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京畿局勢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26      字數:2142
  “報督師,山西巡撫耿如杞、太原總兵張鴻功因縱兵劫掠百姓,被朝廷逮捕下獄。”從京城傳來了一個壞消息。

  孫承宗勃然大怒,猛拍桌子站起來:“身為大明官兵,如今國家有難,不思忠君報國,保護我大明百姓,反而劫掠百姓,如此官兵,與建奴何異?”

  李老二知道其中原因,還不是因為朝廷窮得沒有銀子了,那耿如杞和張鴻功奉命進京勤王,可是朝廷缺少銀子,於是兵部的人想出了一個餿主意:命令山西勤王軍隊先至通州,第二天調守昌平,第三天又調守良鄉。按照大明當時的規定,軍隊到達汛地的當天不準開糧。於是進京勤王的山西兵三天調了三個地方,三天沒有領到口糧。

  耿如杞和張鴻功從太原遠道而來,那個年代又沒有鐵路,山西兵全憑徒步走來,從太原到北京一千多裏路,按照當年的行軍速度,走半個月到都算很快的。

  山西勤王大軍在路上走了半個多月,自身攜帶的糧食早已耗盡,饑腸轆轆的山西兵三天換了三個地方,一粒糧食都沒領到。餓極了的士兵沒有辦法,既然朝廷不肯給糧食,那麽我們自己想辦法。於是在良鄉附近劫掠糧食。

  崇禎皇帝聽說明軍劫掠百姓,龍顏大怒,下令錦衣衛緹騎去良鄉,逮捕了耿如杞和張鴻功。

  原本山西撫標營和太原營的明軍,都是精銳部隊。如今見到巡撫和主將被抓了,這群山西兵幹脆不幹了,全部放棄了良鄉,逃回山西。

  這件事的後果十分嚴重,因為駐守良鄉的明軍全跑光了,皇太極來到良鄉後,隻用了一日時間就輕鬆就攻克了良鄉,良鄉知縣被殺,臨時組織起來抵抗的民壯全部被屠殺,後金軍入城後大肆劫掠,老人和反抗的男子被殺,女人、小孩和男丁被擄掠走,金軍在城內大肆搶劫一番,搶得缽滿盆滿的。

  更嚴重的事情還在後麵,這五千精銳明軍逃回山西後,聽說耿如杞和張鴻功被殺的消息,一怒之下便投奔了高迎祥,成為了闖軍的精銳主力。

  陝西兵也發生了兵變,陝西勤王的邊軍到了京城無人供糧供餉,幾天後近萬人馬一哄而散,掄起兩條大腿往回跑,全逃回陝西了。之後那些陝西兵和山西兵的結局一樣,都搖身一變,變成了闖軍,陝西局勢更加潰爛。

  兩路勤王大軍跑了,林丹汗又是剛剛和土默特人打了一仗,雖然勝了,卻是慘勝,林丹汗損失慘重,折損了三萬多人。已經自身難保的林丹汗根本就不可能來救援,京城的勤王大軍隻剩下袁崇煥的關寧鐵騎。

  想到了這裏,李老二心中有了個想法:這些人不是準備去投奔高迎祥嗎?與其讓他們去投奔高迎祥,還不如我搶在高迎祥之前,把這批兵給招過來。

  良鄉被後金軍攻破的消息傳來的第二日,又傳來了房山縣令開城投降的消息。房山縣令被後金軍嚇破了膽,帶著當地三名生員,主動打開了城門投降。後金軍進入城內,在良鄉和房山附近大肆劫掠,俘獲百姓眾多,劫得金銀財寶、糧食牲畜不計其數。

  三日後,後金軍又攻破固安,駐守固安的明軍一員副將兩員遊擊投降,後金軍攻入固安,屠殺了一萬多百姓,其餘的百姓均被擄掠為奴。

  若是這個時候,林丹汗趁著女真人在關內劫掠的時候,對科爾沁蒙古出兵,可以一舉消滅科爾沁部。可是林丹汗這家夥此時卻在和土默特人過不去,他恨不得抓住土默特汗俄木布,把他碎屍萬段,結果就錯過了進攻科爾沁的好機會。

  等到林丹汗想到回頭去對付科爾沁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皇太極調兵過來打他,林丹汗一路敗退,最終死在青海。

  “督師,良鄉、房山、固安諸縣落入賊奴之手,數萬百姓被殺,十數萬百姓被擄,我軍當主動出擊,救回被擄百姓,奪回被掠糧食財物。我軍以雪地車營搭載步兵,下官同曹將軍共率騎兵配合步兵作戰。我們不是新鑄了兩門野戰炮?剛好可以拉出來,拿建奴來試試炮的威力!”李老二向孫承宗提議道。

  但孫承宗還是擔心:“若是我軍離開通州,賊奴趁機大舉進犯通州,又該如何是好?”

  李老二根據記憶中的己巳之變進程,判斷了一下時間,對孫承宗說道:“督師,賊奴攻克固安之後,應當會抵達盧溝橋。袁都督的關寧鐵騎會在永定門外同建奴激戰,牽製住建奴主力。我們可以趁機出兵,奇襲固安。以下官判斷,賊奴自良鄉等地劫掠的部分物資和百姓都會藏於固安城內。而建奴主力在盧溝橋,固安隻有蒙古人駐守。我軍若奇襲了固安,可救回部分百姓,奪回部分財物。”

  “為何李將軍就判斷如此肯定?”孫承宗搖了搖頭。

  李老二向孫承宗討要了地圖,在桌麵上打開地圖,又取來紅色和藍色貼紙,在地圖上貼出了後金軍的進軍路線,貼出關寧軍的路線,最後又貼出了後金軍的撤軍路線。

  後金軍的進軍和撤退路線,都是他根據前世裏的記憶略經修改製出的。

  “督師,建奴此番入寇京師,隻不過是為了撈一把便走,他們不會長久逗留。原本建奴撤退路線應該是走通州最近,但我軍駐守通州,建奴在通州吃了一個大虧,必定不敢再走通州,而是會繞道香河,避開通州出關。更何況,末將奇襲固安,無須太多人手,隻要曹將軍的兩千人馬,再配備一千火器營配合即可。”李老二指著地圖說道。

  孫承宗盤算了一下,李老二自己帶走自己本部的六百人馬,再把曹文詔的兩千人馬調撥過去,外加自己的一千神機營士兵,這樣調走的不足五千人,留守通州的明軍尚有楊國柱的五千保定兵,尤岱的兩千餘騎兵,侯世祿的三千密雲兵,加上守城民壯一萬餘人,守住通州應該沒問題。於是孫承宗點了點頭答應了:“好,那就依李將軍的計劃行事,能救多少大明百姓算多少,能殺多少建奴算多少。隻是老夫擔心,你不到五千人,倘若遭遇大隊建奴,如何抵禦?”

  “回督師,倘若大隊建奴來襲,末將不和建奴正麵交鋒,轉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