編織毛織品,原理都是相同的,隻是梭子,紗線之類的粗細不同,隻要按照比例加大尺寸即可造出不同的織機。

  嚴冬馬上就要到來了,塞外的冬天可以說是寒冷異常,李國棟和自己的一批老兄弟倒是不擔心,他們從小就在塞外生活,習慣了嚴寒,而且身上有厚實的棉衣,禦寒不成問題。但是那些新來的軍戶和他們家人的過冬問題,卻成為李國棟擔心的問題。

  這些軍戶身上都沒有保暖的衣服,很多人過冬的衣服是一件已經無法抵禦寒冷的破棉衣,塞外冬天穿那樣的衣服非凍死人不可。而現在李國棟要趕製一批衣服出來根本就來不及。他們原本居住在榆林衛的時候,是住在自己家裏,家裏點燃炭盆或炭爐,可以抵禦寒冷。而到了這裏,氣溫比關內更低,沒有保暖手段很難度過冬季。

  李國棟想到一個辦法:挖掘地窩子。

  這塊地區是黃土高原到蒙古高原的過度山區,土質和黃土高原一樣都是鬆軟的黃土,可以比較輕鬆的挖掘出地窩子。

  於是李國棟親自帶著大夥們動手,沿著山南挖掘地窩子。

  之所以在山南挖掘,是山可以擋住西北風。地窩子挖掘在山坡上,一麵是利用高起的地形構築成天然的牆壁,另外三麵以土磚築起小牆,正麵設有門窗,屋頂是木梁鋪上茅草,就是一座簡易又保暖的房屋。

  地窩子內搭起炕,冬季來臨時生火取暖。

  除了修建提供給軍戶居住的地窩子外,李國棟還修建專門的茅房,所有人方便都必須去茅房,一來可以減少汙染,二來也能給農田提供肥料。

  “各位弟兄們,李將軍不追究我們殺官造反的罪責,還給我們提供吃的住的,他可是我們榆林衛軍戶的恩人啊!我們做人要知恩圖報,今後我們要好好報答李將軍!”張晉對他的弟兄們這樣說。

  在冬季來臨之前,李國棟還決定跑一趟河曲,留意一下那邊的流賊情況,因為李國棟要發展,他目前手頭的人手還是不足,他又不能從大明境內招募百姓來從軍,需要招募更多人手的話,就得從流賊手中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