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閻應元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26      字數:2171
  被俘的三狗子和米鋪夥計把潛伏在城內,他們能夠聯係得上的後金細作都招供了出來。

  根據三狗子等人的招供的供詞,通州明軍在城內布下天羅地網,把潛伏在城內的後金細作一網打盡,搜出了許多重要文書,搜出大批金銀財寶,那都是後金細作的活動經費。

  “建奴也真舍得下本錢啊!這些韃子細作,每個人都帶了那麽多銀子!”剛剛抄了一名細作住所的曹變蛟憤憤道。

  這一次後金可是損失慘重,耗費了重金,消耗了大量精力,處心積慮潛伏在京畿一帶的間諜幾乎全軍覆沒,範文程、李永芳、孫得功等一批後金漢臣幾年來在大明核心地區付出的心血,布置了大批細作,這一次全部付之東流。

  可是那掌櫃的卻很硬氣,任憑錦衣衛如何嚴刑拷打,都沒有說出範永鬥以及範永鬥後麵的朝廷官員。

  掌櫃心中有數,他手裏掌握著範永鬥以及範永鬥身後那些朝廷官員的證據,隻要他還在大牢裏麵,範永鬥身後的官員肯定會想辦法救出自己的。若是招供了,通敵叛國之罪可是神仙都救不了。

  次日,有京城來的錦衣衛緹騎抵達通州,出示了腰牌和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親自簽署的公文,要把通州的要犯押往京城錦衣衛北鎮撫司審訊。

  孫承宗極力阻攔:“如今建奴在京畿一帶活動猖獗,尚未退兵,此等要犯關係重大,若是半路上出了個什麽意外,此等責任,恐怕你們錦衣衛沒人擔當得起。”

  畢竟孫承宗的職位擺在那裏,崇禎年間的錦衣衛已經沒有多少說話的分量了,他們也不敢強行帶走人犯,無奈作罷,隻得空手回京複命。

  後金得到了通州城內送出的情報,得知周圍方圓五十裏之內的百姓基本上都在通州城外,以劫掠人口為主的皇太極於是決定攻打通州。

  崇禎二年臘月初八,這一天是臘八節,通州城外的避難區窩棚周圍,一堆堆的篝火熊熊燃燒,架設在篝火上的大鐵鍋冒出滾滾熱氣,鍋裏麵熬著以大米、小米、黃米、棗泥、花生仁、紅豆、綠豆等雜糧混合成的臘八粥,李老二還很大方的拿出了一批紅糖,令人加入到大鐵鍋內,同臘八粥一起熬煮。

  聞到鍋裏飄出的香味,孩子們早已流下口水。

  臘八粥熬好了,李老二親自帶著明軍士卒,給難民分粥,首先把粥舀入孩子們的碗裏。

  “好甜啊!”一名約莫七,八歲的小男孩喝了一口粥,歡喜的叫了起來。

  這名小男孩長得虎頭虎腦的,圓圓的臉上一對圓溜溜的大眼睛看起來就很機靈的樣子,十分討人喜歡。

  “你叫什麽名字?”李老二摸了摸孩子的腦袋。

  “回將軍,我叫田鬆。將軍,你們殺韃子好威風啊!我也想從軍。”小男孩回答道。

  “你還太小了,等你長大了一點,就能從軍殺韃子了!”

  李老二又繼續給難民們舀粥,突然他發現前來幫忙的民壯之中,有一名身穿粗布白衣,個子高大的民壯,大約十八九歲的模樣,一看起來就孔武有力的樣子,隻見那人一人就能端起一口盛滿了水的大鐵鍋,而且毫不費勁。而且此人看起來氣質非凡,於是李老二心中好奇,便走上前去。

  “這位壯士好神力啊!”李老二讚歎道。

  那民壯轉過頭來,向李老二拱手深深一躬:“李小將軍殺敵無數,令閻某十分敬佩!自從閻某知道李小將軍的事跡之後,便以將軍為楷模!”

  “真是一條好漢啊!”李老二感歎一句,“不知壯士大名?”

  “閻某名應元,通州人士。”那名民壯回答道。

  “閻應元?”李老二大吃一驚,愣了片刻,大喜過望道:“閻壯士是否願意加入我軍,隨李某一起殺建奴?”

  閻應元拱了拱手回道:“建奴若來通州,閻某自然會奮力殺敵!隻可惜閻某聽說,等打完這一戰,將軍要回關外去了?”

  “是的,因為李某的身份,朝廷不願意讓李某留在關內。但閻壯士不必沮喪,李某總有一天還會正式受朝廷招安,回到關內為朝廷效力。”

  閻應元憤怒的說道:“為何朝廷要把將軍這樣一心報國的人拒之門外?”

  “其中關係複雜,閻壯士,這不是我們所能管的事情。李某唯一想的就是多殺建奴,為子孫後代留下我們漢人衣冠!我不想有哪一天建奴入關,竊取中原,強迫漢人都剃了個金錢鼠尾,把華夏變成蠻夷!”

  閻應元不解的問道:“我大明有萬萬百姓,大軍百萬之眾,建奴怎麽可能竊取中原?”

  李老二知道大明已經快滅亡了,清軍會入關竊取中原,但他不能說出這些話來,於是拱手道:“對!隻要我們大明軍民齊心協力,終究有一天能滅了建奴!”

  “建奴來了!”有夜不收哨探回來,一路大聲喊叫。

  李老二轉身大喊道:“弟兄們,全體戒備!建奴來了!準備作戰!”

  閻應元也立即丟下手中的活,轉身對通州民壯們大喊道:“韃子來了!準備迎戰!”

  說完這些話,閻應元隻覺得心中熱血沸騰,通州城防布置了那麽長時間,他早就等著這一天了。

  通州民壯們迅速集結,閻應元也取來了自己的兵器。李老二發現,閻應元的兵器是一副強弓和一杆白蠟杆長槍,可以看得出來,閻應元本身就是一名優秀的弓箭手。

  協助守城的民壯們沒有盔甲,也沒有好的兵器,但閻應元作為一名民壯頭目,還是有些本事的,他麾下的民壯們每個人手裏拿著一麵三尺高二尺寬的大木盾,後麵的長矛兵人人手持一丈長的硬木杆長矛,矛頭磨得鋒利異常,閃著寒光。

  “建奴來了,你我並肩作戰!”李老二走上前去,拍了拍閻應元的肩膀。

  曹文詔、楊國柱、曹變蛟等將領也紛紛帶著明軍官兵,進入陣地,做好防禦戰的準備。

  後金軍已經抵達通州城外,大隊大隊的騎兵出現在眾人眼簾中,李老二站在一座木質塔台上,向遠方眺望,隻見一片五彩繽紛的旗幟海洋,其中一麵代表皇太極的織金龍纛在旗幟的海洋中顯得格外顯眼。

  旗幟下,密密麻麻身穿紅白藍黃四色鎧甲的金軍,放眼望去,無邊無際,一眼望不到頭,鋪天蓋地的都是人馬。

  ——感謝各位書友的慷慨打賞,求收藏和推薦票